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镜人治胃炎十法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4-06-06

张镜人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他在脾胃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辟的见解。

张老认为,

胃肠的生理核心为升清和降浊,病理变化则有------[胃气不和]、[胃气上逆]或[胃气虚弱]导致的纳少、嗳气、呃逆、呕吐,

以及脾的---[运化失健],[代谢障碍],[积液内停],[传导失常]导致的浮肿、胀满、泄泻或便秘等。

张老推崇吴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说,

指出脾胃的升降、润燥、寒温等均须平衡协调,强调脾胃强则诸脏强,脾胃弱则诸脏弱,所以无论养生或治病,都应重视脾胃。

张老在探讨脾阴虚的证治中,认为脾胃的功能为脾气和胃气,[脾的生理内涵是脾阴和脾阳],[胃的生理内涵是胃阴和胃阳],这是形成脾胃升降机能的物质基础,

故调治脾胃,须分阴阳,[理脾健胃,应知补脾阳、滋脾阴之理],方能中土安和。辨证方面强调理论与临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他通过对症状、舌象、胃镜、病检等分析,

提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之不同:

浅表性胃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多偏重于肝胃失调,而呈现肝郁气滞和郁热犯胃的证候,应从气滞、热郁论治;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胃黏膜腺体萎缩,多偏重于脾胃不和,而呈现脾胃气虚和胃络瘀阻的证候,应从气虚、血瘀论治。

另外指出消化性溃疡多[属寒属实,若久痛不已,寒渐化热,实亦转虚,以致寒热交错,虚实夹杂];

慢性泄泻(如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痉挛性结肠炎等)每多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多因脾胃失调,脾气虚弱,水谷精微运化失司所致。但辨证当责之肝脾,重在脾虚,毋忘肝实。

张老根据胃的生理功能及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张治胃当责于肝胆及脾,提出“治胃炎十法”:

清热和胃法   适于郁热中阻、胃失和降之证,药用黄芩、连翘、铁树叶、知母、平地木、白花蛇舌草等。

疏肝和胃法   适于肝胆失司、侵脾犯胃之证,药用柴胡、白芍、甘草、枳壳、香附、延胡索、九香虫、佛手片、玉蝴蝶等。

益气养胃法   适于脾胃气弱、中气不足之证,药用太子参、炒白术、淮山药、香扁豆等。

养阴益胃法  适于肝热犯胃、阴液亏损之证,药用南沙参、川石斛、淮山药、白芍、甘草,胃酸缺乏者加乌梅、木瓜、焦山楂等。

清化瘀热法  适于肝火犯胃、热伤络脉之证,药用丹参、血竭、赤芍、白花蛇舌草、白英(后两味含硒量高,药理证实能杀伤胃癌上皮样细胞,有阻断肠化、不典型增生、抗肿瘤作用)等。

调气活血法  适于肝脾失调、胃络瘀滞之证,药用太子参、白术、柴胡、香附、丹参、赤芍等。

寒温相配法  适于寒热交错、气机阻滞之证,药用苏梗、黄芩、平地木、连翘等。

升降并调法  适于胃气上逆、脾气不振之证,药用柴胡、黄芩、旋覆花、代赭石等。

化湿和中法  适于脾运不健、湿邪内生之证,药用陈佩梗、生熟薏仁、半夏、陈皮等。

消导悦胃法  适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之证,药用六神曲、谷芽、麦芽等。临床应据证一法独用或数法合参,圆机活法,屡建奇功。

张老验方三首:

安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证属肝郁脾虚者,药用柴胡、苏梗、炒神曲各6克,炒黄芩、炒白术、香扁豆、炒白芍、制香附、炙元胡各9克,八月札15克,香谷芽12克,炙甘草3克。

胃溃疡方: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证见疼痛、泛酸者,药用炒白术80克,炒白芍、浙贝母、川楝子、食盐各30克,炙甘草6克,制香附20克,炒枳壳、砂仁各15克,凤凰衣9克,共研细末,每次1匙,止痛迅速,屡试屡验。

慢性结肠炎方:治疗慢性结肠炎等证属肝强脾弱者,药用生白术、杭白芍、防风炭、秦皮、条芩炭、香扁豆、炒楂曲、大腹皮各9克,炙甘草3克,陈皮、广木香、炮姜炭各5克,蚂蚁草(鸡眼草)、徐长卿各15克,香谷芽12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