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谷历史典故5

 数字人生6688 2014-06-04

寿张名称的由来

寿张县原名寿良县。境内旧有寿邑、良邑、张邑。西汉初置寿良县。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叔父刘良讳,改为寿张县。

  寿张县存在的两千余年中县治共历五处。按先后依次是:1东平县新湖乡境内的霍庄村,2梁山南旧寿张。3、梁山西北寿张集。4、今阳谷境内祝口。5、寿张镇所在地王陵店。

阳谷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东省阳谷及临清地区对伪华北绥靖军的进攻战役。阳谷县城高壕深,四面城门皆有瓮城,城楼及四角筑有明、暗火力点,城内街心筑有核心工事,是楔入冀鲁豫中心区的坚固据点。该城守军系华北绥靖军第4集团军第9团、伪阳谷县警备大队及逃入该城的伪寿张、朝城、莘县等警备大队共3000余人。八路军收复东平、莘县之后,该城已处于三面被围之中。为拔除该据点,冀鲁豫军区集中4个军分区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动了阳谷战役。20日,在临清至阳谷间长达80余公里的战线上,冀鲁豫军区部队对日伪军发动猛烈攻势作战。21日2时,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4个团主力对阳谷城东门两次突击未克。23日夜,攻城部队实施多处突击,重点突破的战法,一举将多处突破,伪军退守中心据点,被分割包围。经火力突击与政治攻势,伪阳谷及退居城内之莘县、寿张警备队和伪政府人员相继投降,唯伪绥靖军第9团负隅顽抗。攻城部队连续爆破,至26日上午,将核心碉堡炸毁,伪军被全歼,解放阳谷县城。与此同时,冀鲁豫军区第7军分区主力于21日攻克堂邑县城,并乘势向东发展,进逼聊城;第4军分区部队攻克临清外围马店、高村、龙潭等据点9处,并兵临临清城下;第1军分区部队控制聊(城)阳(谷)公路中段,阻击聊城出援之日伪军。在军区部队强大攻势下,巨鹿至冠县一线之日伪军纷纷撤退,巨鹿、南馆陶、冠县、武城等县城被收复。此役,八路军毙伤伪军团长以下300余人,俘2000余人,收复县城6座,解放了除聊城至临清一线外的广大地区。

祥光铜业产黄金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坐落在山东省阳谷县石佛镇南,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的规模最大的铜冶炼厂,是继美国肯尼柯特公司之后的世界上第二座采用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双闪速炉”工艺的铜冶炼厂,是当今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环保、节能、高效的现代化铜冶炼厂。项目总投资56亿元。一期工程达产后,年可生产阴极铜(含99.9935%)20万吨、硫酸(含98%)70万吨、金(含99.99%)10吨、银(含99.99%)300吨;二期工程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40万吨阴极铜、20吨黄金、600吨白银、140万吨硫酸及相关产品。

  20097月19日,祥光铜业顺利生产出首批85千克黄金,品质达99.99%,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有关人士表示,这也是我市有史以来产出的第一批高品质黄金。

据介绍,祥光铜业贵金属项目引进国际上领先的卡尔多炉冶炼技术,通过金精炼系统和银电解系统回收金、银及副产品粗硒等,具有生产周期短、能耗量低、分离迅捷、回收率高、环保清洁等特点。先进的工艺装备为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回收利用有价金属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4月16日,祥光铜业贵金属回收项目试生产,5月13日,产出第一批700千克朵尔合金,6月6日产出第一批480千克银锭,品质超过国家标准。

“首批高品质黄金的顺利产出,标志着祥光铜业贵金属回收工艺全线打通,对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效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祥光铜业董事长刘学景说。记者了解到,祥光铜业贵金属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产黄金20吨、银600吨。

宓城

  据史志记载,伏羲在今阳谷县北境长期居住生活。清康熙十二年修《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宓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宓城传言为伏羲城。伏羲或谓宓羲。城在阳谷安乐镇以北,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

  伏羲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推出了24节气,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纪元;他以超人的智能,将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下来,制作了八卦,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相传,他造书契、正婚姻、创乐器、教人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使原始社会进入渔猎畜牧经济时期。

