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酒泉历史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014-05-30 | 阅:  转:  |  分享 
  
酒泉历史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刘生平

酒泉,自古以来就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混居之地,造就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从斗争走向融合的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富有地域特色、浓郁而厚重的酒泉文化。

酒泉呈现戈壁沙漠与草原、绿洲相间分布的空间形态,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入居、成长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传说舜时,就有三苗迁徙三危。三危,即今敦煌一带。商朝时,西羌据河西地。允姓之戎居住瓜州,经营农业及畜牧业。从先秦至汉初分布有匈奴、月氏、乌孙等众多游牧民族后月氏攻破乌孙乌孙被迫亡居匈奴。而当匈奴强盛又驱逐月氏离开河西走廊。文化空间的相继占用加速了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的历史进程。汉代武力拓边移民河西置郡设县汉王朝用行政手段把原本落后的河西走廊纳入到封建政治范畴之中改变了河西走廊文化的后进面貌。许多少数民族部落这时也相继接受了汉文化而成为汉王朝的编户齐民行政归属上的一致与文化地域的凝从制度上消除了文化之间的隔膜使不同质的文化由地域对抗走向交流。东汉末、三国时期由于中原政权的衰弱加上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汉民族与其他民族在此区域又不断融合如三国时期的敦煌就出现了“胡女嫁汉汉女嫁胡”这样的民族融合现象。隋唐时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再度兴盛及在民族平等政策的作用下多民族成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露不但原有民族或部族纷纷进入政治版图甚至外来民族或部族的文化都在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唐朝前期中原的汉文化又一次占据了文化的主流由于唐朝实行包容的文化政策多个不同民族继续包容发展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流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这种以中原儒家文化为主体而兼容其他民族文化的复合文化形态正是盛唐时代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的重要特征。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占领河西走廊地区并实行吐蕃文化的民族同化政策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又经历了一个“吐蕃化”的过程因而西藏文化和藏传佛教在生根发芽。两宋时期党项族在西北地区兴起其建立的西夏王朝包括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并留下了大量西夏文化的印记。元朝时期蒙古大军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又进入了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新时期曾经活跃在此的多个民族的名称从此在史籍中消失了说明这个时期的民族融合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彻底同时许多中亚与西亚的民族与文化传入我国特别是伊斯兰教的传入在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明由于明朝与蒙古政权的对峙在修筑长城并屯军又一次造成了民族之间的冲突与隔离。清朝重新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地的主要民族如汉、蒙、回、藏等和谐共处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民族格局。





















献花(0)
+1
(本文系溪源86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