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三第三轮复习要点
2014-06-08 | 阅:  转:  |  分享 
  
初三第三轮复习要点

现象1:第三轮复习讲评试卷是常用的形式,有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课堂上往往一讲到底,缺乏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讲得吃力,学生听得也一知半解,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对试卷最后几道综合题目,由于老师主要讲解题的思路,缺乏足够的板书和解题过程,结果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不能把试卷订正好,仍然需要利用课后时间去弥补,这样完成试卷的时间变长了。

现象2、复习的最后阶段,老师常常安排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复习,常看见有学生一节课只看了一张试卷,不知道如何复习做过的试卷;或有学生本节课从第一单元看,第二天又从第一单元开始,缺乏复习的计划性;还有学生复习时提不出问题,找不到自己知识点掌握上的漏洞。以致于有的老师以学生不会复习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

现象3、某学生平时作业质量很高,卷面整洁,可一到正式考试时常常心理紧张,担心来不及做,成绩往往不理想,甚至基础的题目也常出现错误。经了解,该生平时在家做一张数学试卷,常常要花2至3个小时,遇到不会的题目缺乏独立思考,常通过询问同学或上网查找答案等,结果是花的时间多,效果差。

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第三轮复习的教学设计时,要把复习内容处理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效益才会更高,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注意学生心理和应试技术与策略的指导。通过训练使学生的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能力有所提高,第三轮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相互影响,它需要把智力、体力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否则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如何提高数学中考第三轮复习的效率,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使学生的应试技能在短时间内有突破性的进展,就成为每个毕业班老师所关心的问题。

策略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是切实提高复习实效的前提。

历年来,数学课的复习时间是比较紧的,一般每年的五月中旬到中考为第三轮复习阶段,往往以进行模拟训练为主,如果缺乏计划常常会身不由已地陷入“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越到最后教师越觉得还有很多题目学生不会,还有很多题目需要讲,学生缺乏思考整理的时间,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师生要明确复习任务,共同研究和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且计划要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助于合理整合和优化复习时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第三阶段一般安排三周时间为中考仿真模拟强化训练和基础练习,一周时间为知识点的消化整理。其中前面三周每周进行“两考一纠三练”。“两考”即利用课堂进行两次中考模拟考试,每张试卷考试与讲评时间约为两天;“一纠”即每周进行一次纠错题的训练(根据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编制一份16K双面的纠错卷,学生大约在30分钟内完成);“三练”即双休日一份8K双面试卷、平时一份16K的提高卷(适合优秀学生做的中考压轴题)、每天一份是基础训练题(计算题、解方程或不等式、分式的化简求值,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值等),每天在10分钟内完成5-7道题,强调正确率:最后一周梳理中考考点(用2天左右时间,对整个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定理公式考点进行梳理讲解,把课本知识再从头看一遍,读一遍)和考前浏览查漏补缺(3天左右时间即把以前所有做过的试卷拿出来看,尤其是错题,看一看自己在什么时候会犯什么样的解题错误,避免这些错误要在中考的时再现)。同时,指导学生制定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布置好每天回家复习的内容(中考指导用书)。由于学生第一次面临中考,而复习的内容又很多,很多学生缺乏经验,复习往往是无从入手,或手忙脚乱,效率不高,所以制定好每天的复习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增强了时间的紧迫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策略2:增加课堂的参与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

试卷讲评课前要对试卷进行批改、分析和整理,把错题进行统计,分析原因就是课前准备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课堂要选准讲评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应该讲出错较集中的题及典型的错误和易错题。试卷讲评课形式可采取多种讲授形式,避免复习课枯燥单调,主要采取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方式,教师把试卷下发,先给10-15分钟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自由讨论,互相帮助,解决一些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好生帮助差生解决困难,教师全班巡视,个别辅导;同时把试卷中需要讲评的题目进行学生全班招标,对于最难的综合题可分块承包给几位同学,然后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要求学生讲题模式为“本题考核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选那个答案,解题的思路什么?同时,教师及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与引导,重点讲评考试中或板书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索成果、创造性思维,及时归纳最优解法和技巧。从实践效果来看,这种讲评方式,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参考性强,主动性高,而且因为有解题过程,这样更易于差生弄懂知识,及时完成试卷的订正。同时,上台讲解题目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有很大益处,但教师主导作用要恰到好处,点拨到位,控制好时间,找到学生讲解及教师指导的契合点。每节课最好留有5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消化本课内容,可以让学生质疑提问,也可让学生讨论细节,补上遗漏的步骤或内容,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订正好试卷,提高课堂的效率。

而对于学生都不会解决的问题,或学生讲不透的题目,答卷讲评时主要讲四个方面:①讲题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讲与这道题相关的熟悉题目,讲该题中量之间的关系。②讲思维过程,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识别模式,如何减缩思维;使解答更简捷。③讲与题目相关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题目及其解答中体悟观察、实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④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策略3:注重教学的层次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由于学生学业水平参次不齐,同样的教学分内容一样的要求,必然导致一部分吃不饱,一部分吃下去不消化,一部分吃不下。所以教学中须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练习的多样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指导,学优生以自学点拔为主,学困生由教师直接指导学习,分类施教,分类指导,两类学生在学习要求上基本目标相同,提高目标,发展目标有异。

A变通的分层教学----提优辅差。采用的办法是:利用每周的提优辅差时间进行小范围的分层教学。提优,每周提前发放一张提高卷,让学生先利用一周时间进行思考,然后下一周进行讲评;辅差,每班有计划的选择5个左右的学困生单独拉出来辅导,只进行基础题的练习,面批面改,反复训练,逐个过关,一直坚持到中考前的最后一周。

B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课堂上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会做的题目,都有自己可以听懂的内容。每节课都准备一些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孩子也能作出的题目或问题,坚持把所有学生带上,拖也要拖着一起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连最差的学生都在努力,老师都在关心,那还有谁会放弃呢?

策略4:模拟中考的实战性,是训练学生考试心理的重要手段。

数学能力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每周利用课堂时间进行2次中考模拟练习,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适应了中考的气氛,也保证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强度,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特别地,模拟考试应模拟真实的中考情境,要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环境中。包括使用答题纸答题,解题过程不能超过规定区域,选择题用2B铅笔涂卡,批卷时应严格按中考要求评分等等。所以中考前的综合模拟训练让学生体验考试的氛围,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强化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中考答题技术=知识+心理素质+考试技术,所以中考不仅是能力的比拼,也是心理的较量。能力是基础,心态是保障。一位具备相当能力的考生,可能因为焦虑、浮躁、中途受阻丧失信心等原因而抱憾。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考生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教师平时就要多加强对学生应试心理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之正确评价自己,端正考试动机并确定适当的期望值,此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解除考试焦虑的办法和考试的策略,如深呼吸放松法、运动疗法、先易后难,学会放弃等。中考前一周,适当的“解放”学生,主要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抄一抄、记一记等方法,对汇编归纳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厘清概念,夯实基础。因为经过三周时间的综合练习,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而这种疲劳的状态肯定会影响中考的结果,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有效复习的策略还包括学生复习的实效性、学科之间的协调性、试卷编制的科学性等,现各地中考在重视学生“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科学的把握和认识中考数学新课程复习策略与方法,对于提高学生中考数学的成绩,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献花(0)
+1
(本文系育桃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