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我心向明月1 2014-06-03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中国的小孩学习很辛苦,家里有小孩到了初中就可以体会到了。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儿子作业到晚上11点还没完成,我就说了一句:儿子,你学习真辛苦。儿子回答:辛苦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我惊愕了,儿子看的很明白啊。在庆幸儿子长大的同时也为儿子读书的辛苦而揪心,每天晚上几乎都是10点以后的学习,睡眠不足带来的厌食,作业多但来的缺少运动、不喜运动,人愈来愈憔悴。我们都想带小孩出去运动,但他都以作业没完成拒绝了。

看了《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之后,我认为,龙应台是才学并高的性情中人,她用这系列文章来揭示我们社会的病情。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这种病是我们整个社会焦虑的折射,一些政府部门是GDP导向的,一些教育单位是GDP导向的,所以大多数家长不能幸免,无法超脱。”

我认为,高考的唯分数论选择名校也造成了当前中国家长们要自家的小孩保持领先的地位,还有名校代表了师资、人脉、就业等未来生活美好前景。面对社会异样的目光,有多少家长和学校能淡定!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有一种理论我听了不知道多少遍,家长对孩子说,如果考不上大学,你怎么跟有钱人家的二代拼,你怎么跟机关领导干部的二代拼,你根本拼不过。你唯一能拼的,就是你如果考进大学,你可能还有希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长焦虑不能完全避免,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性疾病,并且非理性地互相传导蔓延时,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曾几何时,“输在起跑线上”在我神州大地悄来幸起,如今愈演愈烈。晚上、休息天、暑期没完没了的带着小孩上这这班上那班,小孩就像那陀螺,没得休息﹗

“输在起跑线上”源于一个行业的商业的广告,催生了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孩子的钱好赚啊,但他们确是给中国的孩子上了一个枷锁,个性得不到解放。长此以往,只能个个成了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只不过此仲永非是不爱学习,而是学习过多大脑成了硬盘,缺少了创造力的空间而变得一潭死水。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我想说:孩子,你慢慢来。你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你要保证自己的思想自由飞翔,保持个性的独立。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收获需要等待。校堂内学习成绩优秀,并不代表人生就优秀,因为人生处处皆学问,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优秀。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有些人可能还到达不了人生的终点,有的人到达了终点但错过了沿路风景的欣赏。

孩子,慢一点没关系,我们要学会欣赏沿路风景的同时完成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