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六集 白雪红梅

 锺村老人 2014-06-05

 第十六集  白雪红梅

【时间】1680年,康熙十九年,

【地点】北京,南京

石涛,39岁,

喝涛,59岁,

红梅,40岁,

曹钰,25岁,

曹寅,23岁,

戴本孝,60岁,

施愚山,63岁,

朱彝尊,50岁,

【新增人物】

朱彝尊16291709) 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与纂修《明史》。通经史,能诗词古文。于词推崇姜夔,为浙西词派创始者。其词多写琐事,记宴游,多咏物之作,于民生疾苦也有所反映。诗与王士罭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又有王爱好,朱贪多之诮。所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并编有《词综》《明诗综》等。

1】北京曹寅家老宅芷园内魁星阁中,曹寅正在招待来京城赴博学鸿儒科的遗老文人。这些遗老文人,来京城不久,有些人以年老体衰为由,不久就告辞回乡,如曹寅的亲舅舅顾景星,‘湖广四强’之一的杜岕等。不少人留在京城供职。如施愚山,被授为侍读,朱彝尊,授检讨。曹寅在枯燥的侍卫生活中,碰到这些博学多才的遗老文人,如鱼得水。这些遗老文人,也觉得这个年轻侍卫的文才,大大出人意料,自然而然地成为忘年交。

魁星阁实际上是曹寅与弟弟曹宣读书的书房,墙壁上还贴着一些画。一幅是徐文长的墨芭蕉图。(《楝亭诗钞》326页有《题徐文长墨芭蕉图》)

 

 (注:徐文长,即徐渭(1521-1593),子文长,号青藤道士。明代文人,在诗文.戏曲.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相当成就。)

施愚山在芭蕉图前站了一会儿,念起图上的题词:“‘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自笑老梅花;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哈哈,真有意思,荔轩,这画很宝贵,您是从哪儿得的?”(‘荔轩’为曹寅的号。)

曹寅:“这是家父在金陵买的,因我弟弟曹宣很喜欢画画,因此家父让他带回老家来。”

一起看画的朱彝尊笑着说:“以冬天叶已经破烂的芭蕉,来嘲笑正盛开的梅花,徐渭先辈用意深刻,很有敬告年青人别瞧不起老朽的意思。”

曹寅:“正是,别看芭蕉表面上老朽,却隐藏着无穷的力量,根底下还藏着新芽呢!”

在芭蕉图旁边另有一幅梅花图,一枝盛开的梅花斜倚在一块巨石旁,石后却又有两株枯木,大雪纷飞,梅花、枯木、石头上都覆盖着雪。画没有题词,只写着芷园两字。

朱彝尊:“这一幅白雪红梅图没有署名,只写着芷园,该是荔轩您自己的手笔吧?”

曹寅:“这是我弟弟曹宣画的,曹宣喜欢画梅花、石头、枯木;芷园是我家的园名,也是曹宣的号。我虽然有时也想涂几笔,可不敢拿出来献丑。”

朱彝尊:“您们俩真是难兄难弟,荔轩的诗真令我佩服。”转向施愚山说:“荔轩的诗集现在我处,看了确实让我吃惊,少年可畏!我准备要给诗集写一篇序。”

曹寅:“竹垞前辈过奖了。”(‘竹垞’是朱彝尊的号。)

施愚山:“画画与写诗一样,是抒发自己的内心的作品。令弟喜欢画梅花、石头、枯木,一定有他的思绪,旁人不了解而已。”

朱彝尊:“愚山兄说的很对。同样是梅花,看树上的的梅花与画在纸上的梅花不一样;同样是山水,看真正的山水与与一幅山水画就很不相同,前者是天工造化,后者是作者的心声。”

施愚山:“我在宣城碰到一位奇人,一位和尚画家石涛,他以黄山为师,多次游览黄山,回来给曹鼎望知府画了不少黄山图。我见过好几幅,真是美妙无比。石涛的画自成一家,他不依成法,自己有一套理论,曹知府还请他在紫阳书院讲学。曹知府与荔轩是本家吗?”

