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永安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海中第一人 2014-05-31

福建省永安市2014年5月高三质量检查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淇则有岸,              。(《诗经·氓》)

(2)              ,责臣逋慢。(李密《陈情表》)

(3)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4)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5)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舸舰弥津,                  。(王勃《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豫让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覥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前435)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被捕,后伏剑自杀。

②覥tiǎn然:羞愧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俾身全而主安          俾:使

B.当伯请地无厌之日      厌:厌烦

C.无相侵夺              无:通“毋”,不要

D.豫让固不足以当矣      当:担当,胜任。

3、下列各句全都表明作者认为的“士君子事主”“竭尽智谋,忠告善道”的一项是(  )(3分)

①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

②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

③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

④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⑤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

⑥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豫让没有及时劝谏智伯“请地无厌,纵欲荒暴”而导致国灭,是袖手旁观、坐观成败,事后虽然像刺客那样为智伯报仇雪恨,后伏剑自杀,但仍不配为“国士”之称。

B.段规、任章、郄疵三人,没听说谁对他们待以国士。段规和任章劝其主君欲擒故纵,暂时依从智伯的请求;郄疵的进谏和忠告,其主君智伯固然没听,但就郄疵而言,大可问心无愧的。他们均堪称忠臣义士。

C.作者在篇末责备豫让不能事先进谏,尽臣子之道,不仅不足以称为国士,甚至不如那些朝为仇敌暮为君臣的厚脸皮者。

D.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对豫让进行了冷静深入的剖析,观点独到,说理透辟,评论有分寸,抑扬得体。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3分)

 

(2)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 溪 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3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关于名著的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许褚下战书与马超决战。两人恶斗许久,不分胜负。马超性起,卸甲赤体提刀,与许褚厮杀。后来两军混杀,曹兵大乱,许褚臂中两箭。(《三国演义》)

B.马斯洛娃被判刑后,涅赫柳多夫便想退掉大宅子,把佣人都打发了,自己搬到旅馆去住,但由于女管家一再劝说,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复活》)

C.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瑞珏感到无限悲伤,哭着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她只好依从。(《家》)

D.冯云卿在公债市场上输得一败涂地,何慎庵让他以女儿为“诱饵”,从赵伯韬那里套取消息,几经犹豫,冯云卿接受了这个建议。(《子夜》)

E.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回答问题。

“唉!那好,我的老伙伙计,不瞒您说,我把您您您想知道的都告诉您吧,我宁可把女……女……女儿……扔……扔进卢瓦河,您明明明白吗?也不……不想把她……嫁……嫁给她的堂堂堂弟。您可以……把……把这话……说出去。先不说吧,让他们……嚼……嚼舌头去。”

文段中的“我”和“您”分别指的是谁?所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简述经过。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母一见了紫鹃,眼内出火,骂道:“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了什么?”紫鹃忙道:“并没说什么,不过说几句顽话。”谁知宝玉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众人一见,方都放下心来。贾母便拉住紫鹃,只当他得罪了宝玉,所以拉紫鹃命他打。

紫鹃到底对宝玉说了什么?宝玉有什么反应?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②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注】①挟:倚仗。

(1)关于“交友”,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阐述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述。(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汉语“文化圈”

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差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17、18世纪欧洲人最初接触汉语时,以为汉语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世界性语言。166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韦伯出版《关于证明中华帝国之语言有可能为人类最初语言的历史评说》,这部试图证明人类建造巴别塔之前讲的那种统一的语言就是汉语的著作,轰动一时。半个多世纪以后,塞缪尔·舒克福特更加确定地重申了这一观点:“在地球上确实存在着另一种语言,它似乎有着某些标记,表明它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这就是汉语……”

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扩张之前,汉语确实是最具有“世界性”的语言。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普世主义理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汉字构筑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出现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过后。今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总量直逼北美西欧,如果没有冷战后遗留在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隔阂,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从世界人口结构看,中、日、韩以及散居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5000多万华人,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0%。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

