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担心客厅地位不保 广电忙转型

 huizhic 2014-06-01

2

  文/搜狐IT 丁丁

  在互联网电视的大潮下,不少广电运营商也悄然启动了互联网电视业务的部署。不过与互联网企业做OTT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或智能电视不同,他们采用的是DVB+OTT(有线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模式。

  广电为什么要做OTT互联网电视业务?

  广电要在原来DVB直播的基础上做OTT业务,主要原因还是受到互联网企业抢占客厅的巨大压力,其次才是在增加更多业务的基础上增加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

  目前广电系统在电视屏方面的用户渗透率还非常高。据了解,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广播电视网覆盖了全国2.24亿户用户,加上广电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用户。绝大多数用户的电视屏幕,接入的还是有线电视网。尽管如此,受互联网视频及地面电视的冲击,很多地区有线运营商用户离网率也在不断提升。

  数码视讯副总裁、董秘王万春认为,在三五年的时间跨度内,广电省网不会受到太大的压力。但长远来看,3、5年之后广电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是否还有优势,则需要重新评估。

  广电宽带网只覆盖700万户

  广电网络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络大部分是单向网、网络标准不统一、硬件性能低下、业务几乎没有交互性、节目丰富度不够、用户体验很差。这样的现状使得广电企业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几乎没有优势。

  据假装是极客了解,广电系统的2.24亿户用户中,双向网络用户只有2600万户,其中实现真正宽带应用的,只覆盖了700万户。按每户家庭3-4人的规模计算,目前广电的双向宽带服务只能覆盖大约不到3000万人的规模。这样的用户规模只是互联网企业服务用户数量的一个零头。

  当广电遇到互联网思维 竞争劣势明显

  传统的广电运营商受体制限制,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广电业内人士对假装是极客表示,广电系统在上马新项目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慢”,新项目往往是以年或者几年为周期进行,这样的速度明显与互联网企业产品迭代以月甚至天为周期的速度存在天壤之别。

  除了项目上马的速度外,收费模式也让广电运营商备受诟病。据了解,目前广电在推行DVB+OTT服务时,普遍已经与合作伙伴圈定了分成模式,并且也初步划定了收费的标准,在用户规模还不大的就需要向广电运营商交费。这样的做法让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很不理解。

  云服务或可弥补硬件性能的不足

  机顶盒或智能电视的更新当然不会像我们换手机那样频繁。这样就会使得更新的OTT应用无法在机顶盒或智能电视上部署。由运营商来给用户免费更换机顶盒 ,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资金的限制。

  永新视博总裁助理武振华对假装是极客称,电视游戏对系统资源要求比较高,要在低配置的硬件上运行最新的游戏几乎不可能。为了让老旧的DVB+OTT机顶盒或智能电视承载更多的流行游戏、在线教育等新服务,一个可行的方法是使用云服务平台,所有耗费资源的运算都在云端进行,用户的机顶盒或一体机只扮演为电视机提供显示的角色。

  OTT互联网电视市场是竞争还是合作?

  广电与互联网企业都在争夺用户的客厅。作为原来客厅里的老大,广电系统当然不希望在这场运动中被扫地出门,最后沦为一个直播节目提供商或是单纯的节目传输通道。在电信及互联网企业的皮鞭下,广电也在进行艰难的转型。

  从最近与有线运营商、方案提供商及互联网企业的接触中,假装是极客感受到的是,目前在OTT领域,广电运营商、家电厂商及互联网视频厂商之间的合作要远大于竞争。在OTT刚刚起步的时候,通过各方的合作,将自己的服务、内容向各自的领域渗透,待市场格局形成后,再去做差异化的竞争可能更符合各方的利益。

  不过我们能看到的是,如果广电运营商不尽快加入市场化的运作,在电信及互联网企业的夹击下,迟早会被边缘化。原来非市场化的待遇并不是广电企业的免死金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