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道德经》,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

 大槐树下图书馆 2014-05-29

图片

 

    老子的《道德经》,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

    它奇在哪里呢?

    奇就奇在:没有人真正读懂了它,但每一个读它的人,都会受到某种影响,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庄子读它,将它变成一双承载大梦的翅膀,游戏于江海,看空前生后世,“不知蝴蝶梦我,还是我梦蝴蝶”?

    汉文帝读它,将它变成一件政治工具,推动大汉朝,开一代盛世。

    董仲舒读它,将它变成一种构架学术大厦的建筑材料——他的“新儒学”,以儒学为砖,以道学为浆,才得以稳立于世,取得“罢黜百家”的独尊地位。

    汉武帝读它,将它变成一块长生不老的敲门砖,使神仙方术盛极一时。

    东方朔读它,将它变成一个混迹官场的护身符,“大隐隐于市”。

    张重阳读它,将它变成一艘远离红尘、驶向方外世界的飞船,“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过着“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逍遥生活。

    现代人也读它,到底读懂了什么?派上了什么用途?从中得到了多少好处?这些问题恐怕要等若干年后才能回答。

    外国人也读它,居然满嘴胡话:假如中国所有的书都要烧掉,只留下一本最有价值的书,这本书将是《道德经》。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其中德文64种,英文83种,法文33种,荷兰文19种,意大利文11种,日文10种,西班牙文10种,丹麦文6种,俄文、瑞典文、匈牙利文、波兰文各4种,芬兰文、捷克文各3种,冰岛文2种,葡萄牙文、越南文、世界语各1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在世界上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为什么这么多人读这本书,理解的方向、运用的方式、得到的结果却千差万别,甚至截然不同?

    答案只有一个:这本书太超前了!

    它不仅远远超越了古人的理解程度,即使到了今天,它至少还超前一百年。每个人都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从中取其所需,却没有人能完全得其精华。

    这种现象,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个老印第安人的故事:

    这位走运的老先生,因为发现了大量石油矿藏,一夜暴富。钱多得花不完的他,买了一辆当时最昂贵、最豪华的福特牌轿车。不论天气如何,他每天都要坐着这辆车去镇上闲逛一圈。一路上,他或者热情地跟熟人打招呼,或者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奇怪的是,他并没有雇用司机,当他打盹时车也没有停下来,但他的车从没有出过车祸。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是用两匹识途老马来拉他的车。

    这位老印第安人从未想过学习驾驶技术!

    《道德经》也是这样一辆老印第安人的豪华小车。它能用来干什么呢?能用来做一辆马车;能用来做临时卧室;能用来做遮阳伞或雨伞;还能用来向人炫耀……千古以来,人们把它所有额外的用途都尝试过了,就是没有人把它当成一辆豪华小车来使用。因为它太超前了,谁也不知道它是一辆豪华小车,谁也不懂驾驶技术。

    时代到了今天,这辆“豪华小车”已经不算太超前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懂一点“驾驶技术”,那么,何不尝试着来驾驶这辆“豪华小车”呢?这就是笔者想写这部书的原因。

    虽然笔者水平有限,不能将《道德经》的精华完全发掘出来,“驾驶技术”也很生疏,但至少可以提醒各位:原来老子的《道德经》还有这样的用途!那么,各位就可用自己的智慧,摸索驾驶技术,并熟练掌握它,以实现人生提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