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储领域的圣杯:VSAN、PSAN以及虚拟仓库

 高山仙人掌 2014-05-31

  最近读到的三篇关于VMware VSAN的三篇博文不禁令我浮想联翩——VMware到底希望借助这款产品去向何处?或者说,虚拟巨头能够借此或者应该借此去向何处?


  第一篇博文是Storagebod对VSAN机制的评述。文章写道,这套将ESXi虚拟机管理程度与服务器直连存储(简称DAS)共同包含在同一虚拟SAN内的方案算是个不错的出发点。文章提问称:“为什么要为每套服务器设置最高35块磁盘的容量限制?”


  归纳文章的总体结论,我们看到“VSAN肯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它也必然要对其它一系列厂商提供的产品作出验证……我只希望它能够在灵活性与开放程度上更进一步。”


  因此,VSAN、惠普的P4000、其它VSA(即虚拟存储阵列)再加上来自Nutanix、Pivot3、Scale Computing以及Simplivity等厂商的融合型服务器/存储硬件及软件产品相当于通过服务器DAS再现了物理SAN阵列的一个功能子集。


  整个业界包括其它存储厂商通常认为VSAN是一款适合满足应用程序需求的SAN方案,但却仍不能算是完全成熟的SAN阵列。


  至少在VMware介入市场之前是这样,但虚拟巨头的参与扭转了这种观念。其“针对虚拟环境的新型高性能存储优化层”以及高达32个节点、4.5PB整体容量外加200万的夸张IOPS无不令人眼前一亮。


  一部分已经开始使用VSAN方案的用户也站在反对物理SAN的立场上——但这种立足点与VMware以及母公司EMC还有所不同……VMware宣传人员兼博客作者Chuck Hollis在自己的最新文章中表示,VSAN与PSAN能够协同合作。如此一来,作为网络阵列的SAN及其成熟的数据管理功能(包括快照、远程复制、重复数据删除、加密、分层……乃至密度、效率、可维护性以及合规性等等)可以在处理负载繁重的关键性数据过程中发挥优势,而VSAN则负责打理快速访问以及重要性较低的数据。


  Chuck列举了VDI作为范例:“VDI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用户对于自己的数据存储——也就是个人文件——比较关注,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具备大量数据服务集的共享式NAS设备。而VDI镜像本身、暂存空间以及数据交换等工作则不妨交由VSAN打理。”


  目前甲骨文推出的数据库产品仍然坚持采用PSAN,不过用Chuck的话来说,“针对VSAN的测试与开发工作也在进行当中。甲骨文已经决定支持并以OLAP处理查询。暂存与临时空间、用于插入查询的FGA等机制也开始与VSAN相融合”。


  因此,VSAN被视为一种快速访问存储层,而PSAN则被作为关键性数据存储层的实现机制。Chuck谈到,管理员们可以利用VASA(即用于存储识别的虚拟存储API)的功能及管理策略将数据保存在VSAN或者PSAN当中。一部分SAN阵列还可以自动将数据保存在其自有内部层当中。


  第三篇博文是Chris Evans所撰写的《VMware虚拟及物理SAN误解汇总》,他在文章中讨论了VSAN、VVOL以及外部阵列等议题。


  他提出了VSAN与PSAN的本质区别:


  VSAN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帮助客户摆脱对共享式物理存储机制的依赖。事实上,这也是该项技术自诞生之日起所一直坚持的构想以及营销方向之一。VSAN使用户不再需要同存储团队打交道、彻底告别昂贵而复杂的存储阵列并把我们带入一个以简化及易用性为主旨的全新世界——在这里我们的各类资源都能融洽地共处于服务器当中。


  他也完全赞同Chuck的观点,认为外部SAN阵列所具备的成熟数据管理功能就目前来看还确实无法通过VSAN获得。


  共享式阵列通过VAAI告别了“繁重的处理任务”。它们能够支持有效的复制、压缩、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主动设备备用、数据清理、完整性检查以及多租户机制,当然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诚然,就VSAN 1.0来说还有很多功能无法实现。作为初始版本,它甚至无法支持vSphere当中的部分功能,例如容错能力、分布式存储资源调控、串列输入输出控制器以及分布式电源管理等。


  存储阵列供应商们并不支持VVOL——“VMware正在尝试把虚拟机压缩成磁盘上的一个逻辑对象,并将各种管理策略(例如性能及弹性等)应用其上。”


  就这一点来看,我认为很多人对作为抽象层的VSAN产生了误解。


  当然,我们也认为虚拟服务器管理员乐于以VMware的方式对虚拟机存储方案加以管理。最明显的实例就是Tintri公司可能提供的VMware识别型存储产品。


  不过就我的个人理解来说,还有一些更为本质的特性遭到大家的忽略。


  如果服务器DAS将融合到SAN当中并作为无需涉及网络阵列访问的存储层存在,那么虽然具备种种优势、但这种机制的最大弊端在于无法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而且缺乏数据管理功能。在理想状态下,应用程序应该与存储抽象层进行交互,而这会将其I/O请求指向相应的存储机制——无论是融合型服务器连接(VSAN)还是网络连接(PSAN或者文件管理器)。数据将以自动化及动态化方式得到管理,并被保存在这两大顶级层当中以及二者之间。


  应该存在这样一个抽象层,它能够提供指向单一存储空间的访问及管理能力,借由VSAN、PSAN以及文件管理器实现虚拟化并建立起统一的虚拟服务器存储管理风格。这相当于将VMware、KVM以及Hyper-V囊括其中,并把传统的块与文件访问同即将到来的对象存储技术加以整合。


  我认为这才是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存储技术“圣杯”。基于服务器的存储与服务器融合型存储必须有能力同网络存储顺畅对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涵盖VSAN与PSAN的新型存储控制器。


  这项工作最好是由与服务器虚拟机管理程序无关的存储阵列供应商来完成,但只是最好、并非一定。


  想象一下,EMC的ViPR作为一款驻留在服务器上的系统应用与VSAN相协作,并被作为网络存储阵列之外的另一种存储资源存在。或者将IBM的SVC作为软件并利用VSAN作为存储资源的一种。NetApp的集群化ONTAP虽然从字面上看与FAS阵列毫不相关,但完全可以运行在服务器VSAN之上并利用FAS阵列硬件以充当网络存储资源。


  当然,以上仅仅只是技术评论者的一家之言,但在我看来这正是市场提出的迫切需求——VSAN虚拟仓库应该与物理网络阵列加以整合,并作为一个整体软件抽象层加以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