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johnney908 2014-06-03
   《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温病条辨,上焦篇》十七……: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伤寒之厥,足厥阴病也。温热之厥,手厥阴病也。……断不可以阴阳二厥混二为一。……再热厥之中,亦有三等。中医的厥证所指范围甚广,《内经》所载共有30余种,后世代有补充,约达50余种。[1]明确规定厥证的特征为手足厥冷,始自仲景《伤寒论》[2][3]。一般讲,厥只是一个症状,它不会单独出现,必伴有几个或一组相对固定的证侯出现。厥与不同的证侯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厥证,在外感热病中常见的有①热厥;②寒厥;③脏厥;④蛔厥;⑤痰厥;⑥气厥;⑦附子汤证与当归四逆汤证。
现代医学对四肢发凉(厥)这一症状没有专述,散在于发热、休克、肠道、胆道蛔虫症、某些上消化道感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致营养不良低血压、风湿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章节中。以下将探讨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的厥证与现代感染病学中相应病理状态间的相融关系。
一、热厥与感染性发热 是一个证态。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的发热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升温期;第二时期高温期。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一周以上,此期与白虎汤证一致。由于微生物及其产物或炎症灶产物可能不断进入体内,有许多感染往往有二次菌血症、毒血症、病毒血症以及败血症的出现(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上述典型过程可能重复出现或重叠出现,导致四肢皮肤缺血发凉(厥)与高热交替反复出现,即“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实验证明,毒素毒力愈强,量愈大,交感神经兴奋性愈强,畏寒、寒战愈剧烈,体温升高愈明显,即“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所以热厥符合感染性发热。
白虎汤仅适用于热厥中最轻及较早期的表现,如毒血症、病毒血症。实验证明,白虎汤退热作用与石膏所含钙密切有关。石膏中的钙在实验动物离体空肠或小肠中的透过率与吸收率比其它钙盐为高[4],最新资料表明,脑内灌注CaCL2除可抑制CAMP增多之外,还能引起VSA(脑腹中隔区,限制体温中枢)中AVP(为神经调节物,内生解热物、精氨酸血管升压素)含量增高,表明Ca浓度增高与其启动负调节途径可能有重要关系。
二、寒厥与低容量休克是一个证态。 寒厥是《伤寒论》中常见的证,以四逆汤证为例,除了少阳病篇外,其余各篇中均出现了四逆汤证。归纳其病因是:误用汗、吐、下法或剧烈呕吐、腹泻所致阳虚诸证加重而成。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倦卧形寒、面色苍白、脉微等,进一步发展为阴盛格阳证(白通汤、通脉四逆汤证)或人参四逆汤证,最终发展为脏厥、脱证而死亡。现代中医早就认为:“本厥脱证……相当于各肿原因引起的休克”,并为厥脱证下了一个类似于休克的定义。现代医学也认为,休克与祖国医学描述的“脱证”、“厥证”有相似之处 。西医在讨论休克的机理时往往以低血容量休克为例,中医在讨论厥脱证时往往以寒厥四逆汤证为例,可见厥证与休克关系之密切。
现代医学认为不同类型的休克各有特点,但重要生命器官微循环灌注量不足(阴阳不相顺接)是各种休克共同的发病基础。按微循环变化的时相及临床表现,休克分为三期,以失盐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比较典型。
1.代偿期与寒厥四逆汤证是一个证态。
2.进展期:内毒素冷休克与人参四逆汤证是一个证态;外毒素暖休克与通脉四逆汤证(阴盛格阳证)是一个证态。
3.难治期与脏厥是一个证态。
三、蛔厥与肠、胆道蛔虫引起的疼痛休克是一个证态。
四、痰厥与现代医学的幽门梗阻、急性胃炎、食物中毒、上消化道憩室并感染(窠囊)是一个证态。
五、附子汤证、当归四逆汤证与风湿性疾病是一个证态
六、气厥四逆散证与慢性低血压是一个证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