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PT设计之版面美化

 白丁伯明 2014-06-04
[来源]
任何设计都没有一成不变的铁律,真正好的作品都是在突破传统条条框框中诞生的
在掌握了PPT的基本技巧、熟悉了设计的基本原理后,我们需要的就是发挥创意,突破传统,做出惊人的作品。
以下是锐普设计师突破传统思维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

(1)半透明文本框,设计新时尚
以往我们做的文本背景总是实心填充的,因为这样文字才能更加凸显;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把文本框与背景分离开来。
设计讲求的是美!所以,新的设计理念就是制作半透明文本框,赋予文本玻璃、水晶、磨砂或塑料质感,让漂亮的背景若隐若现,让画面更像一幅风景。
标题和目录背景采用了60%和40%的透明效果,这样就让整个背景透了出来;内页的文本框采用了25%的透明效果,这样更能够凸显正文内容。

(2)一个底框,让画面不零乱
Logo、奖状、头像等这些图片经常大规模放置,而且他们很不规则和统一。
怎么办?耍一个小聪明,为他们加一个统一的底框,如图标、半透明矩形等,效果将大不相同,如下面右侧的PPT,不乱了吧?

(3)图示化,可以如此精彩
从现在开始,能用图片表示的坚决用图片。
没有人愿意去读抽象的文字,因为那需要观众自己去转换,为观众省去这一环节,观众自然不吝惜喝彩。把那些枯燥的文字尽量去除吧,用形象的图标、图表、图片代替,关系一目了然,观众一身轻松。

(4)突破边界,才能开阔视野
无数的人告诉我们,不能突破模板、不能突破PPT的边框。
但我要说,真正的佳作就是要善于突破。如果我们一直固守模板的条条框框,做出来的PPT就会显得中规中矩、缩手缩脚,故意让PPT中的某些元素突破出来,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因为视野开阔了,自然心胸也会开阔。
有一点需要提醒,既然突破,必须用颜色鲜艳、冲击力较强的元素去突破,如箭头、绸带、运动的物体等。

(5)加个底座,让柱图连为一体
分散是PPT的大忌!而我们的PPT却避免不了去描述散乱的对象。
但我们要想方设法找到这些对象的关系,用各种方式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如柱形图往往都是独立的,即使用纵横坐标线,有时候还会给人分散的感觉。如果给他们做一些厚实的底座,把柱图都放置在底座上,效果会大不一样。

(6)去除背景,图片更生动
很多图片,如果我们直接粘贴到PPT页面里,那仍然还是图片,跟PPT的融合性较差;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图片的背景去掉,再放置到PPT页面里,并设置一定的环境,这些图片就不再是图片,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精灵。

(7)把内容融入模板,让画面浑然一体
传统上的PPT就是内容+模板,因为缺少融合度,内容还是内容,模板还是模板。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模板的特点,把内容做到模板的环境里,人们看到的就是一张张生动的画卷。

(8)以小见大,往往比总体更有表现力
人们只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
一类是首次见面的对象,如天外来客;一类是大得难见庐山真面目的宏观物体,如茫茫宇宙;
一类是小得难以察觉的微观世界,如微生物。
我们没有那么多天外来客、没有那么大的茫茫宇宙,也没有那么小的微生物,但如果把对象换个角度,效果截然不同。
以小见大,只显示对象的局部,将大大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只是要注意:局部一定要美、要有代表性、要让观众一看就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鸟巢的一角往往让人浮想联翩;画笔的笔头本身就像一件件艺术品。这些都是能人们无限遐想的局部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