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国贤题诗拾萃 第A16版:三坊七巷 20140511期 福州晚报

 率我真 2014-06-03

□名人萍踪 ■苏静 文/图
  安国贤,字荩卿,闽县(今福州)人,祖籍顺天三河(今河北蓟县),明代“闽中七子”之一。著有《鷇音集》、《白云集》二卷、《南澳小记》十二卷、《南日寨小记》十卷,还辑有《守城事宜》一卷。
  永乐年间,安国贤曾祖父安宁以功升营州中护卫指挥使。正德末,其祖父安玺调福建左卫指挥使。万历初,安国贤的父亲安继爵承荫,升督府坐营。嘉靖十六年(1537年),安继爵因采楠木种有功,被朝廷封为昭信校尉。万历年间,安国贤任福州左卫,袭荫指挥使。崇祯年间,调任亭角参将署参将,驻防连江定海。
  安国贤长于声诗,好义乐施,为人所重。明晚期福州诗人之间诗酒唱和,也互相标榜。组成“五子”、“六子”、“七子”之名颇多。据《全闽明诗传》卷三十三《柳湄诗传》记载,当时安国贤与邓原岳、曹学佺、谢肇淛、陈荐夫、徐熥、徐惟起等并称“闽中七子”。安国贤任上喜欢游览山水,足迹遍布闽海大地,留下了许多摩崖题刻及应景诗。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安国贤应袭任福州左卫指挥使。一个夏日,他游玩鼓山,作《灵源洞晓起》一诗。此诗刻于鼓山“国师岩”崖刻左侧一块崖壁上:“佛曙禅房梦乍醒,数声啼鸟凭栏听。海中霞出树凝紫,天际云来山断青。万历戊申夏日郡人安国贤题。”诗人夜宿鼓山涌泉寺,早晨起床听到鸟儿歌声,看到远近景色及其变换,文笔生动,富有情趣。
  乌石山也是安国贤时常游览的地方。郭柏苍《乌石山志》中载有安国贤的两首诗,一是《九日乌石山》:“振衣选胜陟崔嵬,山阁凌虚绮席开。乌帽落残空吊古,黄花香在可衔杯。江边帆影雁归去,天际秋声树带来。满座登临能作赋,宾朋原是大夫才。”二是《絓月兰若同僧夜话》:“平生爱空寂,常过雨花台。云树当窗出,山风入竹来。灯明无尽火,炉宿不寒灰。静坐闻名理,青莲舌上开。”诗中的“絓月兰若”,又名絓月轩,在乌石山神光寺幞头石旁,创建年代不详,《闽都记》云:“万历间作小庵于寺后山麓,仍旧名曰‘絓月兰若’。”久废。
  在福州任上,安国贤还留下《华林寺》一诗:“携得芒鞋与竹筇,相将选胜越王峰。当时歌舞三千尽,故国山河百二重。载酒高临云里阁,敲诗斜倚石边松。浮生一任春归去,取醉闲行听寺钟。”
  位于福州东山瑞圣里(鼓山镇园中村后山麓)的圣泉寺,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那里也有安国贤的行踪。其作的《圣泉院寻榴花洞不见》诗曰:“不见相将□□岑,屐齿痕青草色侵。窦涌一泓澄净水,幡飞双塔见禅林。遗榴尚忆当年事,逐鹿空怀昔日心。古洞荒芜寻不见,满山松影乱啼禽。”
  崇祯十年(1637年),安国贤游览了福清瑞岩山,在“观音洞”后侧“雪山岩”壁上题有《瑞岩读先都阃纪游诗有感》诗:“古洞悬岩处处奇,先严曾勒纪游诗。云边陟磴寻难见,松下逢僧问始知。去鹤不归华表柱,行人还望岘山碑。临风再拜频瞻恋,读罢凄然只泪垂。”尾注:崇祯丁丑闰夏,男国贤题。题刻中的“先严”就是安国贤的父亲安继爵。
  崇祯间,安国贤改任定海参将署参将。在定海新城里云磴桥边的崖壁上刻有楷书“云磴”二字,字如斗大,笔力遒劲,也是安国贤手书,已毁。云磴,原指高山上的台阶,这里指云磴桥,为一小石桥,长约6米。因地处山谷中,溪流从桥下流淌,水声潺潺,桥旁筑有三元殿,为秋季登高游览胜地。“云磴晚照”系旧时定海十景之一。民国版《连江县志》记载,当年安国贤与友人同游三元殿时,还留下五言律诗一首及题跋。跋云:“秋日,同黄贞吉、林兴祚游云磴,憩三元殿。”题诗:“相将徐度岭,蹑屐破秋云。路自岩边转,泉从树杪分。探幽临绝险,取醉傍斜曛,啼鸟如天落,疏钟送客闻。”这首五绝诗刻原在云磴桥旁的崖壁上,20世纪70年代,村民建房采石,岩石被炸,石刻被毁,令人惋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