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考生 玉溪日报

 聂耳小书屋 2014-06-07

家有考生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456

左右吧
    1980年,表哥考上了玉溪师专;远在成都的堂哥则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他们是大家庭里,我们这一辈人中的第一批大学生,上的都是师范类院校。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们,依然坚守在中学教育的岗位上,当了校长的他们,每年迎来送往一批批高中生,每年为学校的升学率和高分重点院校率而伤神。
    1980年,我小学毕业,对“高考”有了最初的印象,对大学有了浅显的认识——读书的终极目标就是上大学;高考是人生第一个重要关口。
    在哥哥们的带动下,历经六年的苦读后,我也高考了。勤能补拙,上了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转眼,家中少年初长成,今年全家迎来了儿子的高考。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二十多年前高考时镇定自若的我,此时却陷入一片喜洋洋的茫然中——喜的是,终于迎来这一天,即将大功告成;茫然的是,当年,在我们的前方有一盏明灯在闪烁,我们追随着光芒,低头奋力前行:理想在前方,只要刻苦就能抵达;前行的步调,由我掌控,学业苦累自知,老师和学生拼的是苦力,研究考试技巧很少。如今的学校俨然一个高科技、全自动的“考试工厂”,学校和老师们为孩子的高考精心制定了完善的流程,孩子除了天赋、勤奋,只需要完成既定的程序,就不担心没有大学上。每当“自以为是”、小心翼翼地询问孩子的功课时,往往被一句客气话“说了你也不懂”弄得尴尬不已;继而想与孩子谈点题外话,也被一句不耐烦的“没时间!没什么好说的!你过时了!”搞得“内伤”不轻。对于孩子的学业和成长,我们家长的确插不上手了。我们成了局外人。
    大考在即,跟所有高三学生的家长一样,总觉得当父母的多少得找点临战状态吧。于是转而全力以赴做好“后勤装备”工作——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在高考时大显身手,母爱泛滥,更待何时?每个高三学生的家庭总能找到一款最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案。看看周围的朋友和同学们:或租住学区房,全家搬出豪宅入住陋室,只为了保障孩子能就近上学,免了舟车劳顿之苦,争取休息和学习时间,再给孩子准备营养的一日三餐;或每日早出晚归,接送孩子回家安睡,有了好睡眠才能有好体力;或把一日三餐送到学校,看着娇儿吃下妈妈的味道,长了精气神。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足的家庭,高考,是一场幸福而又充满希望的战斗,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较量的一方是父母与孩子的坚守与不放弃、不抛弃,最终赢得一个满意的考分,争取一所中意的学校和专业,之后可能是孩子一生的前途。舟车奔波、劳心劳神,全家总动员备战高考,全当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与体验,过时还不候呢。在备考的每一个日子里,父母在享受着与孩子一同奋斗的快乐,充满挑战与刺激,好像重回自己的18岁。孩子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学习,让父母心疼不已,但却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半点柔情与怜悯,因为一丝丝的放松,可能让孩子因为松懈而前功尽弃。看似无情,却把所有的似水柔情融入三餐的精心调配,笑脸相迎孩子疲惫又焦躁的发火,甚至是怒言相向。慈母慈父悄悄扛起的压力一点不亚于孩子。
    高考,是孩子成长的标志;这是他们第一次迎接挑战、承受着人生的压力;但有父母亲友相伴互助,共同应对,压力之后是亲情与怜爱凝聚的无穷动力。
    高考前两天,儿子说,学校要举行高考誓师大会,他将代领全班同学高声朗读誓词。看着男孩子一脸的骄傲和认真准备:誓师,除了呐喊还是呐喊!同学说我的声音高亢有激情!我相信,那是他日益成熟的自信心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信任!
    当我手忙脚乱地为他准备高考的文具时,男孩拍拍我的肩,来一句沉稳的男中音:老妈,淡定点!让我来!
    回过头,看男孩麻利地收拾凌乱的书桌,我畅想着考试结束后,那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