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人来济宁寻亲67年首次踏上故土:“父亲,我终于找到家了” ■本报记者王仰浩 她生在东北、长在东北,说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身在白山黑水,却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山东老家。“金乡桃园”,不知多少次她做梦仿佛回到了那里。梦醒之后,乡愁却依然萦绕心头,“别人逢年过节都回老家,可是我却不知道故乡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是一名退休教师,家住淄博,在济宁的三尺讲台奉献了20余载,他称自己为“不老翁”,退休之后仍热情乐观,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旅行的足迹。一次旅游活动偶然的相遇,他知道了她思乡的情结。“放心吧,我帮你找到老家。”为了一句承诺,他从淄博来到济宁,辗转几百公里。 67年后,跨过千里,当她第一次踏上故土,白发苍苍的老人早已老泪纵横。故乡的风还在吹,故乡的人却已经老去。补上一张迟到的全家福,捧上一把故乡的土,一种淡淡的温暖在心间传递。“父亲,我回家了……” 东北老人巧遇山东老乡:“我想回家” “我是山东人。”“我老家也是在山东。”去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互不相识的两位老人王俊虹和刘效伟相遇,一位家在辽宁沈阳,一位家在山东淄博。“当时是参加某个论坛组织的东北15日游时认识的。”刘效伟老人告诉记者,在教师岗位退休之后,时间比较充裕,自己就开始天南海北旅游,有时是和老伴一起,有时是和全国各地的老年驴友一起外出。 刘效伟告诉记者,那次旅游线路算是一次知青寻访线路,从大庆出发到黑河穿越大小兴安岭,穿越东北地区15个城市。“车上有31名老人,都是载着满满的回忆参加此次活动的。”刘效伟说,在旅游的间歇,大家做自我介绍。当得知刘效伟是山东人时,网名叫“东奉”的老人非常高兴,“我老家也是山东的。”“东奉”的真名叫王俊虹,是论坛的知青版版主,来自辽宁沈阳,祖籍是山东金乡县。“今年我67岁了,一次老家也没有回过,真的特别想家。”王俊虹告诉他。热心的刘效伟说:“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老家。” 大海捞针回家只有两条信息 “刚开始认为只是一句客套话,却没有想到刘大哥真的做到了。”5月11日,当王俊虹站在金乡县桃园村的故土之上时,她心中非常感激,没想到这位已经68岁的山东老乡真的是一诺千金,因为在她看来,找到回家的路更像是大海捞针,因为记忆留给她的信息太少了,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知道我老家在金乡桃园,我是‘俊’字辈儿。”对于故乡,王俊虹只知道这两条信息,故乡有什么亲戚、如何联系,她一概不知。就是这仅有的两条信息,也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13岁时千辛万苦只身来到沈阳做短工,在大东区兵工厂工作,解放后在沈阳市运输公司工作,1956年因病故去,那时我8岁、弟弟4岁、妹妹1岁。” 王俊虹告诉记者,父亲虽然去世得早,却把深深的乡土情结种在了她的心里,4岁以前,她的名字还叫“王东奉”(奉天是沈阳的旧城,东奉意味着向东来到奉天),1952年父亲曾回山东老家一次,回来时将她的名字改为“王俊虹”,“父亲告诉我,‘这是你的辈字,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家里人。’”1968年下乡插队到辽西山区,每每看到节假日别人回家看望爷爷奶奶,都会勾起她对家乡的思念,“像一个在外漂泊的孤儿一样,父亲离去了,故乡就是心里最放不下的结。” 辗转百里“不老翁”找到“桃园村” “找到了!找到了!”去年8月份,在沈阳家里,王俊虹接到了刘效伟老人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非常激动,我的心里更是激动,没想真能找到,太感谢刘大哥了。” 东北旅游回家之后,热心的刘效伟就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我在济宁教书20多年,对济宁各地还是比较熟悉,找起来应该不费劲。”刘效伟告诉记者,退休之后他虽然回到了淄博老家,逢年过节还是会回济宁探亲,“在淄博的时候我就先在网上搜索是不是有这个地方,找到之后我就订车票来到了金乡。” 刚一坐上去往金乡的客车,刘效伟就开始打听同车乘客是不是有桃园村这个地方。“一位小学老师告诉我金乡确实有这个地方,以及具体该怎么走。”刘效伟说,下车之后一路边走边问,徒步4公里终于找到了桃园村,而且村上确实有王姓人家,而且是“俊”字辈的。“找到了就好,不为别的,只为了却老人的一个心愿,再不回家可能就来不及了。”刘效伟告诉记者。 重返故土 相聚竟是半个世纪 由于东北的天气原因,今年5月份天气变暖之后,王俊虹老人踏上了回乡之旅。“这期间一直想过来,但是年龄大了,天气太冷出不了远门。”5月11日,王俊虹坐火车从沈阳赶来,虽然舟车劳顿,但是却坚持要马上回家。一路上,老人非常兴奋,用相机记录着沿途家乡的点点滴滴。可是,当她来到桃园村,看到一位正在路边休息的同姓时,激动的泪水早已夺眶而出。为了这一刻,这位老人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掬一捧家乡的土带回,在家乡的土地上站一站,此生足矣!”王俊虹曾在信中这样说,她没有想到竟然能够找到家乡的亲人。在当地村委的帮助下,几位与王俊虹同辈的老人一起回忆当年的场景,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再加上许多家族资料已经毁坏,老人们对她的父亲几乎没有印象。但是当王俊虹说出父亲的乳名时,75岁的王俊奇突然有了记忆,“我也是听奶奶说的,你父亲年龄最小,还有两个哥哥,他们都去闯关东了,你父亲回来过一次,两位哥哥就再没回来,我父亲和你父亲是远堂兄弟。”“月是故乡明,永远珍藏在心中。愿故乡平安富足。我也会带着弟弟妹妹回来看故乡的山水,感谢故乡的亲人。”临行前,王俊虹老人捧着故乡的黄土,“希望这次别离只是暂时的,也希望能够找到东北的两位伯父家的亲人。” 与同辈亲人的一张全家福 帮助寻人的刘效伟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