曹寅:“曹鼎望是我远房伯父。”

施愚山:“听说石涛已经驻锡南京长干寺,有机会您去南京,此人不可不识。”

曹寅:“有机会去南京我一定去拜访。”曹寅暗想:“就是不去看画我也要去找他,我曹钰姐姐与他还有着一段不了情呢!”

2】曹寅在当天夜里读一本施愚山给他的稿子。这是施愚山一本随笔,记录着施愚山一生中的经历,是有一次谈起过去的经历时,施愚山见曹寅这个年轻人好像很感兴趣,就给他看看。曹寅看了,大为感概,就写了一首诗:

        读施愚山侍读稿(《楝亭诗钞》30页)

畴昔携尊处,斜阳依旧过;匡时闻大略,绝笔想余波。

岁月穷经史,衣冠梦薛萝;九原皆故旧,涕泪几人多

3】若干天后,曹寅到施愚山寓所拜访,送还施稿。

曹寅:“读了先生稿子,感概万千。先生一生正气浩然,明察秋毫,为前朝山东学政时,不但选拔英才,而且还平反冤狱,令人钦佩。”

施愚山:“事出偶然,被冤者为一颇有文才的年轻人,心中爱才,就仔细研究起该案卷宗,发现其罪不合逻辑,经再三核查,终于得以洗冤。好笑的是蒲留仙竟然把这事写进了他的著作《聊斋志异》,题名‘胭脂’。”

(注:蒲留仙即《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曹寅:“我读过‘聊斋’部分抄本,的确很有意思。留仙先生自写的序言我还记得两句:‘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施愚山:“前一句是说楚三闾大夫屈原写离骚的缘由,后一句说的是唐朝诗人杜牧与李贺写诗的故事,据说李贺纤腰、通眉、长指爪,诗友称他为长爪郎。”

曹寅:“蒲留仙写的‘聊斋’,以狐狸、鬼怪、奇人奇事为主,娓娓道来,故事近乎荒谬,人间真情却跃然纸上,实在是奇书。”

施愚山:“历来文人有一个错念,以写诗词为高尚,视艺人说唱、民间故事为低俗。孰不知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能有几人赏识,而下里巴人很可能流芳百世。我施愚山虽有几本诗集,可有几人能赏识,百年以后,谁又能知道世上有过一个施愚山?恐怕只有读《聊斋》的人才知道有一个替‘胭脂’案平冤的人而已。”

曹寅:“前辈说的很对,要是能写成一部通俗故事书,真可能会流芳百世。诗能婉转吐露真情,假语村言的故事也能吐露自己的不平之气。”

4】某天,石涛正在一枝阁中作画,忽然有一人上阁来,还一边大声喊着:“石涛弟在吗?石涛弟!”石涛一看,是戴本孝,大喜过望,赶快上去拉了戴本孝的手,请他在阁中唯一的一张椅子上坐下,给戴倒了一杯茶,自己坐在床上。

戴本孝:“想不到我与你近在咫尺,却昨天才知道你已经在长干寺了,我家就在长干里。”

石涛:“那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戴本孝:“昨儿听一个邻居老头说,有一个名为石涛的瞎子和尚在长干寺讲法,说礼拜了光明菩萨,就会使盲人恢复光明,又说那和尚很会画画,画得好看极了。我一想应该是你,但奇怪你怎么变成瞎子了?那老头说,不是真瞎,是故意闭着眼睛;真亏你想得出来。”

 

 石涛:“哈哈!逢场作戏,逢场作戏。为了应付住持,不得不做些佛事,感到很无聊,装作瞎子玩玩。对了,我给你看一幅画。”

戴本孝展开一幅山水画念起画中的题词:“‘笔底山香水香,点画烟树苍茫;心往白云画里,人眠黄鹤书堂。瞎尊者’好啊!画美诗好,你真的把自己称为瞎尊者啦?”

石涛笑着说:“怎么?我不能是失明的和尚吗?”

戴本孝:“好一个失明的和尚!您还没有忘记我们在黄鹤楼的联句?”

