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债收益率大跌的背后

 昵称16037851 2014-05-29

这是一个叛逆的时代,一切都不按常理出牌,在理论常识和现实经验看来符合逻辑的事情,往往并不会发生。2014年5月16日,美债收益率再接再厉,在前一日刷新近7个月新低的基础上,继续暴跌,一度跌破2.5%的整数关口。实际上,自年初以来,美债收益率一直处于下行态势。美债收益率下跌的过程恰是美联储持续退出QE的过程,货币政策正常化并未带来想象中的收益率提振效应;美国债市走牛伴随着美国股市的节节攀升,此消彼长的“翘翘板效应”也未能显现;而新近公布的4月美国PPI增幅大超预期,通胀预期的上升也没有形成对债市的抑制效应。

 

市场喜欢用货币政策“正常化”来描述美联储退出超常规量化宽松政策的过程,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却没有带来债市收益率走势的“正常化”,只能说明一点,其他地方出现了“不正常”的状况。实际上,笔者以为,美债收益率大跌的背后,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非正常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行为模式转变,“Risk on(风险偏好)”模式迅速关闭,“Risk off(风险规避)”模式悄然开启。

 

全球经济复苏的“非正常化”是全局性的,所有重要经济体的复苏都未能走上相由心生的正轨,复苏力度普遍低于市场预期,复苏风险的复杂度和持续性则普遍高于市场预期。

 

就美国而言,4月底公布的0.1%的2014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已经敲响了警钟,尽管美国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要强于这0.1%表面显示的水平,但也没有市场期待的那般强劲。关键在于,美国经济复苏进入一段瓶颈期,失业率连续下跌之后,就业市场的边际改善愈发困难,短期失业问题易于解决,剩下来的长期失业却不好对付。而且,持续反弹的美国房市也骤然遇冷,美国消费者信心则突然下降,即便复苏基调无忧,复苏前景却并不灿烂。

 

就欧洲而言,5月15日公布的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数据令人失望,0.2%的环比增长率只有预期水平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自2013年下半年复苏启动后,欧元区经济的两极分化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德国的一枝独秀掩盖不了法国沦落、边缘国积弱的事实。欧元区经济的结构风险面临逐步固化的尴尬,复苏进程充满疑窦。

 

就日本而言,5月15日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外强中干,5.9%的季环比年率表面上强劲有力,实际上却间接说明了4月上调消费税的巨大影响,第一季度的突击消费越是如此强劲,随后季度经济环比增长的压力就越大,复苏未来不容乐观。

 

就新兴市场而言,金砖四国看上去都“很忙”,经济增长就像被放羊了一样,缺乏短期提振的实际可能,而市场对新兴国家上半年增长触底的预期越来越显得有些过于乐观。俄罗斯在忙于对付乌克兰,印度在忙于迎接莫迪的新时代,巴西在忙于准备世界杯,中国在忙于应对影子银行和房市趋冷的潜在风险,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

 

就全球而言,“多元化退潮”正从短期现象变为中期趋势,全球博弈更趋复杂,合作氛围更加变淡,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甚至创下30年最差表现。此外,收入增长放缓成为全球现象,两极分化风险普遍上升,地缘政治动荡进入一段小高潮,复苏动力匮乏。

 

全球经济复苏的“非正常化”,自然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和市场人士对未来的担忧,政策制定者的反应是将货币政策倾向进一步偏向宽松,市场人士的反应则是修正对利率快速上行的预期,并降低风险偏好。于是,投资者远离股市小盘股,MSCI全球小盘股指数从3月初高点下跌4.5%;除了俄罗斯之外,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增持美元储备,以增强应对货币危机的能力;美债避险作用凸显,需求激增,2014年前几个月美国净资本流入就超过了2013年全年,加之在美国财政巩固大背景下美国国债供应恐将趋紧,美债价格持续上升,美债收益率不断下降。

 

从美债收益率这个点“管窥天下”,全球经济复苏并未进入一个“正常”的通道,虽然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还很难评价,但过快提升利率,或用其他方式收紧信贷显然是有风险的。总之,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段“压力测试”阶段,未来会怎样,还需继续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