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称为语言“出超”。当然,语言的“出超”,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而今天海外兴起的学汉语热潮,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热力。面对中国提供的巨大商机,如同曾经“学英语”一样,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中文”。较高的汉语水平,正成为跨国公司职场竞争的一大优势。

“汉语热”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与经济突飞猛进相伴随。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人们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

“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也必然接受其文化的浸润。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古代圃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京剧有了洋票友、武术有了洋弟子、中国菜也有了洋厨师。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他最爱中国的美食和宋词。

10、下面关于汉语“文化圈”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

B.文化圈的形成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外交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C.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共同体。

D.汉语圈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虽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11、文章说“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 请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2、文中汉语的“出超”,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文本概括。(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 题。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⑴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⑵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⑶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⑷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⑸ 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⑹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⑺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⑻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⑼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⑽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⑾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⑿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⒀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⒁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⒂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⒃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⒄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⒅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⒆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⒇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注]林清玄:台湾作家。菅芒花:一种草本植物。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由花及人,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行文的过程,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

B.作者写本文时,感情经历了“期待→伤感→困惑→无奈→欣慰”的变化。

C.第⑾段,从生活状态、内心情感两个方面,强调了“所有的人”都会变。 

D.第⒅⒆段,写自己渴望“常”,逃避“变”,虽然懂得“变”的无可逃避。 

E.本文富有诗意,多用排比、反复的句式,酣畅淋漓地叙事、说理、抒情。

14、文末 “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15、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变”和“常”,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

永远保持一颗中国的灵魂

——悲怀追思女作家韩素音

暮秋,原《文艺报》总编辑金坚范来访,带来他精心翻译的韩素音自传三部曲里《凋谢的花朵》中文版本,谈及韩素音近况,勾起我难忘的回忆。前日,突然传来韩素音逝世的噩耗,不免悲怆追感前事。

初识韩素音女士,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她明言:“文化交融是重要的,不同的文化成就了今天的我。”由此,她提议并资助设立“文学翻译彩虹奖”。几次颁奖之际,她亲来中国,设宴款待宾客,席间频频跟中国文艺界交流。以后,她一如既往每年访华,在北京“文采阁”摆宴席会友,走过来跟我和《红楼梦》英译者杨宪益先生碰杯。我发现,杨宪益先生对跟周围人寒暄毫不感兴趣,独自默默饮酒,一遇韩素音却霎时容光焕发,谈兴甚浓,显示对她由衷的敬佩。可见,韩素音在中国老一辈传统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地位。除“彩虹奖”外,韩素音还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范围里支助“青年翻译奖”,企望这项事业后来有人。

韩素音的作品译成中文的很多。1999年,我翻译了韩素音少见的用法文写的作品《明天的眼睛》。该书犹如一部“世说新语”,以华夏五千年文化树为高标,远瞩人类社会的“明天”。同时,其中一章也用一颗海外赤子之心对中国的时弊痛下针砭。以译者所观,国人读之当思其愦愦。但在书稿付梓时竟被整章删除。我觉得此举欠妥。出我意料,韩素音这样有国际影响、蜚声天下的作家,并没有追究,表现了异乎寻常的雅量。或许只缘这发生在她总是竭力维护的中国。

韩素音在瑞士积极从事多项文化交流,通过“儿童园地基金会”主持一项国际性的儿童文学艺术评奖。1994年,中国女导演王君正拍的影片《天堂回信》获奖,该片颇得韩素音赏识——更因为该作品来自中国。晚上,韩素音举办关于当代中国的报告会,这也是她累年在世界各地不知疲倦所进行的一项工作,旨在让西方人摆脱偏见,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1997年6月,我赴洛桑出席国际奥委会的“文化论坛”,韩素音女士闻讯邀请我在莱蒙湖畔的“和平大饭店”共进晚餐,她的印度夫婿陆文星作陪。那晚,韩素音百忙中暂得宽余,向我回溯了她动荡的生涯历练。坐在她一旁的原印度上校陆文星文质彬彬,因无烈酒通体不适,端坐一语不发,妻子则不时唤他名字“文森特”,都已是耄耋老人了,还仍然相昵似凤凰于飞。韩素音为欧亚混血儿,母亲是比利时淑女,父亲是中国铁路工程师,有一半中国血统。可是,用小说《凋谢的花朵》里一个人物赫斯的话说,韩素音是“想比中国人还中国人”。她始终怀着“中国情结”,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毅然决然从海外奔回中国,在四川省为苦难深重的中国民众效劳。新中国成立后,她年年访华写文章,为一个受尽西方列强凌践的民族的崛起讴歌。迟暮之年,她在莱蒙湖畔对我说:“中国是我最倾心的国度,我始终保持一颗中国的灵魂,矢志不渝。”

