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网载)

 yang03468@163.com 2014-05-29

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而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材的呈现形式,教师的引领及学生本身的素质。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素材的选择及呈现形式上,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主要从教师如何引领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方面来阐述几点见解。  
 
一、  
  1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在三年级下册:有一道应用题:停车场一共停了15行车,每行6辆,一共几辆车?学生一看到一共两字,就断定这道题是用加法,而题目不再认真往下读。又如:一道题是在O里填上><+-”。一些学生根本就不读题。见题就做,结果产生58>17<4546<20=66这样不该的错误。  
 2
,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如36×21758)+28÷7。看的结果应是:5个数;4种运算;含有小括号;是一道带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二、  
   1
,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还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帮助理清顺序,如:  
         36×
21758)+28÷7  
      │ │ ① │ │ ① │
  
         │ └──┬─┘ └─┬─┘
  
         │ ② │ │
  
         └──┬──┘ ③ │
  
         └────────┘
  
   2
,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通过变形,达到简算。如32×125变形为8×125)。又如365+299=365+300-1=664从而达到简算目的。  
   
总之,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三、  
  1
、许多学生审题不着要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错误的式子。如在一次数学考试的选择题:138相加是多少?选出下面错误的答案。

A.13X8   B1 3+8    C.8X13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AC

关键是他们没有审清楚题目中关键词错误的意思。  
  2
、对数学术语或字词不理解。如翻了一翻、增加到”“增加了”“减少到”“减少了、提高了、提高到分不清。如一道应用题:

1、某果园场去年收苹果144千克,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6千克,今年共收苹果多少吨?14426170(千克)。  
  2
、某果园场去年收苹果4吨,今年比去年增加到8吨,今年共收苹果多少吨?(8吨)这2道题目很多同学搞不清楚,关键是对题目中增加了和增加到的意思不理解,也不能区分。所以很多学生把第二题列算式为:4812(吨)。  
   
从而,在平时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己引起格外注意。  
 
四、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1
、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在平时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上台来表演三年级数学下册1024题:他很棒!已经游了3个来回。他已经游了多少米?的行走情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题意,扫清解题障碍。  
   2
、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六年级修补312本,比三年级多修补39本。三年级修补多少本?

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六年级修补的多还是三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三年级多修补39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就用加法内容把
   
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三年级多修补39,就是六年级比三年级多修
   
39,也就是“312本比三年级修的多39,这样不难判断出六年级修补的多,三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可是平时教学中也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看到---就用加法,---就用减法。这是极端错误的。 

五、  
   1
,就是检查,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上面四个环节都做到位的情况下,还不能忽略了检查。如小红家养了45只鸡,6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5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4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检查:小家红养了4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5千克蛋,还养了6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4千克蛋。小红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经常是在这一类的题目中学生出错在鸡鸭的数量与它们的蛋的产量对应错了数量,这种题计算并不难,关键还是审题中的检查。  

   2、另外,检查还包括抄题时数字上下是否抄;漏抄、抄反数字也是学生中常出现的错误现象;从草稿上誊清到考卷或作业本上时是否一致等都需要一一仔细检查。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法来激励,正是基于长期这样的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  

六、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法来激励,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因而,所教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大大提高。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一边读一边圈过去,把题目的关键词或要求圈出来;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方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正确的审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正确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解题就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审题,因而造成解题错误率的增加。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出发分析审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审题存在以下特点。

一、对概念理解不到位,引起错误。

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数学概念理解不到位,造成审题失误 数学概念优如三维的一面镜子,镜子棱面模糊,思维势必混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判断: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遇到这样的题目,要告诉学生,不能单靠字面去判断,可以结合质数奇数的概念,举出反例去推翻这句话,如91515 等都是奇数,但都不是质数,所以这句话是错的。如,判断:49 的因数有1 和它本身,所以它是质数。关于质数的概念关键词是只有,这个词揭示出质数的本质属性。所以判断时,扣住这个词,就不难判断出这道题为错。如; 4.3 =( )( )分。学生常把1 时等于60 ,错按1 时等于100 分进行计算,误解为4.3 =4 30 分。正确的解答为4.3 =4 18 分。因此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紧扣数学概念。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精确的科学,特别是有关概念具有更强的压缩性。字里行间包含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准确推敲关键词语的涵义,

二、审题受思维习惯,知识迁移的干扰 ,而引起错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

1、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导致错误。 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如一次数学考试的选择题:下列年份不是闰年的是()选出下面错误的答案。A. 1900 B1996 C.2003 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A C。关键是他们没有看到题目中关键词错误

2、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导致错误。 例如看见一共就加(“+”),看见还剩就减。(“—”。)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从而列出错误的式子。如:

一年级学生学完加法计算后,有一道应用题:妈妈原来买了 10 个苹果,吃了6 个,现在篮子里一共还有几个? 学生一看到一共两字,就用加法计算。再如;张三、李四、王五共写 8 个大字,其中李四写了 4 个,张三、王五共写多少个?三年级有 45 人做操,每9 人一排,一共可以站几排?每个小组有9 人,5 个小组一共由多少人?这三道题同样是求一共,一用减法,一用乘法,一用除法。

因此在指导审题时,既要讲清这类词语的本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可以将意思相同解法相同的与意思不同解法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归类列举,让学生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并从中得到启迪。在审题中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对比训练,学生就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倾向,很快地提高解题能力。

三、由于寻找隐藏条件的能力差,思路狭窄,而引起的错误。 审题不全面,忽视隐含条件造成失误有些问题虽未给出明确的条件,但却隐含在问题中, 间接给出,往往学生忽视,导致无法解题或出现错误。如:

某出版社发行一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 72 期,问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有的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又无从下手了,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一个数字。

