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深圳闹市之中的“我们书房”

 真友书屋 2014-06-05

  常去香港淘书的朋友,对“二楼书店”都不会陌生。所谓“二楼书店”,是指书店经营者由于无法承受一楼铺位的高昂租金,而将书店开至二楼、三楼甚至十楼。有人曾这样描写二楼书店:“穿过一个个老旧而狭窄的楼梯口,推门走进这小小的二楼书店,都市的喧嚣便统统被关在门外,不管下边是繁忙闹市,滚著牛杂的香味,或者卖着法国名牌时装,这二楼书店总是静静地处变不惊,总要在全城最繁华的地方,在全城商业气息最浓的地段,顽强地维系著一缕书香。”而现在,在深圳中心地带的写字楼里,也有了一家“四楼书店”。

藏在深圳闹市之中的“我们书房”——这回,是四楼书店……

书店正门口,有点古色古香的老宅之感

  跨进这扇门,里外便是两个世界。

  位于华丰大厦401室的“我们书房”于今年春节前正式开业,一切都还刚刚起步。华丰大厦是一栋普通的写字楼,沿着四楼白色的冰冷的走廊走至“我们书房”门口,推门而入,书香气息扑面而来,用个流行的词语,就是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

  书房不大,百来平米,一堵墙划分成两部分。绕过玄关处的屏风,西侧的书房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可真的是“书房”啊!四四方方的屋子,四面墙上均是书架,塞得满满的书。书架下摆着两套小桌椅,读者可在此坐着舒适地阅读。屋子中间的空地上还摆着一张白色的大书桌,新进的图书均在此处。阳光从窗外洒入,暖暖的照在身上,可以想象在此阅读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情。

  如果将西侧的屋子比喻为刚入行的年轻人,那么东侧的布置则更为厚重些,象是稳重的长者。同样的四面“书墙”,东侧的屋子色调更沉,冷冰川的画作随意地摆放在书架上,平添几分低调的奢华。许是角度的不同,照入东侧的阳光略少些,更适合与三五知己品茶论道。

  “我们书房”中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各式丛书了。全套的《读库》、《万象》、《良友》、“大家散文文丛”、“海豚书馆”、“海上文库”、《周作人自编集》《季羡林散文全编》……还有台版《中国童话》、《京剧谈往录》、《梅兰芳全集》、《齐如山文集》……品相保存得好不说,其中许多还是初版本,简直让人看呆了眼。

藏在深圳闹市之中的“我们书房”——这回,是四楼书店……

《海上文库》和《海豚书馆》是书房主人的心爱之物

  书房主人自称“面朝大海夜晚书斋”。“我们书房”中,除少数新进的图书可售外,有四分之三的图书为其私藏,可在此阅读,但不对外出售。这一套套的丛书,就是其“镇店之宝”。书房主人爱买丛书,而且是一本一本的买,而非一整套购入。

  “刚来深圳的时候,年轻,也没什么钱,一套一套的书买不起,一次只能买一本,结果慢慢就累积成套了,特别有成就感。”书房主人介绍说,“后来经济好一点,我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年买一套精装书,当做给自己的礼物。记得很清楚,第一套是《老舍全集》,精装的,很漂亮。后来还买过《鲁迅全集》、《傅雷译文集》等等,再往后越买越多,就记不清了。”

  “我喜欢买丛书,因为能够很清楚的想起来当时是在哪个小书店里发现的某套丛书新出的辑子,有种记录足迹的感觉。”书房主人举例道,“比如说这套‘大家散文文丛’,当时我最先买的是董桥的《旧时月色》这本,还是一版一印的,我非常喜欢它的装帧,就去收集了全套。再有像上海书店出的‘海上文库’,最先是2005年买的第一本,就是黄裳的《插图的故事》,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这套书的软精装、小精装我都收集全了。”

藏在深圳闹市之中的“我们书房”——这回,是四楼书店……

书店的各种装饰品别具童趣

  除了丛书,这个不大的书房里还有许多宝贝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如孙殿起的《贩书偶记》和《贩书偶记续编》的初版本,就被随手放置在书架上,隐藏在一排旧书新书之中,若不是书房主人指出,很容易错过。再如汪家明的《难忘的书与插图》、魏隐儒的《书林掇英》、吴兴文的《藏书票世界》的限量珍藏版、《读库》的全套订制笔记本等等,都是书房主人的私藏,令人眼馋,不过,可借阅而不可据为己有也。

藏在深圳闹市之中的“我们书房”——这回,是四楼书店……

  开张月余,“我们书房”也遇到了不少书缘。书房主人称,为了办好这个书房,她买了好几本有关经营的书并发到博客上,其中便有靳婷婷翻译的《星巴克体验》。“大概是过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个穿着牛仔裤、背着双肩包,一看就是清纯学生模样的小姑娘推门进来了。进来后环顾四周,看到我打了个招呼,直接就说:‘我是《星巴克体验》那本书的译者,我看到你发的博客了。’她告诉我她在澳大利亚留学,兼职做翻译,也是无意中发现了我的博客,看到这本书,这次回国就直接找过来了。真是巧,她看到这个书房高兴坏了,我们聊了一个下午。”

藏在深圳闹市之中的“我们书房”——这回,是四楼书店……


书店一角,可以随意躺卧着阅读,这个场景让我们想起了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

   在“我们书房”,这种书缘还有很多。书房主人最后告诉记者,“之前开这个书房的时候,很多朋友都替我担心,‘在这么个地方可怎么有人来啊?’结果开业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在这个城市里,还是有很多很单纯的爱书人的,也有品味相近的书友,能认识这些朋友,很快乐。”

2013年3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