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手机流量去哪儿了?

 老沈阅览 2014-05-31

我的手机流量去哪儿了?

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月末流量不应无条件清零

2014年5月31日薛石英/顾伯贤/熊瑛

  调查说明
    不少智能手机用户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套餐内的流量就用光了。而4G手机的商用也已进入发展期,鉴于4G手机单位时间的流量将更为迅速,用户对手机流量的使用、统计也因此更为关注。为此,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进行了“手机流量去哪儿了”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在线方式,在上海、北京、广州各选取400个样本;男女性别为1:1;样本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职校及以下为60%,大专及本科为3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为10%;样本的年龄从20岁-60岁,其中20岁-40岁为70%,41岁-60岁为30%。有效样本为1200份。另外,本次调查还采用了部分访谈调查的方法。

    调查显示,有超过6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手机套餐的流量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有超过7成的受访者认为,月末剩余的流量应该有条件的不清零;有超过5成的受访者认为,手机终端预装软件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

我的手机流量哪去了

    手机的功能从语音通话,到收发短信,从彩信到微信,手机不再是固定电话的衍生,手机与电话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移动终端。于是,数据流量也成为运营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成为广大用户的大数量级消费品。

    然而,不少智能手机的用户都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套餐内的流量就用光了,套餐的级别不断提高,感觉却是越来越不经用。手机用户不禁发出疑问:手机流量到底去哪里了?

    本次调查显示,有60.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遇到过手机流量“丢失”的情况;表示没有遇到的受访者只有11.9%;另外近3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在没有注意到手机流量“丢失”的受访者中,女性受访者超过男性受访者5个百分点。

    那么,受访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丢失”手机流量的呢?

    有34.0%的受访者表示,在正常使用的状况下,某一时段,流量突然大增;其次是在晚上关闭手机后,或者是关闭移动数据连接后,第二天打开,依然发现有流量使用的记录;位列第三的是,在浏览同样的网页后,流量的使用统计不一样。以后依次为:去了次外地,回来发现流量大幅增加;自己操作不熟练,也没有地方咨询和无人辅导,只能吃哑巴亏;也有受访者表示,是自己没有关闭移动数据连接等。(见表1)

    相关交叉数据统计表明,受教育程度为硕士研究生以上者的受访者,对“去了次外地,回来发现流量丢失”,以及“同样浏览一个网页,计量会不一样”这两个选项的认同程度都超过了其他学历10个百分点以上。

    受访者陆女士表示:“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关闭手机,但是,第二天早晨起来,打开手机,就会发现有流量使用。这个显然很奇怪。”

智能手机预装软件不尽合理

    手机流量的“丢失”,曾经在不少受访者心目中认为是运营商的圈钱招数,受访者李小姐这样解释:“很显然,流量不管怎么样使用,运营商肯定是第一位的受益者。”然而,运营商对此也有自己的苦衷:智能手机代表的是移动网络时代,这个特征就是“应用为王”。如果智能手机不能上微博,不能上微信,没有新闻客户端,没有地图导航,没有小游戏,没有QQ,那还是智能手机吗?因此,智能手机上下载的软件少则几款,多则几十款。目前,用户购买一款新手机,手机里面预先安装的软件不少于10个。这些预装的应用软件,启动时都会消耗流量。

    受访者李先生表示:“我的手机里,预先安装的应用软件有:掌上营业厅、某某空间、翼聊、爱音乐、天翼阅读、导航、爱游戏、易支付、视讯、微信、手机QQ、去哪儿、神州行天地、我查查、三星专用导航,还有不少英文的应用。其实,绝大部分是我不需要的。”

    那么一部手机,预装了几十个应用软件,对用户而言,有什么危害呢?有51.7%的受访者表示,一些应用软件存在暗扣吸费的猫腻;其次是应用软件装的太多,占用内存,手机变得很卡;第三是软件消耗流量;第四是增加电能消耗;第五是增加了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的可能。还有的受访者表示,不少应用软件无法卸载,如果强行刷机,重新安装软件,则无法享受“保修”等待遇。(见表2)

    因此,受访者认为,智能手机需要应用软件,但是,安装什么样的软件的决定权应该在用户手里。有58.1%的受访者认为,所有的预装应用软件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有50.3%的受访者认为,所有的应用软件安装时,应该有详细的说明;有38.6%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厂商或者运营商有义务帮助用户卸载预装软件;而36.3%的受访者认为,管理部门应该禁止预装无法卸载的应用软件。

用户下载应用有风险

    在调查访谈中,一些受访者表示,除了预装软件以外,一些用户自己下载安装的应用软件更需要引起警惕。

    央视曾曝光“手机十大恶意应用排行榜”,“手电筒”应用排名第一,3D梦幻水族馆、一键root等软件榜上有名。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检测与分析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是谷歌安卓平台应用,占全部移动应用的86.4%。在非官方的应用商店中展开了大量调查,截至2013年7月1日,共检测样本18万例,发现的恶意应用占全部应用的11%,用户每下载9款应用,就有一款是恶意的。

