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研究员眼中的医药行业投资规律

 rcylbx 2014-06-05

    引子

    回顾过去五年医药股的历史走势。

    医药板块过去五年的波动有三个大波段。08.10-10.10,两年大牛市,医保扩容,政府加大投入三年8700亿,新农合加大统筹。行业景气向好,09年多数企业都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第二阶段,10.10-12.1,医药股大熊市,主要是政策全面收紧,包括:安徽孙志刚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模式被推广到全国,基层零差率也导致了一些混乱,加上抗生素分级管理的严格执行和发改委轮番调低最高零售限价。结果11年全行业收入增21%,利润增10%,行业指数降幅45%。第三阶段,2012.12到2013.3的小牛市,这波是纯粹的资金的行业配置偏好引起的行情,并没有明显的基本面因素支持。相比与白酒服装的明显不振,医药因其相对的确定性而备受青睐。行业指数涨幅约45%。

    医药行业特性

    医药行业有两个最大的特点:高度专业,高度监管。行业是典型的多头监管,包括卫生部(管医院和卫生事业)、商务部(管流通)、发改委(管药品价格和企业项目投资)、药监局(管药企和药品注册、生产)、中药局(管中药)、人保(管医保)。而且医保三大块(居民、职工和新农合),新农合由卫生部主导。更别提国务院的医改办、各省分支机构了,监管错综复杂。

    从产业链条来看,也明显较长较复杂。从上游的原料药、中药种植甚至科研院校到中间的化药和中成药,再到经销商,医院和零售两大终端,最终到消费者。

    产业链上各方的议价力也不同,从大到小依次是,政府,医院/医生,制药企业,最后是患者。产业的核心是医院/医生,患者能做的只有两个:第一生病,第二掏钱。患者没有任何的议价能力。

    医药行业的第二个特点是其细分子行业特别多。主要包括:原料药,化药(又分普药、专科药,仿制药和创新药等),中药(分为饮片和中成药),跨界的药用消费品(又包括日用品和保健品),生物制品(包括血制品、疫苗和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流通和医疗服务,共8个子行业。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医疗需求的来源就是我们会生病。产业第三个特点是病种繁多。世界卫生组织WHO有个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目录ICD-2010版,设了19个大类和两个补充分类,下属一共2223个细分病种,这样就切分出来众多的细分市场。很容易理解,具体的病种不同,诊疗方法不同,市场容量和竞争都各不相同。这是医药行业复杂性的第三个来源。

    我们拿房地产和医疗两个刚性需求做个比较。从城市居民的典型消费周期看,25-35是购房的高峰,50以后是医疗支出的高峰。住宅消费的特点是,大额,频次少,一次性的,一般发生于收入期,事前可预知,主动,买房是可以自主决策的,决策权在自己手里,买卖的信息比较透明,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锦上添花,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医药就不同,消费时间是老年后,额度有大有小,老年后基本都比较大。医疗需求事先是不可预知的,非常被动,生病了必须治,而且还没有决策权,是医生代为决策,信息非常不透明。对应的心理机制是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健康的效用曲线是高度损失厌恶的。疾病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包括:病痛和不适,生活质量全面下降,心理压力,恐惧,时间损失和金钱损失。生病是健康的损失,健康的效用曲线,一定比财富损失的更陡峭。所以,消费者作为患者的时候,支付意愿最强,几乎不用怀疑。

    现在看整体人口。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收入决定消费结构,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的初级阶段,看下面这张图(系列图抄袭自安信证券年度策略报告,致谢)。我们正处在快速老龄化的初始位置,刚刚起步,未来老年人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这是板上钉钉的趋势,谁都改变不了。

    第二张图,发病率。我们认为环境恶化以及生活方式决定未来大病

|<< << < 1 2 3 4 5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