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铜陵生姜种植成本收益调查报告

 OYL海纳百川 2014-06-05

    铜陵生姜也称铜陵白姜,是中华白姜的代表性产品,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铜陵生姜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种植,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由于独特的种植方式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造就了铜陵生姜优良的品质,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纯正”而驰名中外,是著名的铜陵八宝之一。目前全市生姜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年产量450万公斤左右,主要分布在铜陵县的天门镇、大通镇和顺安镇等地。生姜是该市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进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成本工作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的要求,铜陵市成本队对全市的生姜种植成本和收益进行了调查。

    一、生姜的种植情况

    生姜种植对土壤、气候和湿度等环境要求较高,为保证本地白姜的特有品质,生产方式仍保持着传统的手工作业,土地实行轮作。目前铜陵市每年生姜的种植面积一般保持在3000多亩,亩产一般在1500公斤左右。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家庭生产为主,其中天门镇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占全市的70﹪以上,大通镇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虽较小,但其大院村的佘家大院生姜因久负盛名,售价最高。

    二、生姜种植的成本、收益情况

    生姜种植的成本情况

    生姜的种植成本每亩约为7006.50元,其中物质成本3206.50元,人工成本3800元。物质成本主要包括:种子费1760元;化肥费226.50元;农家肥费320元;农药费40元;农膜费250元;机械作业费390元;工具材料费220元。

    生姜种植的收益情况

    近年生姜的地头收购价平均在8元/公斤左右,亩产值12000元,净利润4993.50元。其中大通镇大院村生姜的地头收购价可达20元/公斤,但其亩产只有1250公斤左右,其亩产值在25000元左右,净利润可达17993.50元。
通过对该市生姜种植的成本收益情况看,无论是久负盛名的佘家大院生姜,还是天门镇的生姜,都为姜农们带来了不错的收益。生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相对其他农产品种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作为该市的特色产业,生姜的种植和加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扩大生产规模,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调查中成本调查人员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生姜产业的发展。

    (一)生姜的种植面积未能有效扩大

    生姜种植作为铜陵市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本应积极推广,但实际种植面积近年来却没有明显增长,除了市场因素外,一是对生姜的生长环境缺乏科学的检测和分析。主要是对影响生姜品质的因素研究不足,对生姜种植的土壤、水质、气候等环境因素缺乏科学的检测和分析,未总结出一套保持优良品质的科学的生姜种植方法,不利于生姜种植的大面积推广。二是姜病防治仍是一大难题。在调查中,不少姜农反映瘟姜、虫姜、锈姜等姜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尽管市县农业科技部门几经研究防治,均难以奏效,因而加大了生姜种植的风险,影响了农民种植生姜的积极性。三是生姜的种植技术没有大的突破。从成本中即可看出,在全部的7006.50元成本中,人工成本为3800元,占54.24%,机械化作业390元,只占全部成本的5.57%。生产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了生姜种植的产业化发展。

    (二)本地生姜与外地生姜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近年大量外地生姜涌入铜陵市,对该市生姜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外地生姜虽然品质不如本地生姜,但普遍具有亩产高、成本低的特点,据了解,山东等地的生姜亩产甚至可达5000多公斤。铜陵市生姜种植仍以家庭为单位,沿袭着传统的精耕细作,小面积种植为主,造成了该市生姜种植产业化低、产量小、生产成本下降空间有限等症结。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本地生姜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生姜加工对生姜种植的拉动作用有限

    目前铜陵市注册的生姜加工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年加工原姜100万公斤左右,占全市生姜产量的22%。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主要以腌制姜为主,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市场效应和规模效应,对生姜种植的产量和价格拉动作用有限。

    (四)生姜的销售渠道有限,销售市场单一,销售价格提升缓慢

    近年铜陵市的生姜产量维持在450万公斤左右,其中留种75万公斤,占全部产量的16.67%;加工企业收购100万公斤左右,占产量的22.22%;农民自己简单加工出售约50万公斤,占11.11%;其余50%约225万公斤全部由农民自主出售。目前姜农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销售市场主要局限在铜陵本地,销售价格近年来提升缓慢,在外地生姜的冲击下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卖姜难”已严重影响了姜农的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生姜产业的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生姜种植面积

    铜陵市生姜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种植历史中尽管总结出了许多有益和独特的经验,但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生产模式难以形成生姜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生姜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加大对高品质生姜生产环境的研究,促进生姜种植在全市大范围推广,发挥铜陵白姜的品牌效应,为更多农民创造增收途径;

    2.加大对生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农业科技部门应集中力量,早日攻克长期困扰姜农的姜病难题,为生姜种植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加大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在生姜种植中逐步实现以科学代替经验,以机械代替人力,为生姜种植的产业化、集约化创造条件。

    (二)大力培育生姜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

    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铜陵市现有生姜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且附加值小,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低,对生姜产业的发展影响有限。因此,培育生姜加工的龙头企业显得尤为迫切。

    1. 龙头企业的培育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目前铜陵生姜加工企业的主要产品仍是传统的腌制姜,不仅附加值低,而且市场容量小。功能性产品研发的落后不仅体现不出铜陵白姜的品质优势,反而凸显了成本高的劣势。而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可以形成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打造品牌优势,研发出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更好地发挥铜陵白姜的品质优势。

    2. 龙头企业的培育有利于市场拓展。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让企业充分利用品牌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突破本地市场的局限,积极开拓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形成以市场带动加工,以加工拉动种植的良性发展新局面。

    (三)建立完善的产业组织形式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市生姜协会在产业组织重塑中的协调作用和铜陵白姜文化园的产业示范作用;建立农户间的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合作组织和企业的组织机制。

    1.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定生产的生产决策机制和生产协作机制,提高生产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避免盲目性。

    2.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专业的生产合作组织,改变过去生姜种植以家庭和个人为主的“单兵作战”模式,建立品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模式,建立生产、销售和品质管理的标准化模式,充分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

    生姜的种植和加工是铜陵市的一项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了极大收益。但从我们成本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整合,建立起一个以新产品为拳头、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农户的横向联合为依托的产业格局,促进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 来源:安徽省价格成本网 )



责任编辑:于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