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午后念想:此去经年,还在否?

 真友书屋 2014-06-05

午后念想:此去经年,还在否?

 

梭罗说,冬日更适合思考和理性,而夏天,就可以过着感官的生活。

在阳光如此和暖的午后,倚栏平望窗外景,若不读一本书,着实可惜。

 

低头拾起手边的《中国旧书店》,一篇篇翻阅,笔触底下的场景是熟悉的,这般走近了更添暖意。

闲暇时读读这些篇什,聊以自慰胜于无。

 

有人化用叶圣陶先生的《没有秋虫的地方》中的句式,说这个世界,是“不容留书店的地方!书店所不屑居留的地方”!那么这样容不下一间小小书店的世界,这样一间小小书店所不屑居留的世界,究竟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读罢,不免让人哀叹。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不说也罢,也罢。

 

众生有众生相,文人笔下的旧书店旧书摊也有百般景。

 午后念想:此去经年,还在否?

 

北京的潘家园,自打听说有这么个淘书地起,就成了我心上的一个念想。三年前去北京,没得空去溜达两圈,地坛书市也无缘赶上……这到底还是“勾着魂儿”地引着我,总想着去看看。

 

再看到三味书屋,总不免想起那年夏天在长安街上的初遇。


午后念想:此去经年,还在否?

 

那是2011年的7月,在西安游毕,搭上去北京的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傻愣愣地站了二十个小时也不觉累,就为看看这繁华京城的模样。

摊着旅游指南,点着要去的地方,来了西单图书大厦,在这如此规整的地方,却走得我感觉空空茫茫。又去小石虎胡同寻曹雪芹的故居,在一个闹哄的菜场,找到了当年他种下的红枣树,究竟真是不是,在看到的那刻又似乎觉得不重要了……

 

回到长安街上,顺着感觉直走,在一个小弄堂口,看见一幢安静矗立着的小楼,古朴雅静,侧头便见“三味书屋”四个字。这一见,便是一见鐘情。

几近傍晚,天色阴沉。记得那天的天气预报说,晚上会降暴雨。

店主爷爷顾虑店员姐姐的安全,让她早点下班,正拴上门打算打烊,遇着我这么一位突访的客人,经不住我的恳情,让我进去看看,还给我留影纪念,而后便与店员姐姐一同回去。我问爷爷,为何取名为“三味书屋”,到底是哪三味呢?爷爷笑着说:这说来话长了……再次有机会再说给你听。

 

午后念想:此去经年,还在否?

摄于2011年7月

在离开北京的那天,我又来三味书屋,遇着一位老先生的《心在天壤间》摄影作品展,荒原、野草、废墟、墓地、弃村、泥舍、田园、贫民……似平凡至极,却又无不是大质大文、至真至美。我喜欢附在每幅画面边叙述的那些文字,像飘零的散叶,而这又何尝不是摄影师的一种独有表达呢。

乘物以游心,逍遥驰骋于天壤间,与我所向往的生活是如此相合。

我蹲在那边看边做摘录:“祈望,我祈望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个真实的所发生的世界。人多么需要一双有自己的眼睛。” “走,出,来——勇于迈出原来的,亦即已经熟知的生活,去思考和理解外面广阔的天地。人生一辈子,似乎该有几次这样地——走出来,看世界。”

……这似乎是我在2012年末所进行的两个多月的书店旅的一个隐微的预示,我终于也勇敢地踏出了自己熟知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这个世界。而书店,则成为我在每个城市温暖的驻点。

 午后念想:此去经年,还在否?

 

三年后的今天,我记不清三味书屋那位店员姐姐的模样,也记不清她说话的声音。

脑海里留下的镜头是她穿着白色棉布裙,扎着马尾辫轻快地走着路的身影。

她说,她有一个文学梦。她在一座小城,读完了大学,孤身一人来到北京,一个偶然的机会留在这家书店做了店员。

我们曾穿过幽长阴暗的地下通道,流浪歌手坐靠在铺着麻袋的墙角,深情地唱着什么……

我们在地铁口分手,她说:路上小心。走到不远处,她笑着回头说:等你毕业了,也可以来这里,来书店工作……

我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我……她是否还在三味书屋……

她的话,确实在当时的我心里点起了一簇小火苗……

那夜,我开始梦着,想着,如果我以后真能在留在三味书屋,如她这般做一个书店店员该多好……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书中自有人生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