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以云、大数据和HPC助推数字服务经济作者:雷霆出处:IT专家网2014-04-02 12:14 【IT专家网】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交互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IT的功能已经从业务支持变成业务本身,英特尔将之称为数字服务经济,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DCSG)总经理柏安娜(Diane Bryant)表示,英特尔正在通过云、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HPC)三大平台重塑数据中心,推动这样的转变。 4月2日,以“深植中国同创新,芯怀远大共发展”为主题的2014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深圳市开幕,柏安娜在会上做了《重塑数据中心:协作共赢》的主题演讲,介绍英特尔视角下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最新发展动态、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功案例,以及2014年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新品和技术。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DCSG)总经理柏安娜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服务用到越来越多的设备,这增加了数据中心的负载,推动了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使得基础设施以云计算的方式加以部署,这样又催生新的服务能够得到快速发布,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更多的设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国互联设备去年已经达到了50万台的增量,57%的年均增长率,这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 在过去的6年中,云计算发展非常迅速,超级数据中心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效率,让企业能够快速部署应用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柏安娜指出,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架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需要由应用和服务来进行定义。也就是说,需要一个软件定义的架构,将系统从静态的变成动态的,从手动的变成自动的,从封闭的变成开放的。 英特尔认为,通过云计算平台上的一个协调层,通过软件定义和调控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资源,可以将底层和上面的应用层进行有机地结合,帮助数据中心变得更加动态、更加高效、更加以需求为基础来提供服务,有更高的计算能力。 英特尔的云价值:动态高效的计算平台,参考解决方案设计,支持开放行业标准 对于大数据,柏安娜认为,对社交网络产生的数十亿的连接和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带来更好的商业洞察力、风险管控能力和运营效率。英特尔以芯片为基础实现上述目标,将计算、分析网络的效率大大提高,使用最新的从1G到10G的以太网,让IA架构能够进一步加快数据之间的交互速度,能够系统内存和存储之间的互动,能够提供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先进的性能。 柏安娜举例说,上海卫生间通过英特尔E5处理器和Hadoop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搭配最新的10G以太网,能够在所有的医院实时性、系统性地获取每年产生的1.6亿份的病历,让医生和患者访问,从而将复检率降低大约30%。 柏安娜分享上海卫生局大数据案例 另一个是郑州市的智能交通案例,基于英特尔解决方案对卡车运输进行实时的规划、实时的监控,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卡车和货物的匹配率,严重的事故率降低20%。 英特尔大数据价值:大规模计算,开放生态系统,降低复杂性 而在超算方面,英特尔以其微异构设计帮助中国的天河二号两次夺得全球超算第一名的桂冠。该系统采用了48,000颗至强融核协处理器和32,000颗至强处理器,有300万个内核,1.6万个节点,实现了每秒超过5.4亿亿次浮点运算的性能。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袁学锋表示,天河二号当年选择了微异构X86的结构,其总设计师和团队的主要考虑就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因为微异构所采用的处理器和协处理器共用一套数据库和编译器,应用开发门槛比较低。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袁学锋 随着高标准的工业标准得到普及,高性能计算的成本在大幅度下降,并越来越多地得到商用,柏安娜认为,HPC越来越多的商业价值得到体现,它能够更快投入市场开发成本更低,能够做快速的原形构建,可以做数字模拟和建模降低成本,同时可以用HPC来交互,云服务正在促成第三场工业革命就是数字制造。她表示,在深圳已经看到了分步式制造正在带来快速地创新,HPC正在使得创建工具和分步工具变得更加普及和容易。 “五十年前万亿次级的计算动辄要数千万美元,今天一个至强融核的芯片就能够实现这一切,这样大大降低了单位计算成本,同时在每瓦特耗电实现的发现和工作也更多。”柏安娜说。 英特尔HPC价值:降低计算成本,并行计算,云优化 柏安娜最后表示,中国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地位来发展数字服务经济,无论是新设备、新应用,还是新服务方面,中国采纳新东西的速度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英特尔希望与中国广大的开发者继续携手合作,来推动经济增长,推动云计算、大数据解决方案和高性能解决方案的高速发展。 据悉,英特尔每年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投资达到30亿美元,并于去年在中国成立了英特尔云计算创新中心,支持本土创新的,现在与超过30个的云计算开发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致力于包括智能物流、智能城市、智能火车运输等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关键词:英特尔,IDF14,云计算,大数据,HPC,高性能计算,在现场责任编辑:周钜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