分享

大开眼界的“国宝级”瓷器(图)

 月是故乡明548 2014-05-29

大开眼界的“国宝级”瓷器(图)

重庆,当日以“文化江山?创意重庆”为主题的2014重庆艺术季启幕,市值50亿元的元明清官窑瓷器、“北兰亭”张旭光等名家书法作品、“新京派”当代水墨名家作品等纷纷亮相,被市民称为史上最牛的“土豪展”,武装人员荷枪实弹昼夜守卫官窑瓷器。

元代釉里红双龙耳龙纹瓶
             元代釉里红双龙耳龙纹瓶
此次艺术季亮点纷呈,其中,重庆日报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揭牌将是重头戏,此外市值50亿元的元明清官窑瓷器、贯耳尊流行于清乾隆时期,系取形自商周尊彝,古朴典雅,端稳大气,颇得清朝上层贵族之青睐。其多见六方式,棱角峻厉,刚直不阿,如此尊圆腹者并不常见。且此尊式不同于一般圆器可拉坯成型,必须分块连接,制作工艺殊为复杂,遂存世量甚少。

          此次展出的瓷器,有许多异常珍贵的传世真品。据了解,在瓷器中,尊和瓶的差别表现在器物的口部,一般将口径较大的立器称为尊,反之称作瓶。此尊造型、尺寸及纹饰皆与南京博物院藏品相近,体型硕大,体态雍容,为乾隆时典型样式。内壁施白釉,外部青花纹饰为多层主辅式构图,共有十层之多,由口部至底部依次为海浪纹、花叶纹、缠枝番莲纹、如意云头纹、缠枝番莲纹、海水江崖纹、如意云头纹、主题缠枝莲纹、海浪纹、莲瓣纹。贯耳上亦饰海浪纹。花枝缠绕,画工繁缛精美,青花线条清晰,层次丰富,笔触轻松而富有弹性,以手工绘制如此繁复的图案而又游刃有余,实属鬼斧神工。釉面平整光洁,玻璃质感极强,观其青花发色,浓艳而不炫目,秀敛亦不蒙滞。其用点青法上色,系仿永宣苏麻离青结晶斑之效,故纹饰有深浅之别,浓淡相宜,层次宛然。内足较浅,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成对保存存世珍罕。

 

此次展出的展品代表性的有

 

         乾隆朝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国泰民安。乾隆皇帝好诗书,爱古董,对陶瓷情有独钟。在其亲自督促下,清代制瓷业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其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新颖,华缛多姿,为后世难以企及。此器气势宏伟,摹古而不泥古,既体现出乾隆皇帝好古之特点,亦彰显康乾盛世之繁荣。

         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图安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

       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由于胎体很薄,使得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陶录》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贵。甜白釉瓷器以碗、盘、小壶、高足杯、梅瓶最为多见。

       因为众多珍贵的展品,此次展览由特警24小时看守,被市民成为最强安保展。

2014重庆艺术季元明清官窑瓷器的展示现场

 

40件元明清瓷器各有特色

大开眼界的“国宝级”瓷器(图)

大开眼界的“国宝级”瓷器(图)

市值50亿元的元明清时期瓷器究竟啥样?

1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2014重庆艺术季现场——渝澳国际艺术中心,看到本届艺术季重磅戏之一的元明清官窑瓷器,已在武装押送下陆续抵达并进行布展。

当天下午5点,参加本次艺术季展出的40件元明清瓷器抵达渝澳国际艺术中心,在专业运送人士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协作下,它们被一一被摆上展台。

“小心点,小心点,千万不要磨掉了瓷器底部的粉彩。”工作人员在搬运一只清代雍正粉彩描金赏瓶时,一旁的专业运送人员不停地提醒。据组委会相关人员介绍,由于参展的这40件瓷器精品市价已超过50亿元,因此,每一件瓷器都显得价值不菲,“须像国宝一般保护。”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瓷器以元明清时期官窑为主,这些瓷器粉彩浑朴厚重,做工精绝。其中既有传世藏品,也有历年考古发掘的标本,能较为全面地展示这三个时期官窑的发展历程。

面对这些“国宝”,市民在鉴赏的时候可以通过哪些细节来领略它们的魅力呢?19日下午,来渝参加本届艺术季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单国强,特别向市民提出了几条鉴定要领。

“首先,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单国强介绍,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元代瓷器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在这一点上,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明代永乐时期,一般盘、碗的底心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清代瓷器,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

“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也有助于了解这三个时期瓷器精品的不同。”单国强表示,由于时代和地区不同,这些瓷器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鉴别时决不能忽略这方面的细致观察。“观察古瓷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此外,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

