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要读书 | 左岸读书

 crll369 2014-06-02

有这么一个实验,说读书是各种学习方式中,效率最低下的。读一本书带来的收获,并不比你看一部电影、做一次旅行、听一节公开课、进行一场有效沟通得到的更多,而且以上方式都比读书来的更加轻松自在。如果不再需要赶考,也不是专业或者工作所需,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小学的时候,爷爷每月给我邮寄一本《少年文艺》,这是大山里的我唯一的一本课外读物,如获至宝,百读不厌,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每次的作文基本上都能够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诵,只是不知道这是否与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我父亲有关。

初中的时候,喜欢读诗的原因是可以显摆,那时候还流行写诗,爷爷和一帮文艺青年办了一本诗歌内刊,我经常背上一小段抄在历史书上,比如:

心中/发个芽儿/摘下来/放在纸上/便是诗了
在一张纸上/写满你的名字/竖起/相思的旗

然后,大家都叫我诗人,后来,渐渐的,自己都觉得这TM就是我写的了,你看,过了十来年都还记得。

高考前夕,每晚挑灯夜战,父母心痛不已、亲戚赞赏有加,但我看的却是《红楼梦》,像『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之类的章节更是反复精读,就差写下『生动翔实的读书笔记』了。

也曾一度看《散文》和贾平凹办的《美文》,因为发现一些优美的文字看进去之后心情真的可以变得很平静。

而今,不再需要赶考,工作上暂时也不需要大量的阅读,但读书的时间并没有减少,涉猎也更加广泛了,几个关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的留言让我第一次开始审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如此重大的问题,以至于我重来都没有考虑过。

Google 一下读书,看到的大多是这样的正能量图,多么的催人奋进的场景啊!

可惜的是,并没有那本书或者那类书让我醍醐灌顶,读书也没有明显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或者改变我的境遇。

在我的感觉中, 读书就像吃饭睡觉,饥即食,困即睡,常常是无聊的时候,就拿起一本书翻翻,感兴趣就读下去。还好有何兆武先生所说的话来安慰:“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

其实,我更喜欢的一句话是:读书和旅行一样,都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自己。

一本好书,一个世界
一本好书,往往能帮人打开和发现一个新世界。今天,就为你推荐几本这样的书,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1984》———或许要加上乔治·奥威尔的另一部名著《动物庄园》,政治、谎言与乌托邦,你会震撼于书中对我们的神预言。

《苏菲的世界》——世界是多元的,思想是多元的,哲学也不等于马哲,而且,哲学和我们息息相关。

《乌合之众》——远离从众心理,从今天做起,从你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做起,先看看,先想想,再转发。

《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人类仅仅是个屌丝而已,事实上看科幻小说都可以有类似的效果,比如大刘的《三体》和《乡村教师》,而《球状闪电》则让我对量子物理有了兴趣。

《瓦尔登湖》——当你心情烦躁、无法入睡的时候,看看这本书,还你一个宁静的世界。

《集异璧》——很少有这么一本书把数理逻辑,音乐绘画,语言人文等等概念如此优美而又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黑客与画家》其实也是这种类型。

《万历十五年》——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还可以这样去解读,还可以这么厚重、清晰和亲近。

《月亮和六便士》——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捡起一枚六便士,这是选择理想还是选择现实的问题。

《平凡的世界》——质朴的语言,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件,如果只看故事简介,我很可能就此失去阅读的兴致,但是偏偏又是那样的引人入胜。

《剑桥倚天屠龙史》 ——那语句、那内容、那文字,如果不看介绍,我真以为这是和《剑桥中国史》一个系列的,其实,这只是一本正经用治史的态度讲金庸小说的故事的网络小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