其实,题目中的就是一个隐含条件只要 72÷12 就可以了。如果揭露了隐含的条件,审题的障碍也就扫除了。

1、不能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而出解题错误。 对一些隐藏了条件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反复读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如

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各30 棵,苹果树和梨树同样多,三种树共多少棵?学生只有理解了”“同样多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

2、因为题目中提供的多余数学信息干扰而出现解题错误。 例如:

养殖养殖场有母鸡60 只,黑鸡18 只,白鸡比黑鸡多6 只,白鸡有几只?学生这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列式: 60-18=4242+6=48。为什么?学生总是认为题目中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没有一个是多余,都得必须用上。再如“3 个男同学看了 6 本书,2 个女同学看了4 本书,他们一共看了多少本书?”3 个男同学和2 个女同学在题中就是多余条件,学生往往看不出,在解题时他们把所有给出的数字都用上。

因此,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多余条件,根据应用题的问题来寻找隐含的条件解决问题。

3、不能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问题挖掘新信息,解决问题。导致错误。 许多数学问题中包含着潜在的信息,必须要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问题挖掘新信息,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关键的条件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例如:

小红要从长20 厘米,宽12 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部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狭窄地集中在先要求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问题上,就是想不到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剪下的最大的正方形 边长应是原来长方形的宽上,所以这个问题还不能解决。看来,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4.忽略条件或不能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导致错误。 有些应用题中的条件没有具体数字,学生往往忽略这个条件从而把问题解错,如:

一年级一道题放学排队,小红前面有5 个人,后面有7 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批改时我惊奇地发现好多学生都没将小红算进去,因为他们只看见了阿拉伯数字5 7,而似乎忘记了小红的存在。有些应用题不能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例如:老师带着四位小朋友去游乐园,游乐园的儿童票价是8 元,成人票价10 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里很多小朋友会直接算 4×8=24(元)就直接解答了,忘了 把老师算在内。这里首先应该分析这里的数量关系,要算一共需要多少钱,首先我要知道几个人,当然还要区分成人和儿童票价是不一样的,老师一个人票价是 10 元,学生三个人的票价要求,再算总票价,这样题目就清晰了,4×8+10=42(元)就出来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审题,根据题中的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了解了学生中常见的审题心理障碍,我们要有的放矢寻找对策。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审题,既注意并利用显露 的条件,又能够发现与解题密切相关的隐含条件,使条件、问题明朗化。在重视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使每个学生养成正确审题的习惯,能有效克服审题心理障碍,减少解题错误。

四、由于不理解题目所提供的数学信息中数学术语而引起的解题错误。 如对数学术语时间和时刻”“上升了和上升到番了一番增加了和增加到减少了和减少到提高了和提高到分不清。如倍数问题中的含义、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专门词语,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解题,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反映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题中。出现的诸如原计划”“实际生产”“平均工作效率等专业性术语,也不理解。而引起解题错误。解决问题中的一些数学术语,往往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是常常因为对此不理解而出现解题错误。例如:

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去年有60 人,今年增加到75 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学生往往没有理解信息中的增加到这个关键术语,而是误为是增加了75 人。于是列式为75 ÷60×100%

五、解数学问题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引起错误。例如:

一根木头锯断要2 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4 段,要几分钟?学生出现两种解法:①2×4=8(分钟)②2×4-1=2 ×3=6(分钟) ,我们知道解法是正确的。而出现解法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心理轻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他们在审题过程中,根本没有仔细去思考锯成 4 的真正含义,想当然地认为锯成4 就是锯了4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要教学生画出简单的情景图帮助审题,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并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审题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和先导,也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对待解题粗心的学生从心理上深层次进行疏导分析,寻找对策,才能得以根治学生粗心的毛病,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案例分析

正确的审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正确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解题就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审题,因而造成解题错误率的增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出发分析审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一、由于粗心等不良学习习惯引起的错误。

如:480-256+44有很多同学想当然把256+44先算等于300,然后用480-300等于180,这样的错误是很多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粗心,根本就没有认真审题。再如这样一道应用题:修一条长847千米的公路,5天修了170千米,再修20天能完成吗?很多学生的解是:170/5=34(千米),34*20=680(千米)680<847所以不能完成,而实际还应该加上已经修的170千米,所以应该是恩能够完成的。当试卷发下去时,做错的学生却能立即找到错的原因,原因是他们没有把“再”字体会出来。

之所以出现以上的情况,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忽视了至关重要的词句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读题的方法,作出认真审题的良好示范,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中学会抓重点、抓关键词语,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由于审题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引起错误。

如:有写学生在算24*579+31时,总会不加思索地把答案写成100。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再如应用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工友师生186名,大游船每条可坐28人,小艇每条坐12人,问需要租几条大游船。很多同学在做这个题目时犯了难,把大游船和小艇都用上了,其实这里根本用不着算小游艇。这都是由于长期形成的那种“给出的条件都用完”的心理习惯干扰、影响的结果。这说明了定势思维在审题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影响确实值得教师的注意和重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训练他们运用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

三、由于寻找隐藏条件的能力差而引起的错误。

如:某出版社发行一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问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有的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又无从下手了,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一个数字。其实,题目中的“年”就是一个隐含条件只要72/12就可以了。如果揭露了隐含的条件,审题的障碍也就扫除了。

四、抓不住题目的关键,思维焦点错位。

题目中包含了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从已知条件中抓住关键,才能通过中间环节逐步向问题靠近。例如:某工厂买来一批煤,先用汽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5吨的小汽车运了3次,还剩3吨,这批煤共有多少吨?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表现如下:审题过程中他们的思维集中在“先用汽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一定要把它先求出来才能解决问题,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那么,这个问题就可解决了。看来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灵活选择合乎条件、要求的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障碍,提高审题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