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技术

 儒林外史515 2014-05-31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致死病因之一。据1997年国家卫生部统计,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占首位,以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为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存质量。尤其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脑出血的康复,尤其早期康复至关重要,决定着预后的程度和康复的水平。   

头穴针刺治疗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吞咽障碍等脑血管病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是显著的,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公认。但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一直局限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因而失去最佳康复的治疗时机,疗效受到明显的影响。对于头穴针刺是否能适用于急性脑出血尚无临床方法问世,更无系统规范化研究。为了建立头穴针刺治疗脑出血临床方法,课题组自1986年开始在CT诊断的基础上率先系统地开展了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工作,总结出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规律,提出了针刺治疗的时机、适应证、禁忌证。现介绍如下:

1  疾病诊断及分期标准

1.1  西医标准  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脑出血: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脑桥、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疾病的非外伤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要点:①常于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②发作时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③病情发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④多有高血压病史;⑤CT检查应作为首选;⑥腰穿脑脊液检查多含血及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1.2  中医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主症:偏瘫,神志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3  疾病分期标准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2  适应证及禁忌证

2.1  适应证  ①意识清楚或意识障碍较轻;②血压在24.0/14.7kPa1 kPa=7.52mmHg)以下者,或经处理血压稳定;③大脑半球出血,血肿局限,全脑征象较轻;④大脑半球白质出血,血肿在30ml以内,丘脑、基底核出血,血肿在20ml以内;⑤脑出血病情稳定,尤其生命指征[意识、血压、呼吸、心率(律)、体温、瞳孔]稳定;⑥病情虽较重,但经处理达上述标准。总之,以临床观察出血静止,生命指征稳定为标准。头穴透刺法治疗脑出血不单纯适用于急性期,也适用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2.2  禁忌证  ①脑干出血、脑室出血、内囊出血损伤视丘下部;②大脑半球出血,血肿在40ml以上,丘脑、基底核出血,血肿在20ml以上;③脑出血并发脑疝或有脑疝倾向;④脑出血并发脑-心、脑-胃肠综合征等并发症;⑤脑出血病情逐渐加重,尤其生命指征[意识、血压、呼吸、心率(律)、体温、瞳孔]不稳定且进行性加重;⑥头穴针刺治疗期间病情有反复加重趋向。

3  技术操作方法

3.1  器械准备  281.5寸针灸针。

3.2  详细操作步骤

3.2.1  针刺部位  ①意识障碍:神庭透上星、双太阳穴;②精神症状:神庭透上星、双曲差透五处、双本神穴等;③头痛:双太阳透上关、双风池穴等;④尿便障碍:四神聪透百会穴等;⑤失语:风府透哑门穴等;⑥面瘫:地仓透颊车穴、下关等;⑦吞咽困难:廉泉、金津、玉液、海泉、风府、双风池、双翳风等;⑧瘫痪:百会透太阳穴等;⑨感觉障碍:络却透承灵、透悬厘;⑩眼球运动障碍:印堂、太阳穴等。

3.2.2  针刺方法  采用快速进出针、快速小捻转间断针刺方法。以75%酒精常规消毒,以281.5寸针灸针首先垂直刺入皮下或头皮帽状腱膜下后,以15度角的针刺方向沿头皮或皮肤轻微、快速、不捻转刺入1.0寸。太阳、风池、下关、廉泉等穴位按选穴方向采用快速直刺或斜刺,刺入1.0寸。金津、玉液、海泉等穴速刺0.5寸,手法采用快速捻转200/分以上,捻转5分钟,间隔5分钟,重复3次,共计30分钟。快速不捻转出针。实行针刺手法同时,患者主动或被动进行运动、语言、吞咽等神经功能锻炼。

3.2.3  治疗时间及疗程  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周日停针1天,每月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以治疗12个疗程。

3.2.4  关键技术环节  适应证、禁忌证的掌握,根据治疗目的选择腧穴,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和手法。

4  注意事项

注意针刺穴位、针具消毒,出针后按压以防出血,针刺风府、廉泉、哑门、金津、玉液等穴时,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急性期治疗为稳定病情及治疗并发症,需要同时应用西药治疗,尤其注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5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5.1  晕针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患者平卧,头低足高位,口服温开水或白糖水,严重者针刺足三里、气海、关元。

5.2  感染  针刺部位及针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3  皮下血肿  拔针后按压穴位以防血肿发生,若出现血肿可先冷敷止血,再热敷促进吸收。

                          (组织推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作者:东贵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