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朝元老不倒翁――史贻直的从政之路

 杂货店伙计 2014-06-04

 

史贻直(1682年-1763年),字儆弦,号铁崖,江苏溧阳县人,史贻直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时年仅十九岁,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历任翰林院大学士,吏部,工部,兵部,刑部侍郎,直隶,福建,湖广,两江总督,两次登上相位达二十年之久,至乾隆二十七年请辞告老返乡,成为有名的三朝元老,被誉为官场不倒翁,在朝供职达62年之久,可谓空前绝后,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五月十四日病卒,年八十二,赠太保,谥文靖,祀贤良祠。

 

回顾一下史贻直的官场生涯及从政之路,也许对今人从政问道,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一、分忧解难不添乱

 

史贻直十九岁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任职,这一段经历,对他的从政之路至关重要,一是他年方十九,难以独挡一面。二是官场历练,人脉很重要。由于在翰林院侍读,使他有机会与雍正等皇族太子及仕途新老人员建立私人关系(有点儿类似如今的中央党校读书班),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雍正一即位,即将他升迁吏部侍郎,开始参与处理朝政大事,每遇疑难之事,雍正总是先想到他,象审理河南信阳知州黄振国案,初任钦差审查年羹尧盐案、茶案与邰阳用兵案,钦差山西审理许惟讷案、钦差直隶保定审理曾逢圣案等等,史贻直简直象个消防救火队员,那里出事就被派到那里,而且能秉公办案,不殉私情,深得雍正信任。史贻直给皇上分忧解难不添乱,是他能长期立足朝庭而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句话:他给皇上打工,是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制造问题的。你能处理多大的问题,那你就能坐多大的位置,官场就像如今的企业,抱怨问题的该让位,制造问题的应下位,解决问题的应上位,面临问题就是面临机会,史贻直不象同僚年羹尧,虽然屡建大功,却是居功自傲,老惹事端,最后毁了自已。

 

二、谨慎踏实不犯上

 

史贻直在朝六十二年,历经三代而不倒,这跟他的谨慎处事和低调为人分不开。雍正上台后,缺少他所能倚重而又能放心的大臣,史贻直在翰林院的历练是他和雍正关系的基础,史贻直自吏部到工部、又到户部,工作谨慎踏实,从不犯上,遇事每奏疏上报,能合圣意。雍正七年,复命如福建按巡抚朱纲劾按察使乔学尹等案,并论如律。皇上奖其公当,便是实证。后即被命署福建总督。福建水师巡海,挟市易物蚀关税,贻直为申禁。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以米少,仓谷不如例粜易,贻直请以台湾应输兵米易谷运四府,以次粜旧存新;内陆兵戍台湾,往还扰番社,贻直请下台湾总兵,戍兵往还,遣裨将检押:皆如所议行。即按章秉公办事,纪律严明,由此可见,史贻直正是因此而深得雍正信赖倚重,每因工作需要便调用晋升,一人前后分任吏部,工部,户部,兵部四部侍郎(有说加礼部五侍郎),并先后任直隶总督,福建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及巡抚御史等要职,仅从历任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朝中重臣,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了,这为他两次为相,并在相位上二十多年而不倒,打下了基础。这种勤政慎政之道,恐怕只有周总理能与之相比。

 

三、体恤民疾不贪污

 

雍正八年,史被调署两江总督,以本籍疏辞,勿许。授左都御史,仍留两江。九年,召还。时师征准噶尔,陕西、甘肃当师行道,任餽饷。命偕侍郎杭奕禄等宣谕化导,旋命协理陕西巡抚,擢兵部尚书,仍留陕西。十年,署巡抚。廷议禁烧锅,下诸行省。贻直疏言:「年丰粮羡;烧锅亦民间谋生之一事。当视年事丰歉,审民力盈虚,加以董劝。」体现出他以民为本的施政思想,皇上许,为得因时制宜之意。湖广总督迈柱请疏湖广荆子关至陕西龙驹寨水道,便转饷。史贻直疏言:「荆子关至龙驹寨,旧有丹河,行两山间,纡折三百七十里。夏秋间民引以溉田,筑堰蓄流,涓滴必争。雨后山水骤至,纤路辄断,实不宜於挽运。臣察湖广转饷艰难,当於河南府陕州傍河诸州县积谷,行转搬之策。浚治丹河,宜若可缓。」可见他体恤民疾,减轻百姓负担,勤政为民之措,深得皇上之心,旋授户部尚书,总理陕西巡抚。

 

为官之道,不贪不腐,不养二奶,这是封建府会的官僚们很难做到的,史贻直因为经常肃贪理案,当然深知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他十九岁入朝为仕,至八十一岁告老返乡,基本上没犯过贪污腐化的大错误,既为同僚所敬,亦为同僚所妒。唯一一次犯错误,是在乾隆二十年:史贻直次子史奕昂(大文学家袁枚女婿)官至山东运河道,史贻直向巡抚鄂昌荐他任甘肃布政使。鄂昌得贻直请讬状后,便向乾隆告发,(请托即为开后门,即向巡抚鄂昌推荐儿子任甘肃布政使),皇上念贻直一生勤慎,并不深罪,让其告老回乡,并召奕昂还京述职,办学习班,检查交代自已问题。

 

史贻直有三子,长子奕簪,乾隆十年进士,官左春坊左赞善;次子奕昂,以举人授刑部员外郎,自署甘肃布政使,奕昂奉召还京后,说清楚交代了自已的问题,即被授福建按察使,再升迁至兵部侍郎,属因祸得福,鄂昌不知有何感受。三子奕朅,官山西潞安知府,高宗命留京侍贻直,授四品京堂。为请托一事,史贻直内举不避亲,导致脱下宰相官帽,引咎辞职,卷着铺盖灰溜溜回老家了,给自已的人生,留下了暇疵。

 

两年后,即二十二年,乾隆即寻召命还,仍授大学士。史因年迈,途中疾病发作,乾隆即遣御医就视。至京,命领工部,加太子太傅。复归相位,直至二十五年,皇上以贻直成进士已六十年,赐诗奖为「人瑞」。寻命遇祀典不必随班行礼,以肩舆入直。二十七年,贻直乞致仕,再请告还,上命不必兼摄工部,并破格提薪,每岁另加发年薪五百金为退休工资,属高薪养老第一人。

 

史贻为政期间,宫庭党争不断,宦海风波叠起,倒下去的皇族和重臣,不知其数,而史贻直久政而不倒,真属不易。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上位,施行新政,弃用旧臣,乃是历代惯例,但史贻直非但没有被弃置一旁,反屡被新帝重用提拔,屡授新职,两次官拜相位,在政时间,历经三朝,达六十二年之久,真是奇迹。纵观其从政之路,我以为主要是以下三条,使其在宦海之中,平安行舟:一是勤政为民,恪尽职守;二是谨慎自律,敬上友下;三是不贪不党,不选边站。这对今人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也值得今人深思。天目湖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