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 介偃师商城遗址是商代的第一座都城遗址。城址始建年代约为公元前1600年,延续使用200多年,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 。 自发现(1983年)至今(2012年),考古工作者已进行了二十多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现已证实该城址大体为长方形,范围与二里头遗址相仿,较郑州商城略小。除南面城墙已被洛河改道冲毁外,其它三面城墙遗址都基本保存完整。城址内发现有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多组宫殿建筑基址、民房、作坊及墓葬等遗迹。 偃师商城经考古工作者十几年的调查和发掘,结合文献资料,确定该城址便是商灭夏后的首座都城遗址西亳,并把城址内的小城定为考古学上夏商年代分界的“界标”。 2 规模与布局
2.1 规模![]()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发掘出一座规模宏大的商城早期遗址。该遗址被覆盖在地面下1米至4米的位置。 整个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宽1215米,中部宽约1120米,南部宽740米。其中,小城临洛河,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80万平方米。
2.2 布局
其布局面朝后市,择中立宫,对称布局。城南部地势略高处是宫城和官署区,国库位于城西南隅,铸铜作坊位于城外东北河边,普通居住区和手工业作坊主要分布在城的北部。 大城在小城的基础上向北、向东进行大规模扩建,将商城面积扩大到了190万平方米。大城平面呈“刀”形,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对绝大多数宫殿改扩建或重建。 宫城大体呈方形,外围有厚3米的夯土围墙,周长约855米,布局层次分明,设施完备,由南往北分为宫殿区、祭祀区和池苑区三部分。宫殿建筑分为东西对称的两区:祭祀区设置考究;池苑区的核心是一长约1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城市园林遗址。 宫城的建造遵循“对称布局”“择中立宫”、“宫庙分立”和“前朝后寝”的严格宫室布局,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国宫廷建筑的基本形制。 3 出土文物4 意义5 现状保护1988年,偃师商城遗址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其小城考古当选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1年,偃师商城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004年,偃师商城遗址被列入中国首批公布的三十六处大遗址保护名单。 2006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偃师商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主要设想是:建设占地3000亩的“偃师商城遗址苑”森林公园;在遗址区建立遗址博物馆,全方位立体展示遗址风貌;完成宫城、宫殿遗址保护工程,并适当复原城门、城墙、宫殿等 。 2010年10月,偃师商城宫城区的全面保护性展示工程正式展开 。根据方案,工程将在原址上方逐步模拟重建宫城区内的2号、4号、8号等宫殿;位于宫城区中部的商朝早期王室贵族祭祀遗址群和皇家池苑,也将进行模拟展示。由于整个展示工程覆盖在原遗址上方,距地下遗址仅数米,为避免挤压破坏地下遗址,所有建筑均悬空建设。 2012年11月底,偃师商城遗址宫城区的1∶1复原的“新宫殿”将正式落成 。 |
|
来自: laoxuesheng > 《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