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京】养金鱼--张硕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06

养金鱼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北京城里饲养金鱼也有数百年之久。在金中都时期就在崇文门地区建立了金鱼池。元大都时在太液池等处饲养金鱼。明朝时养金鱼的风气更盛。位于天坛北边的金鱼池占地几十亩,有一百多个养鱼池,清朝时金鱼池的居民仍然以饲养金鱼为业,除了将上等的金鱼进贡于朝廷外,从王公贵族、朝中大小官吏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欢在自家庭院中摆上鱼盆,居室内摆上鱼缸,饲养的金鱼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以至于鱼缸和天棚、石榴树成为殷实家庭院中不可缺少的摆设。

养金鱼在京城蔚然成风,促进了金鱼业的发展。金鱼池附近的居民许多人都是祖祖辈辈以饲养繁育金鱼为业,民国时期,这里还成立了以经营金鱼为业的“知乐、永顺、金海”三家鱼庄。

金鱼是中国的特产,是人们利用鲫鱼通过人工选育的方法使鲫鱼的尾鳍变大分岔,眼睛变出突眼、翻眼、水泡眼,体型由扁长变为圆形,身体的颜色也从最初的金黄色发展到各种颜色。

北京地区饲养的金鱼分为“草鱼”和“龙睛鱼”两大类。“草鱼”就是小贩们沿街贩卖的小金鱼,体型较小,和鲫鱼在形态上相差不是很大,尾鳍已开始分岔。颜色有红、黑、花等,身长仅1~5寸,售价也很便宜。这种小金鱼大多是乡间农民饲养的,普通人家买上几条小金鱼放在圆形的小鱼缸里作为屋里的摆设或是给孩子玩。

龙睛鱼则是金鱼池一带的专业产所饲养,体长有超过一尺的,眼睛大多凸起,所以总称为龙睛鱼。颜色既有红色的、金色的;也有黑色的、蓝色的、白色的,还有带各色花斑的。红龙睛鱼全身皆红,花红龙睛鱼红白相间,墨龙睛鱼全身漆黑。还有蓝龙睛鱼,紫龙睛鱼,都是名贵品种。另有望天、虎头、绒球水泡眼等品种,都很名贵。其中那些形体短粗,像个鸭蛋,没有脊鳍的金鱼统称为蛋鱼。

金鱼是十分娇贵难养的。清宫中有专门的鱼把式负责每天晒水、换水、打捞鱼虫。养金鱼的水要在阳光下晒三至五天才能用。每一两天要将盆底的鱼粪以及其他尘垢清除干净。金鱼的食物有孑孓(俗称为鱼虫)、苍虫、面虫、灰虫等,按照金鱼的大小各有不同。每年谷雨时是金鱼产卵的季节要在盆中放入红根草或棕,使金鱼产卵于草上,小鱼孵出后要将母鱼捞出放在其他盆里,以免误食小鱼。等到小鱼长到一寸多长,就要按种类和体色分盆饲养,以避免串种。

养金鱼用的盆有瓦盆和木盆。瓦盆有“大八套”、“大瓦套”、“直边”三种。大木盆漆成绿色,放在庭院内,但绝对不能用瓷盆。养金鱼的瓦盆以使用多年、内壁又挂满青苔的为好盆,鱼盆上要覆盖铁丝网。白天要将鱼盆放在阳光下,入夜或下雨时要在鱼盆上盖上盖子,以防止雨水过多进入盆内,使金鱼跳出盆外,也有防止鸟雀、老鼠侵害的功效。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要在鱼盆上加盖席箔,冬天要将鱼盆移入室内,使水温不至于过低。每次换水只能换一部分水,夏天还要添一些没晒过的生水。捞鱼虫要到城外的苇塘水坑中去捞(河流中是没有鱼虫的),有时候还要赤足下水。如果养鱼的人没时间,就只能向小贩买鱼虫了。由此可见饲养金鱼也是一项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事。除了私宅内饲养的金鱼外,民国时期在中央公园(即后来的中山公园)、北海公园里也饲养着金鱼,供游人观赏。到了20世纪40年代初,北京城里仍有经营金鱼的鱼庄九家,主要集中在金鱼池地区。在隆福寺、白塔寺、护国寺、天桥、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外土地庙等地也有一两家金鱼店或金鱼摊,但是在经营的品种、数量、档次上都比金鱼池差了许多。养金鱼这种民间习俗后来一直流传下来,直到如今,许多人家里仍然摆放着鱼缸,里边有几尾金鱼在悠然自得地游动,更有一些人饲养起各种热带鱼,像体形很大、价格昂贵的金龙鱼、银龙鱼,直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鱼把式胡新国

