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化”和“城镇化”有何区别?

 威灵仙9998 2014-06-08

宽幅面美女风景系列日志背景边框-3 - 山间溪流 -     山间溪流的休闲屋 

“城市化”和“城镇化”有何区别?

 威灵仙/于郑州
 
 
这两者的区别,用个比喻来说,就有如“男人”和“男孩”的区别,既有又没有。之所以引发疑惑,是因为中文在城市发展的领域里没有发明出“男性”这个中性词。

  无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都是在对社会发展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这一现象的描述。这个现象由西方人首先发现和研究,用urbanization来描述这个过程,两个中文名词,都是对这一英文名词的翻译。两词同宗,从这点来说他们是一样的,没区别的。

  在英语中,分别用village 和town来描述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聚居点。City则是指有议会和财政自主权的非农人口集居点。City 是对town的权利的界定,city和town的区别,不一定是大小,很小的town只要居民乐意,也可以通过自治而成为city。所以英文中常用“he came to town”来表达“他到了城里”。一个城市建新城,是建“new town”而不是“new city”。广州的珠江新城是“zhujiang new town”, 而不是 “zhujiang new city”。故而英国把城市规划称之为town planning。由于人口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有的会去town, 有的会去city, 于是英语用一个由更中性的词urban衍生出来的动名词urbanization来统称这个过程。

  在中文的语境中,村,镇,市,三者既有权利的界定,还有大小的差别。市比镇不但自主权大,规模也大。在中国这样的语境下,“城”与“市”或“镇”的组合,就出现了不同的衍生意义。通常会认为“城市”会比较大,级别高;而“城镇”则会比较小,级别低,故有“大城市”,“小城镇”之称谓。

  任何人口在地域的转移,总会呈现出某种特定的结果。如在英国和法国,人口转移的结果是在其国内形成人口高度聚集的伦敦、巴黎特大型都市。大城市带来的城市病人所共知,否则的话就不会有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的诞生。而后发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则形成了人口在中型城市聚集为主的形式。发展中国家在推进urbanization的过程中,出现了埃及、墨西哥等国家人口大量向超大都市聚集而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的例子。所以,我猜中国在翻译urbanization这个词时,或者说在把它作为国家公共政策使用时,加入了价值的取向,称之为“城镇化”。其背后包涵着希望人口更均衡地聚集,不要一窝蜂地涌向特大城市。

  然而,近年来全球化引起的城市竞争,又把焦点聚向了超级城市。有人称地区间甚至国家间的竞争就是核心城市间的竞争,因为级别越高的城市,如伦敦、纽约等全球城市掌控着世界生产的组织和调配。所以近来沿海的一些省份如广东,又用“城市化”的提法替代了“城镇化”,希望把发展的则重点转到城市质量的提高上。实际上,在urbanization的后期阶段,人口的流动已不再是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流动,而是非农人口在城市间的重新聚集。如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珠三角的总人口增长降缓,内部则出现了广州的人口还在增长,而东莞的人口在下降的人口再分配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urbanization的不同阶段其特征和问题是不一样的,用不同的词来反映其不同的区别,也未尝不可。
 

@

 http://www.360doc.com/myindex.asp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