2008年夏天,瑞士瓦莱州政府出资在圣彼埃尔·德·克拉日镇为韩素音竖立了一座半身塑像,供来往行者瞻念。瑞士“儿童园地基金会”会长玛丽·让娜·卢耶专程到巴黎会晤我,说已经出资复制了韩素音塑像,期望能将之竖立在中国的一块“风水宝地”,以表故人的“乡土之恋”。令人万分遗憾的是,此事,一拖数年都没有结果。后来,玛丽·让娜·卢耶再度到巴黎约见我。这一回,她带来韩素音病重的消息。更让人忧心的是,韩素音的夫婿陆文星为其印度子女挪走了女作家几乎全部的稿费积蓄,陷对方于经济困境。对此,卢耶女士焦虑异常,希冀中国方面能向她落难的年迈女友伸出援手。我们于是跟国内有关单位联系,不料也均无回音。  

11月5日,中国媒体宣布:“国际知名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11月2日在家中无疾辞世。”客观报道寥寥数语,似乎过于轻省了些。时下,人们关心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大话语权。韩素音一生都在中国遭西方一些“教师爷”诋毁时挺身为正义抗辩,我想,她才是一位最让人尊敬、最值得我们追怀的华夏优秀儿女。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2年12月19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第二自然段叙述杨宪益先生对周围人和对韩素音女士的不同表现,侧面突出了韩素音女士在中国老一辈传统知识分子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B.《明天的眼睛》译稿出版时竟被整章删除,韩素音女士竟不闻不问,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雅量,只因为她相信中国、维护中国。

C.韩素音女士有一半的中国血统,但她始终怀着“中国情结”。这样写,能突出文末写的韩女士是最值得我们追怀的华夏儿女。

D.瑞士“儿童园地基金会”会长玛丽·让娜·卢耶出资复制了韩素音塑像,期望能将之竖立在中国,但此事后来却没有结果。

E.本文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与韩素音女士交往的往事,表达了对这位国际知名的英籍华裔女作家的敬重之情。

14、韩素音女士说“我始终保持一颗中国的灵魂,矢志不渝”,你觉得这一点文章中有怎样的体现?请分点概括。(4分)

 

15、文章副题“悲怀追思女作家韩素音”,这里“悲怀”蕴涵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政策轮翻调整,市场变幻莫测,中国房地产的(gù )       疾久治不愈。②近来,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出台了。③有人预测,商品房市场将会滞销,地产商资金链可能日趋紧绷,房价下降为时不远了。④但也有人认为,年年调控,年年涨价,购房者不要对新的政策抱有太大的希望。⑤地产市场很可能又是一场改版的“空调”。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分)

(3)文中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修改: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按照礼节来对待他人的人,行为中总有一份      ,气质中总有一份      ,眉宇间总有一份自卑。这本来是一种儒雅谦和的教养与气象,却常常被傲慢      之辈解读为“谄媚”。岂不闻《礼记·曲礼上》讲“礼”之本质,是“自卑而尊人”,《礼记·坊记》说君子:“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A.拘谨    谦恭    狂妄自大

B.拘束    谦恭    不可一世

C.拘束    谦让    狂妄自大

D.拘谨    谦让    不可一世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2013年10月11日,正当新一届的高三毕业班的一些同学为报考国际知名大学开始准备时,辽宁省2013年高考文科第一名考生刘丁宁却从香港大学退学,重回母校本溪高中复读,备战2014年高考。这则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议论。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⑵你对刘丁宁的选择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上图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福建省永安市2014年5月高三质量检查试卷

