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是因地制宜 划出底线

 快乐d书馆 2014-06-06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

  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了“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在目标任务中提出了“2020年,全国农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基本原则中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一个重点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各地情况有很大不同,《指导意见》提出了全国的总体要求,同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开展工作。另外,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比如,农民都能喝到自来水厂提供的水是一项基本生活条件,但实现这一目标恐怕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另一个重点是指导意见划出了底线,明确了有些是必须要做的,有些是不可以做的,如基本原则部分中提出的“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防止大拆大建、做到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防止贪大求洋、千村一面”等。

  如何编好村庄规划?首先是要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编制好村庄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县域层面研究镇、村人口变化趋势和村庄发展态势,构建以服务农村居民为目的、包含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不同层次功能圈,明确重点镇和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的布局,提出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在此基础上着重编制建设活动较多以及需要加强保护村庄的规划。

  其次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要注意四点:一是注重实际调查。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是保障村庄规划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的重要前提,切忌简单套用城市生活的标准和设施配备。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村庄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村民生活和村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问题确定规划内容,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特别要在村民的实际需求上着力谋划。三是坚持整治为主。充分尊重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地区和民族以及乡村风貌特色。四是坚持村民参与。充分尊重村民在生产、土地使用和农房建设上的主体地位,对农民的关切要体现在规划中,建设项目要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在规划调研、编制、审批等各个环节,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向村民征询意见、公示规划成果,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全过程。

  全文详见中国政府网(www.gov.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