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游窑上水库

 久熬必成 2014-06-01

再游窑上水库

压抑了很久,也封闭了很久,偶然在网上看见窑上水库的图片,决定去那里一游。

想找回年轻的心态和童真,选在“六一”这个周末,背着行囊,顶着烈日,向窑上水库进发。

窑上水库,其实我非常熟悉。最近十年,因为工作和生活,经常乘车从那里经过,每逢车子在水库前方疾驰而过,我都会抓住机遇观赏这里的风景。透过车窗,窑上的山、窑上的树、窑上的水一览无遗。

窑上水库,其实我不了解。看,从西南方向进入库区,这里原来是附近村民的耕地,可是现在退耕还林了,树成林,草成片,封山固土,这是我过去不曾看到的!对于窑上水库,我真是熟悉但不了解。退耕还林的地块,过去有路穿过,现在,土地户用围栏围了起来,但也有人从此跨过的痕迹,我想从这里走过,想想还是应该爱惜土地户的劳动成果,应该尊重土地户,便又绕道而行。

进到林中,美景迷人。茂密的柏树林,既可观景,又可避暑;不知名的各色鲜花争奇斗艳;林中溪水潺潺,蝉鸣声声。我也曾经徒步游过窑上水库,但都是在水库岸边走走。那时的我,以为看到整个水库的全景了。其实,不入林中,不知美景。真是“近河才能识水性,近山才能识鸟音”。

走到林子深处,看见几栋废弃的破屋,残砖断墙,似乎在诉说这里曾经的沧桑。自然界的外景美丽不等于内部和谐,这就像人外表风光不等于内心幸福。这里有几十万市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水源,这里是众多高楼大厦旁边留下的一片森林,这里有群鸟纷飞,还有野兽出没,这里应该受到爱护和保护,这里不应该有人居住和耕种。但是,应该的来得太迟,不应该的却来得太早。这是自然界的遗憾,也是人类的无奈。唯一欣慰的是,这里的树、水、鸟、兽还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它们离城市很近,但与喧闹的城市同流而不合污。我想,人也应该如此,同流是环境使然,非己能选;不合污则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来到水库岸边,两条平坦的人行步道和车道比肩而行,路上方有座漂亮的小屋,一看就知道是洗手间,正想“方便”,就朝小屋走去。到了屋前,“男”“女”指示牌清晰可见,可惜房门紧锁,无法进入。俗话说:“人有三急。”但是,如果“救急”的房门紧锁,急有何用?为了缓解“内急”的压力,我故意分散注意力,索性想想这厕所究竟是归城管局管还是归旅游局管?或者他们都想管又都不好好管。此刻,我很想当城管局长和旅游局长,很想来管管这厕所。想到这里,我不禁暗笑,因为我想到易中天先生在《我山之石》一书中说过:“现在社会之所以出问题,就因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却去管别人,自己都救不了,却想救世界。结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别人,人人都来救市,势必天下大乱。”

看到多少年来一直默默为市民服务的水,无论我们用于生活还是生产,她都无怨无悔,甘于奉献。我想,人也应该如水,可以无所谓,但要有所为;可以不苛求,但不能没追求;可以不抱怨,但必须有抱负。追求过,努力过,结果如何,不必过多计较。毕竟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有本事的人不一定官就大,有能力的人不一定钱就多,有水平的人不一定就幸福。争之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处之泰然,顺其自然,这是做人做事应该有的境界。

想多在林中走走,山里转转,多看看山间绿树红花,多听听鸟鸣虫叫,还想饮点山泉水,多了解和亲近大自然。无奈“内急”,这里风景虽好,却不能让我放松,也不能给我轻松,便依依不舍的离开,去寻找能够放松的地方,找点轻松的感觉。我只想说,窑上水库啊,虽然今天我依然没有完全认识你,没有完全了解你,但你的美景一定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期待能够常来窑上水库走走,不管结伴而行或是独自前往,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都愿意投入你的怀抱,在美丽的风景之中思索、感悟、提升、前进。

               遐思201461日写于水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