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灵魂出窍KKK 2014-06-02
泉州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原因很简单,那里有我喜欢的多元文化。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文明最为人夸耀的,在于它那独有的多元文化现象。世界上几大宗教并存在此,没有硝烟,只有和平,世上罕见。目前,泉州仍然保留着许多这方面的遗迹:如圣墓、清净寺、开元寺、摩尼教遗址草庵以及现存的许许多多印度教、基督教的宗教石刻。


08年2月1日


    一早来到天后宫,它是明代中外使节、海商放洋出海的祈风神殿,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妈姐庙。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天后宫外便是德济门遗址,作为宋元时期建立的南城门,它见证了泉州最鼎盛、最繁荣的时代。


    走不远便是李贽故居。想来独特的泉州多元文化是哺育李贽思想的沃土。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来到位于涂门街北侧的清净寺,这里带给我的是一种异域的氛围。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年间,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


    现在的清净寺只剩下一堆残垣,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在。草地上仅存的明善堂中的石柱,通透的敞开在天空中,没有屋顶的荫蔽,显得格外的凄凉。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这里参观的人很少。想想当年马可波罗那句“阿拉伯的港口有任何一艘满载香料、药品和珍宝的船驶向天主教的世界,就一定有十艘在驶向中国的刺桐!”那时泉州的伊斯兰寺院该是怎样的人声鼎沸呢?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而同样位于涂门街上的关帝庙则香火特旺,形成鲜明对比,想来大度的穆罕默德不会因为这些小事介怀。还没有走进关帝庙,便看到庙门口的香炉上已经插满了香火。走进去,众多的善男信女们拜谒着端坐台上的关公,不少的信徒成家带口,轮流跪拜,虔诚至极。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在泉州小小的城区地图上,起码有几十座各类宗教寺院点缀其间。我来到位于南俊巷的承天寺,这是一座有着文化传承的佛教寺院,弘一法师曾经在这长期修行。


    漫步前往开元寺的路上,在东街见到很多老房子,这里非常热闹,我自然不会错过鼎鼎大名的侯阿婆肉粽。


    用过午餐,来到建于唐武则天年间的开元寺。开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双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石塔。东西塔历经多年的沧桑,多少风雨雷电地动山摇,它却至今完好无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公交来到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它也是我国惟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专门性博物馆。


    博物馆里还存有许多印度教、基督教的宗教石刻,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摩尼教光佛复制品。


    摩尼面容圆润,细眉朱唇,散发披肩,兼具男女之美。摩尼身后雕刻着一道道发散的佛光,象征着光明之轮。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摩尼教又称明教,自盛唐以来传入我国,门徒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几经变迁后因元代的宽容宗教政策而达到巅峰,元末有“明教会”在闽、浙一带活动对抗朝廷。明王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绝明教,自此明教依托于佛、道教中,渐失其本来教义而走向消亡。


    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集合了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埃及、斯里兰卡、印度、日本、中国等30个国家的50余名专家学者,乘和平方舟号轮从威尼斯港出发,专程到达晋江罗山镇苏内村观摩考察。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摩尼光佛雕像是世界上惟一的、保存最好的摩尼教遗迹,是该次“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活动的最伟大的、最有价值的发现。


    在泉州灵山的南坡,先知穆罕默德的高足长眠于此。穆罕默德曾经说过:“知识虽远在中国,也当往而求之。”他的四个徒弟纷纷来到中国传教。其中第三、第四两位圣徒就终老在这片广纳文明的土地上,后世的穆斯林们为了凭吊这两位客死异乡的先知高足,就在风景如画的灵山之上修筑了圣徒墓。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墓


    逝者已远去,留下的只是一块墓地和无尽的缅怀。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傍晚我来到泉州城郊的洛阳桥,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它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洛阳在河南,我很好奇福建泉州的桥怎么会取这个名?查到相关资料,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这些中原人士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那洛阳桥凭什么称为四大名桥之一,想必总有其特别之处。查到相关资料,早在北宋,先民就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洛阳桥的船形桥墩也颇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


    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的泉州郡守蔡襄雕像。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这个黄昏,我独自漫步在洛阳桥上。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洛阳桥上勤劳的惠安女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桥边耍戏的孩童。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08年2月2日


    睡到自然醒,雨中前往位于泉州北郊的清源山


    撑着雨伞来到清源山右侧山麓的老君岩。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像,可谓“老子天下第一”。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清源山里有近代高僧弘一法师的舍利塔,弘一法师早年历经繁华,中年剃度出家,后在泉州一带闭关治学,后半生清贫静逸,圆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清源山不过五百米高,独自漫步其中,又一次有氧运动。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下午泉州大巴前往福州。


08年2月3日


    清晨逛逛福州的三坊七巷,正在拆迁中,一片狼藉。
泉州,多元文化的宝库


    春节临近,归心似箭。从福州转道南昌,回家萍乡过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