组委会表示,瓷器展的现场配备有专业的讲解人员,市民如有不明了的地方,还可现场咨询。

据悉,元明清官窑瓷器展在我市将展出一周,市民可前往免费观赏。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景德镇建立御厂烧制宫内日用瓷,在这些瓷器上的纹饰中,用以代表皇家身份的龙纹至少分为角龙、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等数种。

  角 龙

  “角龙”即头上长角的龙,通常称为“虬龙”“蛟龙”,是景德镇御厂最常使用的龙纹造型。体形可用上文“九似”来形容,如“角似鹿,眼似虾,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等。明清时期,五爪龙纹被官方垄断,代表帝王,民窑瓷器上不可使用。

图1图1
图2图2
图3图3

  元朝制品中的角龙形象凶猛生动,龙爪基本为三爪(图1)、四爪与五爪(图2)。明初洪武永乐朝的角龙造型仍与元代大致相仿(图3),至宣德时期,龙纹显得更加粗犷威武(图4),明中期又趋于精细纤秀,明末则大多显得草率羸弱。清代龙纹的演变与明代整体类似(图5),甚至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走势有不少关联。总体看,历代角龙造型各有其时代特点,根据鳞片、爪形以及头部等诸多细节,基本可以判断出大致制作时期。

  应 龙

  “应龙”指有翼的龙,俗称“翼龙”“飞龙”。汉代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后“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吴志·吾粲传》中也曾提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随着对应龙不断的神化,清康熙年间东轩主人又在《述异记》中渲染道:“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方为应龙。”

图4图4
图5图5

  应龙的图案纹饰较早就出现在古代铜、玉、漆器以及石雕、绘画当中。南宋时期,浙江龙泉窑曾制作过应龙纹饰的瓷器。官窑瓷中应龙的出现略有些晚,到明初永宣御厂瓷迅速发展阶段,应龙纹才与其他绘画素材一起纳入御厂瓷纹饰中。明代史学家焦竑在《玉堂丛语·文学》中记载:“景陵(宣德帝葬于景陵,所以此处代指宣德)一日禁中阅书,见龙有翼而飞者,讶之。遣问之阁中,三杨辈皆不能对,上顾诸史官曰:‘有能知之者否?'陈继时在下列,出对曰:‘龙有翅而能飞,曰应龙。'问所在,曰:‘见《尔雅》。'命取《尔雅》视之,信然。”由此可以推测,应龙纹应是该事发生后才出现在宣德官窑瓷的纹饰中。

  明宣德、成化时期,应龙纹使用较多,成化朝继承延续了宣德朝纹饰(图6),但也带有自己的风格(图7)。根据当时应龙纹双足与飞翼的特点,应龙纹可以进一步分为“双足三爪羽翼类”“鳍足羽翼类”“双足龙爪蝙蝠翼类”以及“鳍足蝙蝠翼类”等多个种类。清朝建立后,应龙纹制品不多(图8),御厂多仿制明代宣德、成化名品,较少创新制作本朝特色的应龙纹器物。

  夔 龙

  战国至汉代初年成书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介绍过一种神兽:“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一些古代文献说夔是蛇状怪物,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夔,神魅也,如龙一足。”总之,“夔”因似龙而被称为“夔龙”。

图9图9
图10图10
图11图11
图12图12

  夔龙纹在宋、元两朝及明洪武、永乐官窑器中也都没有发现,最早绘画夔龙纹的御厂瓷仍是宣德制品(图9)。从器物纹饰看,当时的夔纹造型清晰,无鳞、有兽状双足。为区别其他夔纹,可称其为“兽足夔龙”。宣德夔龙具备猪嘴、双足、有翼、卷草尾等特征,非常接近当时的应龙纹,仅是龙身较短、无鱼状鳞片、口吐番莲而已。因为明清时期的夔龙形象多为口吐蕃莲,所以俗称“含花龙”。成化朝的夔龙纹除“兽足夔龙”外,还有“三爪夔龙”(即双足绘为龙状三爪)。器物种类在当时发展出各种造型、釉色(图10)。清朝雍正时期,御厂还制作出“五爪夔龙”(图11),应是由成化“三爪夔龙”纹演变而来。清朝进入鼎盛时期之后,曾为主图案的夔龙纹锐减,作为辅助纹饰的夔龙纹(图12)骤然增多,那些源自青铜器、珐琅器中的“拐子龙”随处可见,与各类彩釉、纹饰相互搭配,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螭 龙

  一般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所说“无角曰螭”。但从明清官窑瓷器看,所绘螭龙多为独角,偶尔双角,几乎没有无角的情况。螭龙纹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图腾标志之一,在古代建筑以及青铜、玉、陶瓷等工艺品中经常出现。《宋书·志第八》中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钮,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描述秦始皇玉玺上雕刻螭虎,随后各朝纷纷仿效,常以螭为钮制作宝玺。