石涛:“嘿!我真以为您‘黄鹤一去不复返’了呢。到了金陵后,人地生疏,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又生了一场病,真是贫病交加,就给自己取了这个号。今天碰到你,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了。”

戴本孝:“这就好了,我来了你就不会寂寞了,金陵有不少我的好友,都是前朝遗人,不愿为新朝效力,寄情于山水之间。我可以为你介绍,他们一定很喜欢与你结交。金陵也有不少名山好水,待我慢慢带着你玩。”

石涛:“这里的住持比较厉害,我可不敢放肆地玩。”

戴本孝:“你只管游山玩水去好了,但回来须多作些画,别清高了,有人要你的画就收钱,手里有了钱,住持就高看你了。你知道我在南京靠什么生活,我也是靠卖画的来的钱养家。”

石涛:“领教了。我以为我不依靠寺院就没法生活了呢!总有一天我会脱去这讨厌的僧袍。”

5】【镜头】戴本孝与石涛在南京各处游山玩水。紫金山、栖霞山、台城、玄武湖、莫愁湖,等等。尽兴玩后回到长干里,就一起高谈阔论、铺纸沾墨,把白天所见变成图画;彼此开怀大笑。石涛在一枝阁写下了一首诗,叙述了这些天与戴本孝欢乐的聚会:

迢迢老翁昨出谷,夜深还向长干宿。

朝来杖策访高踪,入座开轩写林麓。

细雨霏霏远烟湿,墨痕落纸虬松秃。

君时住笔发大笑,我亦狂歌起相逐

但放颖,得捧腹,太华五岳争飞瀑

观者神往莫疑猜,暂时戴笠归去来。  

(注:戴本孝,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其家乡有迢迢谷,谷有鹰阿山,戴本孝常耕作其谷,采樵其巅,因此石涛称他为迢迢老翁,戴本孝又常自称鹰阿山樵。)

6】时为冬日,大雪纷飞,北京白衣庵中,一株腊梅迎雪怒放,香气四溢。何红梅披着一件斗篷站在腊梅树下,脑子里出现了幼年时的靖江王府。

【回放】幼年的红梅与朱若极

何红梅:“啊!小王爷,不,阿长,你真是个天才,我比你大,我都忘了,你却都记得。你那么喜欢莲花,我改名叫‘红莲’吧!”

朱若极:“不,不,红梅也很好,不怕冷,初春就开,若下了雪,红梅花上盖上薄薄的一层雪,那可真美呢!我真想画一幅‘雪中红梅’,你等着,等我学好画了,我一定画一幅送给你,而且还画上你,站在梅树下。可惜我们这里很少下雪。”

何红梅拍手笑着说:“真好,我一定等着,说好了,别赖!”

红梅(画外音):“阿长弟,你还活着吗?已经过去三十五年了,我已经是个老太婆,我们还能碰到吗?就是碰到你也不会认得我了吧?靖江王府有梅花,但没有雪,这里有雪,但只有腊梅,腊梅花下站着我这个苦命人,却没有阿长弟来画梅花。”

曹钰:“红梅姐,快回屋里来吧,外面多冷啊,我已经生了一盆火,屋里暖和。”

红梅进屋来,手里拿着一枝腊梅,递给曹钰,曹钰把它插在案上一个瓶里。红梅脱下斗篷,走到火盆旁边,搓搓两手。曹钰看她还有泪痕,就叹了一口气。

曹钰望了望瓶中的腊梅,轻轻吟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红梅:“妹妹对古诗很熟悉,这是王安石的诗吧!我却更喜欢李商隐的诗,‘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曹钰:“诗不在好,而在对景;在于正好对景我们姐妹的心事。红梅姐你说对吗?”

红梅:“是这样,妹妹心里总是惦记着你的老师,你希望有一天老师会到北京来,到白衣庵来看望你。你希望有暗香送来好消息。而我却是无望的等待,远离我的老家,虽然还受到皇家的恩典,但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我父亲与弟弟可能已经不在人间,因此对寒梅的最早凋零,感到又爱又恨。”

7】雪下得更大了,片片雪花飞舞着,重重地压在腊梅花上。

          

                    第十六集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