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首个端午习俗展亮相秭归

 育则维善余言 2014-06-02

图为微博网友发布的现场图。来源:@三峡日报

  本网讯(实习生周燕琼、通讯员汪勤)昨日,国内首个大型端午习俗图片展亮相屈原故里秭归县,集中展出了湖北黄石、湖南汨罗、浙江嘉兴、北京延庆、台湾彰化等全国42个地区的代表性端午习俗。

  此次展览由文化部发文向全国各地征集,于5月30日至6月2日在秭归屈原祠至屈原故里牌坊之间集中展示,共制作展板80余块。安徽黄山的跳钟馗舞、钟馗除妖、钟馗嫁妹习俗,广西靖西壮族传统药材贸易与节庆融合的端午习俗,黑龙江五大连池地区药泉聚会敬神祈福的习俗等,都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

  据介绍,图片展将在秭归县博物馆长期展出,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观。
 
海峡两岸屈原后裔齐聚秭归 屈原祠里共祭先祖
http://www./ 发表时间: 2014-05-31 08:00:58  来源:三峡宜昌网—三峡日报 编辑:刘小凡
一键分享给好友:

图为微博网友发布的现场图。来源:@三峡日报

  本网讯(记者孙晓陵、通讯员董蕾)5月30日,在屈原故里秭归,来自秭归万古寺村屈氏后裔代表和台湾彰化屈家村屈氏后裔代表,齐聚屈原祠,祭祀共同的先祖屈原。

  上午10时30分,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两岸屈氏后裔手托装有猪头、五谷、花草、水果等各类祭品的器皿,列队进入屈原祠。在锣鼓声中,屈氏后裔及其他民众代表沿着青石板台阶,一步步走进屈原祠大殿,来到屈原雕像前。“岁逢甲午,节届端阳。龙舟竞渡,粽艾飘香。天下屈氏,寻根诗乡。敬吊吾祖,思接苍茫……”在主祭官的引导下,屈氏后裔面对屈原雕像敬献祭品、上香、奠酒、跪拜,主祭歌赞,恭读祭文。“我的母亲也姓屈。”台湾屈氏后裔代表团副团长、彰化市宝部里里长庄景德告诉记者,“此次专程来秭归寻根,心情很激动。在台湾,每到端午也会举行祭祀活动,习俗与秭归差不多,都会包粽子、划龙舟、挂艾蒿。”他说,两岸一家亲,希望今后多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屈家明来自秭归万古寺村,是屈原第六十九代后裔,他说:“屈原是屈家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端午祭祀屈原,表达了对先贤的哀思。”他表示,将继续弘扬屈原爱国、忧民、求索、创新的精神,期待更多的台湾屈氏宗亲来秭归走走。

传承屈原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
http://www./ 发表时间: 2014-05-31 07:49:46  来源:三峡宜昌网—三峡日报 编辑:刘小凡
一键分享给好友:

  赛龙舟、包粽子,办诗会、赏习俗,201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传统龙舟赛昨日在屈原故里秭归县隆重举行。这是国家文化部、湖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化盛会,是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的共同节日,对于促进内陆同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宜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屈原精神大传承。作为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追求真理的坚韧品格,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奋发向上、砥砺前行。今天,我们继承和光大屈原的求索精神,就是要以大无畏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担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中华文化大弘扬。世界端午在中国,中国端午看宜昌。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又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生长于斯的屈原,以烈火燎原的热情、以雄伟瑰丽的想象、以神采飞扬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国家的忠诚热爱,给华夏文明以丰富的给养,也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我们要以端午文化节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精神高地,建设文化强市。

  宜昌形象大提升。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不仅给中国诗歌以生命的张力,也给峡江儿女以诗意的信仰。得益于屈原的文化引领,宜昌业已成为诗的沃土,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弘扬中华诗歌传统,推动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鉴于此,中国诗歌学会将“中国诗歌之城”的崇高荣誉授予了宜昌。从此,诗城宜昌将和三峡宜昌、实力宜昌、美丽宜昌、文明宜昌交相辉映,组成未来宜昌的品牌方阵,引领宜昌快速走向世界。


屈乡习俗“闹端午”
http://www./ 发表时间: 2014-05-31 08:07:26  来源:三峡宜昌网—三峡日报 编辑:刘小凡
一键分享给好友:

  昨日的秭归,喜气洋洋,人们体会着屈原故里特别的风俗,感受别样的端午!

  稻场上面闹“端午”

  30日,稻场娱乐活动在秭归凤凰山屈原广场热闹“开场”。

  欢快的音乐响起,女演员穿红衫,左手握帕、右手执扇,轻盈地进场,“后踢步、绣花、整装、走步子、扑蝶”等来源于生产、生活的动作穿插其中。男演员着蓝衫,唱词说起,“今天又是五月五,我们纪念屈大夫……”厚重的男声,每句尾音下滑,具有浓郁的山歌风味。

  峡江船工号子的表演者之一王祖伦自豪地说道:“我们这个项目得过好多奖,真是百看不厌!”

  你方唱罢我等登场,采莲船、峡江号子、九子鞭、地花鼓、杨林堂鼓等秭归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非遗产品齐“亮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小不一的“峡江龙舟”模型,“峡江龙舟”多为柚木和上好的杉木制成。先铺船底,再依次安装墙板、亮板子、龙骨筋等,建成后上漆画鳞,上龙头,点睛下水。按这样制造龙舟,“峡江龙舟”传承人郑祥龙已经做了30年。2007年开始,他尝试着做出相同工艺缩小版的龙舟模型,模型分大、中、小号。

  另一位传承人彭斌正在现场制作竹蔑产品,坐在板凳上的他手指翻飞,3米多长的篾片在巧手之下很服帖,按照经纬“走”出果盘的形状。彭斌说:“编织最难的是划篾片,由粗到细,由细到更细,需要时间的磨练,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学习、传承!”

  农家饭菜有“讲究”

  这里是一方桃源,阡陌交通,田地里一片生机盎然。农家大门敞开,门框上贴着对联,对联旁边各挂一束扎好的艾叶。

  主人傅承蓉忙着迎接客人们。后院里热闹非凡,洗菜、切菜、炒菜、装盘……虽然忙碌,却井井有条。五六层蒸笼里正蒸着馒头和腊肉粑粑,傅承蓉说:“这时候新麦成熟了,白面是最香的时候,一定要做这个!”

  不多久的时间,土鸡炖蘑菇、鳝鱼片、盐蛋、木姜子腌大蒜等12个菜端上桌,其中有着被秭归人称为“五黄”的黄鱼、黄瓜、黄鳝、盐蛋黄、雄黄酒。秭归民俗专家郑承志讲解起来:“人们认为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毒气’冲天,于是向大自然寻求保护,以期望用'五黄驱五毒’。”

  传统习俗在“传承”

  凤凰山下的水府庙,从河南洛阳远道而来的王利女士忙着跟当地群众学习包粽子。山上的郑永清老屋里,68岁的梅云香正在给孙子做虎头鞋;屋外的人们则忙着给年幼的孩童泡艾叶澡、给年老的长辈用艾叶洗脚。这不,30岁的向女士正忙着给刚满4岁的儿子李紫豪泡艾水澡。在屈原故里秭归,有过端午洗艾水澡、涂雄黄酒的习惯,用以驱虫避邪、祈祷平安,李紫豪刚刚洗完艾叶澡便赤着脚跑到涂雄黄酒的爷爷那里等待,“一涂额头身体好、二涂肩膀学习好。”只见老爷爷边唱边涂,不断有洗完艾叶澡的小朋友过来排队等待。

  记者 杨春艳 实习生 周燕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