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和田玉系列之五:史前玉文化之神灵和田玉(1)

 迷糊128 2014-06-07

    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上古时期,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就发现了玉这种矿物。玉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矿物,人们在长期地使用中发现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慢慢地,又发现它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具有着坚韧、耐用和质色美善等诸多优点,而这些都是其他石材所不具备的,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做装饰品,从此玉与石便开始分化。

 

    随着远古人类生产力地不断提高,人口繁殖、血缘混杂、群体分化,面对大自然中山崩洪水、雷电山火、毒蛇猛兽、疾病灾害等天灾人祸时,开始形成最初的神秘而朴素的神灵观。而玉正是在这时被从石中彻底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即代表着山川之精英,精就是玉,玉就是精灵、灵物。这其中,和田玉因为出众的材质特征,坚韧、温润、莹泽的质感及素雅的色彩吸引着远古先民,即通过它的自然之美诱使其成为具有超越自然的神的载体,成为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

 

    首先发现和认识到和田玉之美的应是生活繁衍于昆仑山北坡山麓、河流地带的古羌人,也就是《穆天子传》里所描写的以“西王母”为首领的古羌母系群体。据《瑞应图》、《竹书纪年》、《尚书》等古文献记载,西王母曾向黄帝、帝舜贡献玉环、玉块、白玉珀等玉器,说明西王母母系部落向中原及西北的父系部落酋长——黄帝、帝舜进贡玉器。亦可理解西王母母系部落也早已发现和认识昆仑山和田玉的优势并制成环、块、珀等玉器贡奉黄帝、帝舜等父系部落首领,可以想象在西王母母系部落中已有了采玉、运玉、鉴玉、赏玉的小群体,其中鉴玉的人是对玉的审美器用以及商业价值理解最深的人,也是最早推销的人。如《山海经.卷二.西山经》记,鲞山、钟山所出“瑾瑜之玉,坚栗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留下了古羌人对昆仑山玉的观察和认识上的重要信息,涉及其肌理、质地、光亮、色彩等玉的特征。

 

    远古人认为万物均有精灵(神灵),其威力无比,既可赐福也可以降灾于人类,为了获吉避凶,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拜神获得精灵的保佑,袪除灾难。在长期的祭祀神灵过程中,大家推举善解人意、擅长歌舞、能与精灵沟通的人作主祭,此人就是巫。

 

    正值母系社会的远古时期,巫是由女人充当的。巫捧玉,载歌载舞以事精灵(神),将神的旨意传达给人们。这是一种精灵崇拜或玉崇拜,可以看作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土著原始宗教,也可称“巫教”。古称女巫为巫,后有了男巫,称为觋,合称为巫觋。反映巫觋的玉像、玉面像见于红山、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文化。如:觋祭山图、三星堆二号祭祀坑石边璋刻画、良诸文化觋骑兽事神徽、石家河文化玉觋面。

 

    巫玉阶段

 

    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们首先经历的是“巫玉阶段”,即距今10000——4000年间,这个时期可称之为以神本主义的玉神器事神为主体的巫玉阶段。这阶段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钳制力量是神。神是由巫觋创造出来的,她(他)又仰仗着神的力量来统治现实社会。

 

    在巫玉阶段,巫觋的地位极高。相传至黄帝时代,人们便视玉为神物,或以玉为媒介去沟通神灵,听取他的旨意,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考古学文化上的红山文化、大溪文化时期。到了良渚文化时期,神的旨意被琢刻在玉器(琮、璧、璜)上,即留下了契刻的诸多符号。巫觋便成为集神权、政治、兵权三权于一身的原始部落最高统治者。

 

    远古时期,人们认为神无处不在,到处都有神灵,最高神灵居于天上。巫觋的肉身虽不能升天,但他的“灵魂”可以升天事神、媚神、享神,再将神的旨意带回人间,向群体传达。巫觋因有着通神的特殊功能,是受人尊敬的人上人。

 

    巫觋事神不能空着两手,必须拿着某种礼物升天见神,从文献记载和20世纪下半叶出土的玉器可知,在我国的东夷、淮夷、东越以及华夏、鬼、羌、蛮等族群的巫觋是以玉为神物、打制成神器以事神的,可以说是巫觋赋予了玉为神物的特殊功能。玉在史前社会作为“神器”的主要材料,受到人们的敬畏和崇爱。加之玉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的质地美和孚尹旁达的颜色美,感染着人们的视觉,给人以内蕴的美感,陶冶人的性情,令人依德行事,使社会安宁和谐,遂在史前被巫觋选定为神物,雕琢成神器以事神。

 

    巫除了掌管祭祀神权外,还充当医生的职能,在给人治病的过程中,巫极有可能用玉充当治疗工具,无意中显示出玉的神奇功能,玉便被视为神物。由于玉的稀缺性、艺术性和神奇性,巫也有可能在祭祀活动中把玉作为献给神的礼物。因而玉文化开始在巫文化中形成。反过来,原始宗教——巫术的盛行加大了对玉的需求,因此在巫的周围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采玉、琢玉的工匠,而“巫”也有可能是最杰出的设计、琢磨玉器的大师。他们提倡并参与玉器的制造、使用,推动了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以巫文化为基础的玉文化中,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文解字·玉部》解释“靈”(灵)字下部的“巫”时,说“巫以玉通神”,可以认为,巫是人神之间的交往者,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意思体现者;玉是巫奉献给神的礼物;巫通过神而成为玉的占有者。在古代农业为主的农耕时期,谁掌握了天文,谁就掌握了神权,也就有了权力,这只能是巫。巫通过玉与神沟通,表现出玉的神圣化和神秘化。玉的通神功能可以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来反映。在红山文化晚期,就出土了相当一部分既可佩戴装饰又具备神器性质的玉器。如玉璧,既是装饰品,也是祭天的神器;玉钺在祭祀活动中就是巫师手中的法器。距今约5000-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是以琮、璧、钺等玉神器为代表,其上镌刻有巫头戴傩面骑兽事神的图案,使其充溢着神灵色彩,衬托了巫权的无比强大。

 

    简而言之,巫觋是“玉神物说”和原始宗教——巫教的创始人;是以玉事神的号召者、推广者;是玉神器的设计师和雕琢大师,并且是最富有的玉器占有者。巫觋的群体庞大,成员都是按其在巫教中等级和权势的不同,占有数量、质量不等的玉器。所以巫觋在史前社会不仅掌握着神权统治的巫教大权,还掌握了政治、生产、财富、宗教等社会统治大权。(撰文:单永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