  伏羲,又称太皓或太昊,传说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风姓,居于陈。春秋时期,在济水流域的许多小国如任、宿、须句、颛臾等,都是他的后代。伏羲氏还教民渔牧,反映了祖先从渔猎时代进入畜牧时代。这个“氏”不见得就是一个人,常常是一个部落的代称。伏羲在阳谷教民种谷是否实有其事,无法考证。

  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

  庖厨祭祀,网罟渔畋。瑟以象时,神德通玄。

  这首诗由三国时期曾被封为东阿王的曹植所作,赞颂的就是伏羲,因此取名为《伏羲赞》。

阳谷东夷文化

  在阳谷及阳谷周边地区,每年古历的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上坟烧纸祭祖,就连出嫁的女人都要回娘家上坟、烧纸祭奠已亡故的老人。这项祭祀活动,一般从九月三十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初二,历时三天。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送寒衣节。

关于十月一的来历,有多种传说

来自蔡伦造纸。蔡伦造纸出名后,其兄蔡莫仿造之,因质量不及蔡伦所造之纸,故常常积压。为将积压的纸推销出去,蔡莫之妻慧娘想出一个办法:一天,她佯装死去,躺在棺材里,蔡莫悲痛欲绝,大放悲声:“慧娘啊,都是我害的你呀,因为我造的纸卖不出去,把你害成这样,我真该死,我要把所有的纸都烧掉!”一边哭,一边把纸抱到慧娘棺材前烧,烧一阵,哭一阵,哭一阵,喊一阵。突然,棺材内的慧娘有了声音,围观的人非常惊异,这是怎么回事呢?慧娘一边从棺材里走出来,一边装腔作势地唱:“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钱能做买卖,不是丈夫把钱送,谁肯放我还阳来”。唱了许多遍又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我到了阴间地府,阎王让我推磨受苦,丈夫向阎王送了钱,阎王就派好多小鬼帮我推磨,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他就打开地府的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模作样地说:“我并未给妻子送钱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慧娘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到他父母坟上去烧。在场的人认为烧纸能让死人还阳或在阴间少受罪,都来向蔡莫买纸烧。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蔡莫的纸销了个精光,因此改变了困境。由于慧娘还阳的日子正好是十月初一,因而每到十月初一,人们就要给死去的人烧纸。现在阳谷县石佛镇鲁庄村,是蔡伦造纸纪念地,相传操纸技术为蔡伦三徒弟所授,目前仍保留着传统的造纸技术。

来自孟姜女送寒衣。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为丈夫送衣御寒。当她来到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已经死去,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嚎,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她用带来的新棉衣重新装殓丈夫的尸体并安葬,时值古历十月初一,由引产生了送寒衣节。

这两个传说,一个说的是秦朝的事,一个说的是汉朝的事。

  来自祭蚩尤。要真正弄清十月一的来历,应该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祠兵”和历法谈起。“祠兵”,是中国古代出征作战前的一种礼仪。《公羊传·荘公八年》释曰:“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说明中国古代打仗出征前,凯旋后都要进行同样的礼仪,以示祝福和庆贺。

“祠兵”的内容是什么呢?许慎在《五经异义·公羊》中解释说:“甲午祠兵。祠者,祠五兵:矛、戟、剑、盾、弓矢,及祠蚩尤之造兵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封泰山,祠八神,其中第三位的就是祠“兵主”蚩尤。刘邦起义时,也“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他登基后的第六年就“令视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

东汉时期,都城洛阳也建起了蚩尤祠,并且距兵器库较近,名将马严拜将军长史时,皇帝令他“过武库,祭蚩尤”。

  唐朝时期,仍保留着祭蚩尤的习俗,李筌所著的《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保留着当时祭祀蚩尤的全部祭文。从上述记载看,从春秋时期就有“祠兵”祭蚩尤的习俗,到秦、汉逐步兴盛而形成习惯,一直延续到唐朝甚至时间更长些。