本报讯(记者张硕)“想当初,我住的那院子里,葡萄架下面是金鱼缸,真算得上是标准的北京院子。”而今,64岁的胡新国在自家屋顶上养起了金鱼,看着眼前的十多个大鱼缸,很是感慨。胡新国的金鱼在鱼友中小有名气,他养鱼的地方,更是邻居们喜闻乐见的一景。

胡新国家住苇坑胡同路东,院子没有古朴的灰砖高脊、雕花门墩,看上去很不起眼。不过,站在胡同里,就能看见房顶上的大箱子,头一回来的人肯定会感觉好奇。顺着梯子爬上房顶,完全是另一番天地。

记者看到,房顶上有大约十个二尺见方的泡沫箱子和几个圆形的泥缸,上面都盖着铁丝网和小竹帘。“夏天怕晒,盖小竹帘能挡太阳。铁丝网是为了防猫,这地方猫可多啦,它们偷鱼水平一流。”大叔说,“我可舍不得打它们,就像我爱鱼,也有人爱猫啊。”说话间,一只小黑猫,从他身边悠闲地走过。

掀开小竹帘和铁丝网,一汪汪碧水出现在老北京胡同的“天空”中。里面一群红帽子金鱼,扭着胖胖的身子,在水里一上一下。“算起来,我这房顶上有好几百条呢。”像其他的养鱼爱好者一样,胡新国也自己繁殖金鱼,“不停地优化提纯品种,偶尔也会带着鱼去参加比赛。”不过,胡新国“从来没有卖过一条鱼,都是爱好者间赠送交换着玩儿。金鱼本来就是老北京的玩意儿,现在玩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还要从外地引进品种,真是可惜了。”

另一个泥缸里,便是胡新国刚刚分出来的小鱼苗,鱼苗在水里,犹如一个个针尖,还没有水中的鱼虫显眼。说起这鱼虫,胡新国又一肚子苦水,“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去一次通州,在那边捞鱼虫。鱼太多,买鱼虫喂的话又太贵。”早年的北京城里,河沟多产鱼虫,但如今,许多河沟的水质不再适合鱼虫生长繁殖,每个星期跑一趟通州,也是无奈之举。

胡新国说,他小时候住在苇坑胡同北边的一个小院子里,当时院子条件不错。虽然小时候没有家庭的熏陶,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栽入”金鱼缸里,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他要到附近的一家淀粉作坊的机井中取水。“除了当知青插队走了两年多,我一直没有中断过养金鱼。”胡新国兄弟四人中,至今仍在西安的大哥,也保留着养金鱼的习惯,“不过我的女儿不喜欢养。虽说女婿挺感兴趣,但是他们年轻人,没时间玩。”随着胡同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想找个养鱼的地方越来越难。直到三年前自家的小平房改造,胡新国特地将房屋增加了一些承重设计,将金鱼养在了房顶上。“用泡沫箱子养鱼,冬天水面只有一层薄冰,夏天盖上竹帘,水也不会太热。”

前一阵子北京调整水价,胡新国开始有点儿发愁,“一个月要用三四十吨水,要是涨价太多,就玩不起了。”胡新国家里的玻璃鱼缸,还养着一些热带鱼,“咱老北京的燕儿鱼,自然灾害的时候很多人都拿来吃掉了,后来逐渐绝种。现在这个模样的燕儿鱼,听说都是从南美洲进口的。说是玩,也不光是玩,这些文化,也都是老北京的血脉啊。”文并摄 J233

作者:张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