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选专业不能望文生义!

 抱朴守拙169 2014-06-03
    目前中国大学本科专业分为71个类、数目达300多个,从专业名称上看可说五花八门。其中有些专业可以从名称上顾名思义地大概“猜”出个八九不离十,知道其大致含义、专业性质、培养目标及学习内容等,像船舶与海洋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与建筑学等,学习指向明确,行业特色鲜明,比较容易辨别。然而有些专业则概念比较笼统,范围又特别大,就连老师或专业人士也不能完全明白其所以然,至于考生就只能根据推断来报考甚至抽彩般地胡乱填报了。特别是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招揽生源的需要,刻意在专业名称上挂上“贸易、信息、工程、自动化”等时髦的字眼,比如“石油勘探”改为“能源工程”,“机械维修”改为“机械自动化”等比比皆是,虽然招生变得异常“火爆”,但既没有相应的师资条件也没有配套的实验实习设备,甚至开的还是老课程,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类似这样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不仅专业改名,而且院系也要包装一下、故弄玄虚一番,比如地理系改为环境科学系,搭上环保信息的快车;历史系改为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无线电系改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听上去既新潮又前沿;地质系改为地球科学学院,不仅大气而且还能沾上航天的边。……
    举例来说,生物科学是近年发展迅猛的一个专业,其中不少是原来相关专业的翻版,比如食品、生物发酵、海产品养殖等,这些专业一翻牌就成了“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或是“生物信息工程”了!数字媒体技术也是近年新增专业的热点,一下子全国有近30多所高校不约而同地开设了这一专业,而专家却对一些新近成立的新闻类院系的师资和教育质量提出担忧。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表示,新闻类专业近年来“超常规”发展,部分师资、教材、设备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很多学校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有的只有两三个教师就挂牌招生了。因此他呼吁,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新闻类专业时,对相对“年轻”的新闻类院系要审慎考虑。
    如果说专业改名带有一定的“欺骗”性,那么专业开设的差异化就更具有迷惑性。由于不同院校原来的办学性质不同、专业基础不同,导致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院校差异很大。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在交通类大学侧重于交通项目,而在建工类大学则侧重于工民建项目。应用心理学在师范类院校偏向于心理教育,体育院校偏向于运动、竞技心理,在政法类院校则偏向于社会心理学。再拿行政管理来说,该专业在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归属,有归属于政治学院的,有归属于管理学院的,甚至有归于法学院、哲学系的;在课程开设上有的注重文科倾向,有的注重理科倾向。在轻化工程方面,江西农业大学偏向于制浆造纸工程方向,吉林农业大学偏重于粮食深加工技术与应用、粮油化工产品开发等方向,青岛大学则偏向于印染方向。林业工程类专业在综合性院校中多以景观学方向为主,在工科类院校中多与建筑和规划相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同样是近些年“火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也叫航空电子,主要是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惯性导航系统等与航空电子维护方面的课程。毕业后将成为电子设备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学生们常戏称自己是“修飞机的”。而且毕业生一般会在外场作业,劳动强度大,对人的体能有很大的考验,这样的专业,就不适合兴趣在纯电子技术方面的考生和女生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地道的理科类专业,而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一所文科院校也设有这一专业,不过该校的计算机专业是定位在信息处理方面,主要是结合语言类院校的自身特点,在计算机语言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即以研究计算语言学理论、发展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和知识库、开发相应的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本体研究为宗旨)。如果你的职业理想不是在语言方向,而是想潜心研究计算机硬件的尖端升级,那就不要选择北语信息科学学院了!如上所说的这些情况,对多数考生和家长来说并不了解,于是就出现了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种种失误,甚至给不少考生酿成了难以挽回的遗憾——
    2007年重庆市一位曾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的理科考生,抱着未来从事航天事业的梦想,填报了某著名综合大学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想象中该专业应当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可入学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就是该校过去的锅炉专业,为此后悔不已……
    从山西考到武汉科技大学的冀勇同学现在已读大二了,可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将要在钢铁行业里工作。当初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报的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当时也没怎么细查这个专业的有关情况,只是从专业名称上看感觉还不错,听说就业率也高,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专业。可到校后才知道该校所谓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就是以前的“压力加工”和“轧钢”专业的重组,这令他左右为难。
    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纪周,一直有到外企工作的想法,报考时看到这所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挺有新意,所以就报考了这个专业。他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既可以学好英语知识,也可以学好商务知识,有助于将来的发展。可到大学快结束时,他才发现:由于自己所在的学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没多久,加上当初自己对这一专业并未很好地权衡,也没有查清这所学校本专业开设的历史和有无硕士点等情况,实际上该校开设本专业的时间不长,目前这个专业还未形成体系,一切都在摸索阶段,校方是在模仿其他学校办学的基础上,对本校专业的课程进行临时的调整与变更,专业师资水平就更别说了。在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很少有商务英语方面的课程,要想多了解些这方面的知识,就必须自己去查资料。而且由于专业名称是商务英语,其设置的英语课程相对正宗的英语专业要逊色得多。结果大学四年不仅没有学到实用的商务知识,就连英语也险些因学校的课程设置而被耽误。他现在大学即将毕业,纪周总结自已的专业特点:商务知识一点点,接近无;英语水平界于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之间……
    无独有偶,曾就读于某重点大学英语系的陶宏亮同学,现已退学重新考取了一所二本院校读哲学专业,说起目前的选择他丝毫不感到后悔。这位来自陕北农村的憨厚学生,当初听说英语专业很热,高考后也没怎么考虑就填报了这所大学的英语专业。可进入大学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语言交际方面很欠缺,并不适合学英语。由于在中学里一直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在大学里好几门专业课都没能及格。又因不擅长与人交往,他显得很孤僻,就这样在那所重点大学里度过了沉闷的两年,最后不得不选择退学并重新参加高考,第二次高考虽未能进入全国重点,但他很谨慎地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哲学专业。
    类似上述情况何止一两例,调查结果显示,在上了大学的考生中有一半以上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至于毕业后的出路那就更是雾里看花了。由于考生对专业的无知或一知半解,不仅造成了志愿选择上的盲目和偏颇,而且导致了大学生活的无奈和就业时的尴尬。因此,深入了解专业内涵及其开设院校的情况,认真分析考生在专业填报中存在的误区,增强专业鉴别力和穿透力,是保证大学报考质量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一环。(节选自《高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