    受访者马先生告诉记者,恶意软件对流量“丢失”的作用不小:一是自动发送短信;二是自动连接网络,刷取流量;三是自动接收一些手机垃圾广告,这三点都是为了盗刷手机用户的话费和流量。有位用户安装了“英雄联盟控”软件,没装多久就发现手机的流量每天用得很快,偶尔还会收到有关“英雄联盟”游戏的短信和广告。

    而恶意应用软件还有一个危害是窃取用户的隐私。比如,“手电筒”应用下载后,软件居然申请要读取手机联系人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应用商店提供下载的软件,本身就是盗版软件,在破解了正版应用软件的密码后,在其中植入各种木马病毒或其他程序,然后提供给用户下载安装并从中获利。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用户和正版的软件开发商都是受害者。

    为此,手机安全专家提醒用户,手机用户在下载应用软件时,一定要从正规的渠道下载。在安装软件时,对所要求的种种权限,一定要慎重点击“同意”,不要随便授权root权限。此外,可以通过手机杀毒管理软件来防止安装和清理这些恶意软件。

怎样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那么,用户怎样使用智能手机才能减少流量的“丢失”呢?首先,要了解哪些应用软件是消耗流量的“大嘴”(此处不包括恶意软件)。有关专业人士指出:

    一是地图导航工具,包括地图、导航、实时路况查询等应用,其耗费流量的最大因素是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

    其次是手机浏览器,流量的产生主要来自在手机端浏览网页的使用过程中,与网站网页的内容数据大小紧密相关。特别需要知道的是,电脑版网页比3G/手机版网页耗费的流量要多。一般看一页电脑版的网页会耗掉1M的流量,同样情况下使用3G/手机版,浏览一个网页耗费的流量则是0.1-0.2M。

    再者是购物网站客户端,用户在浏览并挑选商品时,由于需要浏览图片,流量消耗较大。

    还有是在线游戏软件,一些热门游戏融合了双人对战、上传分享等社交属性,这就需要用户始终保持在线状态,几局游戏下来,流量消耗就上升了。

    那么,怎么样使用智能手机才是合理的呢?专家给出了节省流量的小窍门:

    ●在不使用手机时,及时关闭移动数据连接,避免软件在后台继续使用流量。

    ●在一个应用软件使用完毕后,及时退出。

    ●浏览网页选择手机版,关闭手机浏览器的Flash功能,3G/手机版是专为移动终端和网络环境设计的,省略了一些枝节内容,将常用网址加入收藏夹或书签,避免页面跳转时耗费流量。

    ●新闻客户端开启省流量功能。使用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时,软件中内置“仅在WiFi环境下加载图片”功能,用户可选择开启这一功能。

    ●使用频率不高的软件不必经常更新。应用软件会定期发布更新版本,在更新软件时耗费的流量较大。软件提供商们为保持产品的活跃度及下载排行名次,会频繁地发布更新包,但对用户来说,一些小修小补并无必要更新。

运营商还能做什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成长的数据流量收入成为运营商利润增长的重要一环。如果说流量是运营商的一块大蛋糕,那么,不仅要做大,而且更要做好。

    除了流量的“丢失”,受访者最关注的就是资费是否合理。调查中,有22.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流量资费很不合理;有46.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流量资费不合理;认为流量资费很合理和合理的不足3成;另有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流量资费感觉无所谓。

    受访者认为流量资费不合理,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认为资费太贵,其次是对流量月末清零表示不满。

    有意思的是,本次调查中,有19.6%的受访者表示,“所有的服务都在涨价,只有通信服务的单价在下跌。”其中,男性受访者为23.9%,女性为15.5%。就年龄段而言,20岁到30岁的受访者有此选择的为最高,为30.8%;其次是50岁到60岁的受访者,为28.9%;第三为学历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受访者,为25.7%。

    在回答“您认为运营商在流量等计费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一问题时,有72.2%的受访者选择“手机流量月末不清零”;位列第二的是,有43.65%的受访者认为,流量套餐低端和高端应平滑过渡,比如,20元的套餐流量被超过,应该可以进入25元或30元的套餐,而不是超过部分按单价计费,第二月再回到原套餐;位列第三的是,有37.9%的受访者认为,把各类服务分解后,由用户自由组合。(见表3)

    就在本次调查开始的时候,已经获准运营的虚拟运营商,开始推出自己的电信服务。有相关人士认为,虚拟运营商推出的服务方案,其中最吸引用户的一条,就是计费时段未用完的流量不清零。近日,虚拟运营商正式放号,而用户期待的资费大幅下降并未出现,但是,虚拟运营商的服务最有特点的就是“自由定制”。在定制方面,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流量、语音、短信数量等等。没有套餐月费固定档位的约束,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情况动态调整套餐;在使用方面,实行的打破套餐有效期的月费制度,采取年费制的套餐,用户购买的语音、流量和短信跨月不作废、不清零,2年内自由使用,并且全家成员可以分享语音、流量、短信套餐。还有的运营商推出了季度套餐,以三个月为单位计费。

    或许,随着电信行业的再一次开放,电信的服务将更加合理,更加个性化。用户将不会有“我的流量去哪了?”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