  人们为什么把祭蚩尤的时间选为十月呢?这应与我国的古代历法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十月为岁首。年末、岁首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个盛大节日里,人们祭天、祭地,已约定成俗,但作为以军事强盛吞并六国而称雄中华的秦始皇,在这个盛大节日里不仅要祭天、祭地,要祭祀“兵主”蚩尤,这也应当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既然朝廷可以这样做,天下三十六郡当然都可以效仿,在当时寿张县,秦时属东郡,是蚩尤的故乡,蚩尤的墓冢就在这里,蚩尤的后裔们在十月岁首祭祀蚩尤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由此可以推断:兵家兴起的“祠兵”带动了民间祭祀蚩尤的活动。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王象生活在东汉刚刚结束的三国时期,在他们笔下记载“民常十月祀”蚩尤也就很自然了。在后来的朝代更替中,蚩尤被定为反面人物,祭祀蚩尤的活动逐步被定为不合法的,人们在十月的祭祀中只有以祭祀自己祖宗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华民族远祖的怀念之情。由此,阳谷一带十月初一祭祖的主要原因应来自于“民常十月祀”蚩尤。

《贵州日报》社高级记者吴一文先生撰文说,黔东南苗族现在仍以十月为岁首。他认为苗承楚汉,汉承秦制,秦崇东夷,故苗年的来历与东夷文化有关。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山东阳谷一带十月初一祭祖与苗族十月为岁首均来源于东夷文化。

  动物崇拜

  在阳谷县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上古时期,这里幅原辽阔,土地肥沃,庄稼茂盛,所有的庄稼每片叶子之间结一个穗,稻米堆积如山,人们生活非常富庶,久而久之,人们生活逐渐骄奢,大量的粮食被糟蹋。

  玉皇大帝听说后非常生气,就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微服私访。发现到处都是发霉或发芽的稻谷,无人问津。一日他变成一位讨饭人,来到一家房前,叫了几声“可怜”,屋内走出一位大嫂,将讨饭人领进屋内,屋内坑上躺着一个小孩,睡的非常安详,大嫂从小孩的屁股底下抽出一张白面大饼,递给讨饭人。讨饭人二话没说,将饼带回天庭,并将人间见到的情形一五一十地秉报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了,非常震怒,人间竟会用白面饼给小孩当褥子。他就命令天兵天将到人间将所有的庄稼穗薅光。就在这时,狗走到神仙面前,深深地做了个揖,哀求说:“人犯了罪应该受到惩罚,我们没有犯罪,应给我们留口饭吃”。于是神仙就命令天兵天将每棵庄稼上留一个穗,后来所有的庄稼只结一个穗,是给狗留的,人吃的是狗的揖饭。

  苗族的动物崇拜中,也有类似的传说。传说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自然也就没有米吃。只有天上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才有谷子。为了从天上购买谷种回人间种,苗族祖先们用山间的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向谷子国换回九斗九升九碗谷子种,放在木板仓里,等待春播。谁也没有想到,长手务友老太,一手扒开天边,借天灯踩石碓舂米,因不小心碰到了天灯,掉落在木板仓上,引发了火灾,烧毁了粮仓。谷子种顺烟飞回了谷子国。

  为找回谷种,苗族老人告劳,上天去与谷子国国王商议请谷子种回来的事,经三番五次交谈,但谷子国国王死活也不承认,更不同意再将谷子种卖给人间。七月十三日这天,正是谷子国谷子成熟的季节,苗族老人决定让狗上天偷取谷种,并交待,要取有五寸高、谷穗有五尺长的优良谷种。狗取种心切,便把老人的话记颠倒了,狗跑到一块谷穗只有五寸长的谷子地里,先滚了一身泥巴,然后从谷子丛中钻过,沾满了一身谷粒,回头就跑。当狗跑到天河桥头时,被谷子国的人发现,并追打,狗走头无路时,纵身跳入天河,河水激流,狗身上的谷种全落入河水中冲跑了。为了保护一些谷种,那条狗将尾巴高高翘出水面,上岸后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谷种,才有了粮食吃。苗族的传说与阳谷一带的民间传说尽管情节有较大区别,但都说得是现代的人能吃上粮食,全是狗的功劳。

