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大痴

 苏迷 2014-06-07
艺术大痴
  胡燮敏
  痴,作傻、愚笨解释,也有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的意思。一些文人喜欢用这个“痴”来自称,比如常熟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就自号“大痴”,痴前还要加上一个“大”字。另有一词“大智若愚”。“大智”就是特别聪明,“愚”,就是蠢笨,智到一定境界就是痴了,所以大痴就是“大智”。总而言之,对50岁后全身心投入绘画事业的黄公望也只能是大痴。不痴不行。
  虞山脚下的湖桥上常见一位蓬头垢面、穿着破旧的老者,手拿酒坛,喝酒赏景。这位老者就是元代大画家,自称大痴的黄公望。虞山虽然不大,但景致变化多端,春夏秋冬,早晚中昼,风雨阴晴,山的颜色让人捉摸不定。
  大痴决心画出虞山的神韵来。每天雄鸡报晓时就起身,自备一条小船,船上装着酒。行到了湖桥,便系缆上岸,在湖桥上边饮酒边观山色变化。黄公望每喝完一坛酒,便随手把空酒坛抛入桥下,空坛渐渐隆起,常使船只搁浅。其痴到如此程度,恐天下少有。
  后人评说他:“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雾之气运,得之于心而形之画。”这就是痴情。
  黄公望加入了全真教,浪迹江湖。全真教之道本以自然为主,把人融入到自然中,而游名山大川也是他的嗜好。于是,他走出了虞山,走向了名山大川。他沿着富春江一路走下去,越走越远,松江、桐庐、富阳、淳安……留下了他笑傲江湖的足迹。大痴与挚友一起,时而一叶扁舟,载酒溯江而上;时而朝霞满天,戴斗笠,披蓑衣,兜风迎浪。一根长笛吹出婉约柔绵之气,而一根铁箫吹出浩然正气。时而又在碧波荡漾的深潭中,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而在山顶上长发披肩,花白的胡须迎风飘起,吟唱着大自然的赞美歌; 时而迎着朝霞沐浴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洗去往日的污物、心灵中的烦恼,吸收大自然清朗之气。
  而今,人们为纪念他,在他所到之处,建立他的隐居地,浙江富阳白鹤村就建起了他的隐居场所。这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趣事,也是时代的需要。生活在元朝阶级下层的黄公望并没有想到以后会成为名人,成为一代风骚人物。
  660年前的黄公望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在常熟虞山黄公望墓前,有一块墓碑,刻着他的像。像是半身像,老成持重,五官端正,脸瘦削,额上三条皱纹,身穿元代道服,似乎没有黄公望的豪放痴情。
  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原创地,又看到了大痴的形象。这是一尊大理石的雕像,雕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富阳人崇拜大痴,文人捐款塑造了这尊雕像。这尊雕像上,黄公望脸庞清癯,轮廓分明,长发飘洒,有魏晋七贤的隐士之风。不失大家风范,又透出文人骚客的飘逸。
  在大痴隐居地居所的厅中也挂着一幅大痴像。这是一幅道家像,由浙江画家徐君陶画,题为一峰黄公望像。黄公望身穿道袍,头插金钗,胡子灰白略显宽,一脸慈祥,左肩膀挎一布袋,右手拄虬龙拐杖,旁伴一丹顶仙鹤。这是一位慈祥老者的风范,也似乎缺少一点大痴的癫状。有联:大痴胸中多丘壑,巨颖人间识凤麟。此联多少也道出了大痴的一个特点吧!
  对大痴的描写似乎也不必拘泥于肖像,从他的作品中更能体会其性格特征。黄公望是个专注于绘画的痴人。又是一个道家仙客,更是一个傲气和风骨同在的古代知识分子。
  大痴隐居富春山中,遨游富春江两岸景色,经过多年的历练,终于达到了绘画艺术上的蜕变,一举画就《富春山居图》。此画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运用草籀笔法,皴笔不多,苍茫简运,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誉。《富春山居图》集中体现了黄公望晚年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画作以长卷的形式,描摹出浙江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尽纳画中,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运的意境,将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对大自然的观察,对大自然的感悟。
  有人曾做过对号入座的统计。有多少座山,多少个沙渚,多少条舟楫,多少个人。也有人想对号入座,那座山在什么地方,那条江在什么地方,那个人物在什么地方。这是在谈艺术吗?谈黄公望的绘画艺术吗?艺术的真谛尽在意象中。大痴是艺术的痴,专一的痴。中华民族需要这样的大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