语文试题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隰则有泮         (2)诏书切峻

       (3)梦啼妆泪红阑干   (4)飞鸟相与还

(5)征蓬出汉塞      (6)青雀黄龙之舳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B【ACD项正确,B项的“厌”是“满足”的意思。】

3.A【③④⑤三句分别是从忠诚烈士应该具有政治预见性,防患于未然,敢于犯言直谏三个方面来说明,是作者认为士君子事主“竭尽智谋,忠告善道”的表现。而①句说的是遇到知己,不能在动乱之前就扶助危难,防患于未然,却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牺牲献身的,这是不足取的。②句是说豫让在智伯被赵襄子杀死后为其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在祸患发生之后,凭血气之勇,沽名钓誉,因而豫让并非忠臣义士。⑥句说的是豫让在智伯死后,才受不了怨恨恼怒之情,心甘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中,这没什么可称道的。】

4.C【ABD三项正确,C项错在“不如那些朝为仇敌暮为君臣的厚脸皮者”。作者只是将豫让和那些厚颜无耻之徒进行了比较,说明他们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凸显的是豫让的小忠小义,而非“竭尽智谋,忠告善道”名垂后世的义士。】

5.⑴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也用一般人的态度去报答他【得分点:“以”、“众人”,语句通顺各1分】(3分)

⑵用割让给他土地来使智伯思想骄纵,从而加速他的灭亡。【得分点:“骄”、“速”以及句子的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具有君子美德的士人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障社会的安定,使自身得以保全而主君也能平安。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英灵,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倘若遇到知己的主君,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以此来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我曾经因此评论过豫让。豫让做智伯的家臣,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声名显赫,即使是愚昧的男子和无知的妇女,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应该可以称为忠了,可惜他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我所做的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我是想用这种做法来使天下后世做臣子却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来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责备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的时候,豫让回答说:“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也用一般人的态度去报答他;智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来报答他。”就从这点来分析,豫让是死而有余憾了。

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可是段规、任章却都尽力劝说他们的主君依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来使他志气骄纵。从而加速他的灭亡。郄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没有待他如同国士。可是郄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郄疵的智谋及其忠告,已经可以无愧于心了。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所谓国士,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求索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豫让,正应该拿出自己的能力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君说:“诸侯大夫应各自安心守着自己的封地,不应互相侵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无缘无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就要产生忿恨之心;人家给了,就产生骄横之心。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致;骄横必然傲视一切,傲视一切必然导致灭亡。”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劝谏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劝谏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把那伏剑而死的做法安排在这个时候来死。这样一来,智伯纵然顽固愚昧,但也会受他至诚之心的感动,也许会重新醒悟,从而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延续不绝。如能这祥,豫让虽然死了也还像活着一样,难道不胜过斩衣而死吗?

但豫让在那时,竟连一句开导主人,使他醒悟的话都没说。看着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远远地看着秦人的肥瘦一样。袖手旁观,坐等成败,所谓国士的报答竟然能像这个样子吗?直到智伯已死,豫让才压抑不住愤怒的血气,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虽然这样,用国士的标准来评价豫让,豫让的确是担当不起的了。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唉!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①:淡淡的忧愁。(1分)②: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诗句把飞花比喻为轻梦,堪称奇喻。(1分)①“飞花”和“梦”本不相似,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都有“轻”和“美”的特点,就将两样原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1分)②比喻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匠心独具。(1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 A C(A许褚性起,卸甲赤体提刀,与马超厮杀。C瑞珏并没有拒绝到城外分娩。)

8、(1)“我”是葛朗台先生,“您”是公证人克罗旭。(2分)他们谈论的事是:葛朗台先生的弟弟因债务缠身决定自杀,临死前,将儿子打发到索漠城托付给兄弟,(1分)引发大家对葛朗台要把女儿嫁给侄儿的议论。(1分)但金玉其外的侄儿是个穷光蛋,葛朗台对其不屑一顾。(1分)