  对牛的崇拜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苗族的“四月八”来自于祭牛王。椐苗青先生研究说:苗族最早的“四月八”是一个祭祀性的节日,即祭牛王,属于单纯的牛王节,传说牛王在四月八这一天下凡来为人类服务。也有传说四月八是牛王的生日,所以这一天牛放假休息,而且给牛喂上好的饲料,有的还要专门打糍粑伴和着青草喂牛。

  在阳谷周边一带,也有牛过生日一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带的牛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特别爱惜牛,清明节(当地人称寒食节)这天所有的牛都不下地干活,不仅喂好草好料,还要煮麦仁汤给牛喝,当地传有对牛“打一千、骂一万,等到寒食吃顿饭”的歌谣。

  苗族是东夷部族的后裔,他们保留了相当多的东夷部族遗风,将他们的风土民情与阳谷一带的风土民情相比,两相印证,阳谷是东夷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不仅部族首领蚩尤的冢墓在这里,而且民间仍保留着大量的与东夷文化有关的风土民情。

阳谷文昌阁

  相传,阳谷旧有文昌阁,亦称阳谷文昌庙,位于阳谷县城紫石街东段路南(现紫石街牌坊向西200米),始建年代不详。明清之际,由于常年失修而倾毁。据《孟子世家流寓阳谷支谱》记载:清康熙十五年前后,由阳谷乡宦孟长人率其子孙及本族族人出资在旧址对文昌阁予以重修。重修后的文昌阁方形院落,占地约十亩余,阁楼为三楹两层建筑,建在砖砌梯蹬平台上,阁前两旁有数间厢房,院内有一幢刻有重修文昌阁碑记的巨型石碑。其楼阁建制飞檐斗拱,巍然屹立;檐柱花鸟动物,栩栩如生;窗花雕刻精巧细腻,独具一格;门前一对石狮雄视远方,威严不可侵犯;四周古树挺拔,郁郁葱葱。阁内祀奉文昌帝君,牌位上墨书“九天开化日月文昌梓潼帝君”,两旁对联是“天上星辰司福禄,人间运数属文章”。整个建筑造型优美,结构精巧。

  阳谷文昌阁不仅是世人祭拜文昌帝君之所,而且也是以孟长人为代表的开明人士资助贫寒子弟在此念书之地。孟长人,字济之,号木青,阳谷城南孟楼人,后移居城内南街。其9岁能文,贯通经史,以诗经中崇祯壬午(1642年)经魁,中举人,癸同考试坛恩文林郎。初任历城教谕,卓异升陕西临潼知县,发展农桑,兴立学校,惩奸举善,百姓颂为父母。以母丧归。回籍后,除重修文昌阁外,还极力赈济孤寡,和睦乡里,故邑人称之为乡贤,卒后入乡贤祠被世人崇祭。

  阳谷解放后,文昌阁尚在,被改作县粮食局粮库。后由于年久失修而被废弃。九十年代阳谷景阳冈酒厂扩建时辟为酒厂用地,至此整个院落被全部平掉。阳谷文昌阁虽已不复存在,但孟长人之善举却使人们难以忘怀。

            (孟传科收集整理)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帝君。有关文昌星的说法,《史记·天官书》所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星经》中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文昌六星为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命(主灾咎)、司中(主右理)、司禄(赏功进士),各有专司,掌管天下文运禄籍,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士人学子的崇拜。

  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间的奉祀,从周朝以来,历代都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

  以前皇帝曾把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逢文昌帝君诞辰,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

历代官府都要通令天下学校,来奉祀这位文昌神: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圣诞。

冉子书院故址

  冉子书院故址,据康熙县志载本在县城东北五十里之荆门,明嘉靖间知县李希欧改迁至县治之西北

冉子书院故址碑碑文

古人对墓式门所以敬贤即所以兴贤也是以凡古迹遗址有足以振风化兴道义者不可使湮没而弗彰佘蔚是邑于亲政之暇流囗囗囗囗囗志中哉有冉子书院存在县志东北门门至明万历二年经邑宰李囗囗移县城西门门里迤址黑风口街二囗囗改作冉子书院诗堂意在杜淫祀使咸知是邑为东鲁礼仪之邦乃孔圣杏坛化雨囗囗兴行囗化意深远哉今世迹年湮视其地则囗草荒丘仅存残碑断碣实感慨系之夫东方文化孔教囗宗圣门政囗冉子居所囗果囗源兴替则多才多艺持承囗囗之英风安知不囗代而生邢佘不忍先贤囗囗于囗囗泯囗囗囗之囗物力调囗商囗士绅仅建茅亭一座以表洙泗流囗亭注之所在庶民以君子也所为囗起囗是囗记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一月谷旦

