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诵读古经典是教育理念的错位

 胜利在望2014 2014-06-01

诵读古经典是教育理念的错位

诵读古经典是教育理念的错位    当前,很多地方的学校刮起了一股所谓的“诵读古经典”之风。教育部门给孩子们列了一大堆“传统经典”,有《论语》,有《三字经》,有《颜氏家训》、《弟子规》等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要求孩子们每日诵读,并将其作为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称之为思想教育的创新之举。但我觉得,这种不加辨别地盲目教孩子诵读古经典的做法,不但不是创新,反而是教育的一种倒退!

    应当说,古经典中有很多精华,这些精华不论在历史上还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但也必须看到,在这些古经典中也有很多糟粕,曾深深地毒害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

    比如,儒家所倡导的“礼”,是建立在维持一种尊卑等级秩序基础上的,所以儒者在讲“孝悌”时,要求的乃是无原则的服从,其消极性远大于积极性。而基于这种思想理论之上的教育,就使中国人丧失了应有的平等、民主和自由精神,甘受压迫、欺凌和奴役,而这正是我们民族曾经饱受苦难的一大思想根源。

    再比如,在儒家传统中,圣人之言就是绝对真理,对其不可有丝毫怀疑和反叛,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就是十恶不赦。基于这种思想理论之上的教育,也使中国人丧失了探索和创新精神,唯书唯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一百年前,鲁迅先生才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希望彻底打破旧教育诵经背典、引经据典所加在孩子们思想上的桎梏,为整个民族注入活力。经过一百年新文化的涤荡,特别是近年来大刀阔斧的素质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曙光初现。但此时我们却不加辨别地又要用古经典来教育孩子,让糟粕穿起精华的外衣,再次成为孩子们的思想桎梏,这不是一种倒退是什么?

    教育部门大搞诵读古经典,其实是教育理念的错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这一点毋庸置疑,问题是我们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富有自由民主精神,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挑战权威,充满个性魅力,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人才?还是培养唯上级之命是尊,唯父母之命是从,为求一团和气,不惜湮灭个性,不惜牺牲真理的顺民和奴才?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不缺少顺民,不缺奴才。我们所缺的,历来是富有个性自由、富有创新和叛逆精神的人才。诵古不是培养人才,恰恰是对人才的扼杀。

    当然,对诵读古经典我们也不能一概反对,我觉得,诵读古经典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一、必须精挑细选,剃除糟粕,取其精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是极其入世的,提倡知识分子保持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莫不如此,诵读应以此类内容为主,而不要给孩子灌输太多的忠孝节义思想。

    二、必须因年龄不同而分类指导。让高中以上的学生来读古经典,了解一下传统文化,接受一下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有益的、必要的,但小学初中学生的理解力弱、辨别力差,如果一定要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也应首先对古经典进行认真的提炼、加工,最好不要让他们直接去诵读古经典原著。

    三、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道德具有时代性,道德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决不能厚古薄今,不能以诵读古经典来代替现代道德教育。否则,我们的道德教育就是一种失败,而对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一种失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