  虽然明清官窑瓷中经常使用螭龙纹饰,但洪武、永乐御厂中并没有发现螭纹瓷器,其使用上限暂时推断为宣德朝,与应龙、夔龙纹的始用时间大致相仿。宣德时期的螭龙皆为四足,爪数可细分为三爪、四爪(图2)和五爪三大类。总体看,其强悍雄健的体形与当时流行的龙纹极为相似,特点是身上缺少鳞片,头部独角,尾部呈卷草形状。当时的螭龙形象多作口叼灵芝,可能是借鉴夔龙口含蕃莲造型的结果。

图13图13
图14图14
图15图15

  宣德御厂的螭龙形象(图13)确立后较长时间没有太大变化,明成化(图14)、正德以及万历等各朝螭龙纹基本保持了宣德时期的造型特征,仅是不同时期所用青料与彩釉略有差异。到了清代,官窑瓷中出现唇上带龙须的螭龙以及兽足螭龙。例如一件雍正青花釉里红天球瓶(图15)上绘画了各种不同造型的螭纹,既有兽足,也有龙爪,展现出当时御厂所用螭龙的多样性。另外,乾嘉时期经常出现足攒花、灵芝等螭龙纹(图16),这些都说明螭龙纹在不断变化与发展。

图16图16
图17图17

  秃尾龙

  清代官窑瓷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尾巴呈秃顶状的龙纹,简称“秃尾龙”(图17)。该龙除缺少扫帚形尾部,再无异样特征。明清两朝,此种龙纹仅清代御厂瓷器独有,尤以康熙朝制作最盛。清朝袁枚所著《子不语》中记载了一个传说:天上有一龙,被罚至人间,投胎于山东文登县毕氏妇腹中,产后化为小龙,其父以刀断其尾部,于是成为秃尾龙。该龙断尾后飞至东北,落户白龙江,化名黑龙。成人后与江内危害百姓的白龙苦斗几番,最终获胜,成为江中主宰,从此沿岸风调雨顺,黑龙也被尊称为“秃尾巴李龙爷”。为纪念其功绩,当地人们将“白龙江”改名为“黑龙江”,使用至今。

  黑龙江流域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一直被清政府视为“龙兴之地”。出于对故乡的依恋,入关统治者在官窑上使用本族家喻户晓的秃尾龙,饱含满族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秃尾龙纹饰还是清朝统治者炫耀朝政变革的有力宣传工具,在官窑瓷中的大量使用,意味着改朝换代。

  康熙朝是秃尾龙纹应用最广泛时期,按当时秃尾龙的爪数可将其分为三爪、四爪、五爪三大类,当中五爪类使用最多。从使用习惯看,内府基本把它作为以往的普通龙纹处理,例如明后期御厂的捧寿龙纹在清代也常被秃尾龙纹取代(图18)。康熙朝秃尾龙造型不多,却带有浓厚的本朝风格。随着世代更替,秃尾龙纹饰也逐渐被淡忘,乾隆之后的秃尾龙纹制品(图19)越来越少,慢慢又回归到角龙造型。

图18图18
图19图19

  龙凤呈祥

  “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四灵之一。《诗·大雅·卷阿》中记载“凤凰于飞,翙(huì)翙其羽”,用来祝福夫妻和谐美满。《孔丛子·记问》中记载:“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因此世间多以龙凤纹相互搭配,既代表皇权至尊,也暗喻吉庆,即“龙凤呈祥”。

图20图20
图21图21
图22图22

  明清时期,龙代表帝王,凤也就相应映射皇后。随着御厂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纹的逐渐出现,与之相应的龙凤搭配的纹饰也产生。从较早定型的角龙凤纹(图20),到后来的应龙凤纹(图21)、螭龙凤纹(图22)等,多为凤居左、头朝下,龙居右、首向上的布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意识。

  将元明清御厂常用五种龙纹造型列表对比总结,可知螭、夔皆无鳞,为兽足造型,这很可能与传说中的二者皆为兽有关。根据螭、夔、应龙三者各自异同点,可以简单归结:四足、无鳞、无翼者为螭龙;双足、无鳞、有翼者为夔龙;足可有可无、可二可四,有鳞有翼者为应龙。秃尾龙除尾巴光秃外,其他特征与角龙无异。

  从元明清三代龙纹的使用情况看,明朝宣德年间同时出现螭龙、应龙、夔龙三种新颖造型,说明当时御厂制瓷创新、变革力度之大。虽然后朝御厂制瓷业几度繁荣,但造型主要以宣德朝为基础。所以说,宣德朝制瓷在明清御厂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并为后代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意义。另外,多种不同龙纹造型的先后出现,也反映出御厂纹饰设计在吸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时,还在不断演变与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