   吴铠书墓志铭

   明鲁府引礼官潘公墓志铭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陕西兵备副使前河南道监察御史同邑吴铠书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四川按察司佥事同邑李际元篆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四川按察司叙瀘兵备佥事眷生张洵撰

  太学生潘子希吕名时召者,予妹壻①也,持状泣涕,再拜蕲②曰:我父以令德望于宗族乡党,其素履之实,维先生识之,今以疾卒,不肖虑夫日月奄逝,善誉无□不信继述弗肯之罪安诿,伏恳明公誌之,将勒诸坚珉③,以遗我后人□之轨厥度焉。余嘉其孝而弗辞。

  公讳茂,字景辉,朴庵其号也,厥先徐州人,元末因避乱东平,遂占籍阳谷而居焉。始祖讳老,老生岩,岩生大,大生海,咸有懿行,海尤质实,生五子,曰良、曰奉、曰著、曰蕃,公行其四,三兄一弟皆先公而卒,公生而颖异,志于大学之道,入邑庠,习举业,既而以弱疾弗终所愿,乃耕耘畎畆,笑傲烟霞以娱生,因农致富。

  正德癸酉间,海内大饥,遂输银助边,得授鲁府引礼职。官府闻公方正敏达,累遣使促公之任,公应之曰,吾之输银,为国之边之急也,非为官之贵也,如使予欲贵,岂贵于斯官而已乎,善为我谢之,即避居东村以养真。

  时过祖茔,见乌鹊啄其巅,狐鼠穴其畔,公乃惕然惊,潸然泪下不忍者久之,于是另人典守,创筑垣墙,遍植松柏,樵牧以远,人称其孝。

  季兄著有二孤,长时聘省祭官也,次时徵儒学生也,被邑穷凶诬以重罪,二孤懦,不能自诉,几厄,公为直于有司不克,誓以身代,终明其事,二孤以全,人服其义。乡贤有王周氏者,甚窘,公日与之游,撷蔬漉酒,清谈雅歌,相与至契,且给其家焉。嘉靖癸未,岁凶,有乡人以文券赁去银数镒④者,后背其券不复,公哂之曰,人之所以贵者,信也、义也,彼不信不义,何足校云,遂竟不言。族人饥欲流离,公止之曰,弃所亲,不仁,私所有,不义,虽有粟亦奚以为,纵苟富贵,异日何以见先人于地下乎,于是大发所有以赡之,而举族赖以不厄。

  公元配吕氏,先三十年卒,继配徐氏,悉有淑行。公生于成化九年二月十八日,终于嘉靖十三年三月初七日,享寿六十有二,择是年十月二十七日葬于祖茔之西南高平原处,遗命也。有二子,长即太学生也,次漢,早卒,女三人,长适邑人高出萃,仲许聘张燦,季许王自育,皆徐出也。孙男一人,名应明,习幼仪,太学生之子,予之甥也。

  呜呼,潘之姓至公始大,潘之德至公始盛,宜享上寿,天胡斩之,不足于前者其昌大于后乎。铭曰:

潘氏之先,发源于徐,至止于谷,爰相厥土,廼(nai)定攸居,光大于公,润身润屋,衍庆如何,懋德懋禄,问诸郭璞,曰巳有淑。

孤哀子时召泣血勒石。

①壻:碑上原字,应为“婿”。

②蕲:古同“祈”,祈求。

③珉:象玉的石头。

④镒:一镒为银二十两或二十四两。

(此碑出土于阳谷县侨润办事处八里营村,篆额、书丹、撰文分别为三人均为进士,为我县发现的文化价值较高的碑刻之一,特别是书丹者为阳谷名人吴铠,其书法更为首次发现,弥足珍贵,此碑出土后随即又被埋入土中,再见不知何年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