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听诊器:“不要浪费高考分”是一个错误认识

 抱朴守拙169 2014-06-02

佳文共赏:

听诊器:“不要浪费高考分”是一个错误认识

 

晨雾 / 转贴

 

    【晨雾按语】晨雾收到一封邮件,邮件的附件是一篇文章的WORD文档。邮件是一名笔名“听诊器”的大学老师发来的。他这样写道:

 

晨雾先生:您好

 

    先自我介绍:大学教师,原海淀重点中学家长(孩子已大学毕业),自2008年常年看您的博客,在单位内部辅导高考报志愿多年,在大学每年参加京内外高招咨询。您及您朋友的工作非常非常有意义,我每年都把您的博客推荐给我的辅导对象作为必读教材。但也感到家长们对大学教育的了解较少,有许多误区。我写了一系列小文章,先发您一篇,如您认为对家长有用,借您的平台发了。如不合适,弃置一边即可。作为海淀家长对您表示敬意。

 

听诊器   201252

 

----------------------------------------------------------------

 

    现在把听诊器的原文推荐给大家参考:

 

                     

                                  不要浪费高考分”是一个错误认识

 

在每年高考前后,经常有家长学生关注怎样报志愿才能“不浪费”高考分,高出学校录取线稍微多点儿就觉得吃了亏,“擦边儿”考入某高校就得意,类似的文字在“晨雾博客”里经常出现。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家长们在讨论高考报志愿时严重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大学教育是多元化的!

 

学科的多元化:大学分为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而中学的“文科”和“理工科”仅是为高考方便而做得简单分类。所以有人困惑大学里为什么地理是理科,更有很多人弄不清“理科”和“工科”的区别。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科学家、工程师、医生、财会工作者、金融工作者、律师、教师、营销人员、社会工作者、IT业工作者、公务员、农村工作者、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等等等等。而中学的培养目标基本是单一的:考大学!无论考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无论是国内大学还是国外大学。

 

学习内容的多元化:不同的学科专业,自然学习的课程大不一样,而中学则是全国统一的九门主课,外加计算机和体育,无论是北京还是云南。

 

学校类别的多元化:按举办者划分:教育部所属、其它部委所属、地方(省级)所属、独立的二级学院、民办高校。按学校主要学科门类特点划分: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体育类、医学类、经济类、政法类、艺术类。按总体办学水平划分:985学校和211学校、省属重点校、其他本科学校、专科学校和高职学校。按高考招生批次划分:本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秕、专科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注意,按高考招生批次划分的学校类别是“一次性”的,只供高招录取专用,不是绝对分类。有些高校跨两个批次招生就是这个道理,北大医学部有两个专业在本二批招生,能说北医层次低吗?

 

大学毕业生出路和贡献社会的多元化:就业、自主创业读研、出国,(当然还有人考研复读甚至不就业,)选哪个都有佼佼者,行行出状元。而高中毕业的出路就是考大学,考上或考不上再考。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因为大学的类型和学科特色有较大不同,服务社会的重点不同,所以学校好差不能简单比较,你能说清华和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体大哪个好吗?而中学通常省重点就比市重点好,市重点比不重点好。对学生的评价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报志愿最重要的是在学生能考出的分数范围内,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就业取向及对未来发展的设计,选适合你的相对有把握的学校专业,并留有余地。千万不要太在意太纠结“浪费”了多少分。特别是对高出一本线50分以上的学生,你所在意的学校(985211)通常有多个学科,你如果“擦边儿”考进去,一定进不了这个学校的好专业、特色专业、强势专业,要有思想准备。

 

在大学里,经常有学生因不适应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自暴自弃的,甚至怨恨父母为自己作主。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多了解,多沟通。孩子社会知识少,对大学学科专业基本无知;家长很实际,往往容易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家长和孩子又都容易和别人比,比分数差不多的谁上的学校好,没必要。

 

高考志愿其实是考生对自己人生、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规划。人生面临许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最后说明一下,本人是大学老师,做过多年招生咨询工作。

 

晨雾点评:

 

晨雾十分赞同听诊器老师的观点。听诊器老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大学教育的多元化的角度来说明选大学不能只盯着提档线。更多地是要考虑这所大学以及选择的专业是否适合考生未来人生的发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而晨雾的指导是侧重于从考生的分数排名定位,研究考生能够跨入哪些大学的门槛。但是晨雾服务于千万个考生,不可能更多地考虑哪些符合门槛要求的学校是否适合于每个考生,但是不等于这项工作不重要。这些工作就需要家长们更多地考虑。

 

有一位2007考生,本人和家庭都特别希望学医学。我们知道对于北京考生选择医学来讲,北大医学部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这位考生多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排名都提示可以迈进北大医学部的门槛,但是只能学预防医学、医学英语、护理学等相对较低分数的专业。最终这位考生放弃了北大医学部选择了四川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以626分的成绩被录取。我们知道,四川大学在京提档线不高,他的成绩远远高于四川大学在京提档线,但是事后我们查阅大厚书,四川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2007年在京只招了3名考生,十分庆幸他是第三名。他很满意。他第一满意四川大学作为985综合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多元化学术氛围,第二满意学习的是原华西医科大学最优秀的专业。

 

    昨天看到寸草做了一项非常有益的统计工作,2011年北京有多少达到清华北大提档线的考生选择了清华北大以外的高校(港校除外)?仅理工科共有154人被清华北大以外的24所高校录取。这个数字真不算小,要知道清华北大2011年理科一批次的招生计划总共也才344名。说明这些考生出于各种考虑没有踩线填报清北。我们设想,如果这154人也都填报清华北大,清北线还会攀升到多高?又会造就多少高分落榜生?参见:《寸草报晖:2012高考  清北线上生,别样的选择》。 

 

    即便是不考虑大学的多元化教育,仅从志愿填报考生排名定位角度,晨雾也不赞成踩线填报。

 

    每年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晨雾都会发出《晨雾对志愿填报的紧急提示》。其中的第一条提示就是,一分也没浪费被录取不一定是最佳填报。晨雾认为“一分也没浪费被录取”的这种思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风险。因为由于没有一点余量,考生考试发挥失误、学校的分数线发生波动(遇上“大年”),都有可能造成孩子落榜。

 

    2.“一分也没浪费被录取”常常是“服从调剂”的结果,容易被自己毫无准备的不喜欢专业录取。

 

 

晨雾参讲高考志愿全球填报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主讲嘉宾和主讲话题:

尹宗禹:考前冲刺

晨雾: 志愿填报

孙南: 出国留学

讲座时间:201255(周六)下午13:30
讲座地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讲座报名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dy0p.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