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WKV公司活性焦吸附法脱硫脱硝技术简介

 HUMIN9000 2014-06-02

活性焦对流脱硫技术简介
    活性焦法脱硫技术已经有近四十年研究应用历史,早期的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美国等。目前,国外已有规模为120×104m3/h的活性焦法脱硫装置及装机容量为300MW的同时脱硫脱硝装置,600MW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装置。
活性焦脱硫脱硝原理
    活性焦内具有较多的大孔(>50nm)、中孔(2.0~50nm),较少的微孔(<2nm),孔隙已连贯的形态存在与活性焦内。活性焦吸附污染物时有二种作用机理,一种为物理吸附,一种为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作用依赖于活性焦多孔比表面积大的特性,将烟气中的污染物截流在活性焦内,利用微孔与分子半径大小相当的特征,将污染物分子限制在活性焦内。化学吸附依靠的是活性焦表面的晶格有缺陷的C原子、含氧官能团和极性表面氧化物,利用它们所带的化学特征,有针对性的固定污染物在活性焦内表面上。
活性焦脱硫脱硝工艺流程
  120~160℃的烟气通过增压风机加压进入脱硫岛烟气以一定气速进入吸附塔,烟气均匀的穿过活性焦吸附层,在吸附层内二氧化硫、汞、砷等重金属、HF、HCL和二噁瑛等大分子氧化物被脱除,脱除后的净烟气经净烟道汇集通过烟囱排放。吸附SO2达到饱和的活性焦从吸附塔底部排出,通过输送系统运至解析塔进行加热再生;再生的活性焦经筛分后会同补充的新鲜活性焦再送入吸附系统进行循环吸附使用。经筛分破损活性焦从活性焦循环系统分离出来可以进入锅炉燃烧或再加工成其他产品。再生回收的高浓度SO2混合气体送入硫回收系统作为生产浓硫酸的原料。
活性焦脱硫系统组成
    活性焦脱硫系统由烟气系统、吸附系统、解析系统、活性焦储存及输送系统、硫回收系统等组成。
吸附塔专利技术简介
    烟气均布装置(见下图)
 
    该烟气均布装置是吸附塔对流吸附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使烟气在吸附层内均匀流动,同时可以承载活性焦,实现饱和活性焦均匀流畅的被排出,提高了活性焦的利用率,保证了烟气的脱硫效率。
    这一技术使活性焦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降低了活性焦循环量;烟气均布装置还巧妙利用饱和活性焦有效拦截烟气中的灰尘,使系统的适应性更强;活性焦吸附层,高度灵活调节,可以从容应对烟气中SO2浓度变化。
    吸附塔在结构上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灵活的单元开启和关闭可适应锅炉负荷变化,并可实现机组带负荷检修,保证了电厂主机安全稳定运行。
活性焦的解析系统
    解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把SO2,HCl,HF等气体通过加热从饱和AC中解析出来,使得活性焦满足循环使用需要。
    在解析塔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充氮气隔氧技术,有效的防止活性焦的解析氧化;压力阶梯设计,可防止解析后的活性焦再次吸附SO2;解析管气体传质扰动技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节省解析能耗。
    活性焦脱硫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新的脱硫技术,还可以同时脱除烟气中的HCL、HF、尘、汞、砷等重金属和二噁英等大分子有机物,如果加入喷氨装置可以脱除NOX,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的烟气洁净方式。

德国WKV技术核心

    (一)采取对流(逆流)工艺(the WKV Counter Flow Process)替代第一代装置中普遍采用的错流工艺(the Cross Flow Process),从而减少了活性焦的消耗量,同时确保烟气净化过程可以在吸附床层横截面上均匀进行,出口烟气中的粉尘含量接近于零。

    (二)吸附床层的均布技术。

    (三)CSCR(活性焦碳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用于NOx,SOx,二恶英,重金属和有毒气体(PH3,AsH3和其他的有机芳香族合成物,例如PHOC)的脱除。活性焦吸附SOx;在活性焦的催化作用下,氨与氮氧化物发生选择性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达到烟气脱硝目的。

 

    EASTERLAND TECHNOLOGY (SHANGHAI) INC.与世界著名脱硫脱硝装置公司有较密切的联系渠道,可以协助中国大陆的企业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