(2)紫鹃为试探宝玉是否真心,谎说林妹妹要回苏州去了。(1分)宝玉听了,如五雷轰顶,呆呆地回到怡红院,失去了知觉,直到见到了紫鹃才哭出声来。(1分)他抓住紫鹃不放,怕紫鹃一去就回苏州了。(1分)听到“林”字、看到摆设的“船”便闹腾说林家来人接黛玉。(1分)后经紫鹃解释并吃药调理才渐转好。(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6分)( l)交友重品德。(2分)

 ( 2 ) ( 4分)孔子认为交友要结交贤者和仁者(l分),这是侧重交友时对朋友品性的要求,可以通过择友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1 分)。孟子认为交朋友要平等,不能倚仗自身的优越条件(1分),这是侧重交友时对自我的要求(1分)。

【参考译文】①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②不倚仗自己年长,不倚仗自己的显贵,不倚仗兄弟的势力来交朋友。所谓交朋友,是同对方的品德交朋友,是不可以有所倚仗的。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B (3分)

11、⑴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内在的共同价值。⑵占世界总人口的30%的中、日、韩以及海外华人,促进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3分)

12、⑴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⑵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热力。⑶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5分) D E

14、结构上,照应开头答应朋友去看菅芒花的邀约,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内容上,是指作者的心因菅芒花而浮想联翩,表达了感悟人生哲理后的自适喜悦的心情。(4分)

15、①对人生的不可预知的“变”,我们要有对待生命的悯恕之心,要有面对人生变化的宽容之心;②对待恒常要有祝福之念,要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3.B、D(B.是否相信中国、维护中国,文中用推测语气,不能换成肯定语气。D.玛丽·让娜·卢耶不是出资,只是报告说已经出资复制了韩素音塑像。)

14.①重视并支持中国翻译工作,年年访华与文艺界人士广泛交流,希望中国从国际文化交流中获益;②崇敬华夏五千年文化,也针砭中国时弊;③累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当代中国的报告会,在让西方人摆脱偏见,认识真实的中国;④抗战期间毅然回中国为苦难深重的中国民众效劳;⑤新中国成立后,年年访华写文章,讴歌民族崛起。(答到四点,即可得满分。)

15.①悲伤之情:一位心灵高贵、永葆中国灵魂蜚声中外的知名女作家溘然长逝,作者内心无比悲伤;(2分)②歉疚之情:韩素音女士为传播中国文化、介绍当代中国做了大量工作,但韩素音塑像却没能竖立在中国一块“风水宝地”,晚年落难时也未能向韩素音女士伸出援助之手;(2分)③气愤之情:韩素音晚年病重之际,其夫婿陆文星为其印度子女挪走了她几乎全部的稿费积蓄,使她陷于经济困境。(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1)痼(1分)

(2)“翻”改为 “番” (1分)

(3)(2分)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③ 修改:“商品房市场将会滞销”删除“市场”

17、A.(“拘谨”侧重小心,是形容词。“拘束”侧重受限制,是动词。“谦让”形容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用于平辈之间。“谦恭”形容谦虚而有礼貌。用于晚辈对长辈非常恰当。“狂妄自大”和“不可一世”都形容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而“不可一世”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语意更重,此处用“狂妄自大”更准确。)(2分)

18、⑴高考文科状元港大退学回母校复读引争议。(2分)

⑵【示例一】刘丁宁选择退学复读体现了年轻人的独特主见和个性追求。港大作为一所世界级名校,是很多考生的奋斗目标,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别,港大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优秀人才。对此,学生可以也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刘丁宁通过在港大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后,为自己重新做出的选择值得尊重。

【示例二】刘丁宁选择退学复读表明了中国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首先,港大作为世界级名校,必有一套先进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来自内陆的学生而言,可能需要适应。其次,内陆有些学生虽然是高考中的赢家,却在之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常被评价为“高分低能”。所以,国内基础教育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看法简明合理2分,阐述合理层次清晰3分。)

五、作文。参照201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