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东四牌楼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08

东四西大街曾叫猪市大街

东西西大街,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四路口,西至五四大街东口,长576米,现在道路红线宽24米,为城区城市道路东西向主干道。1913年前,齐化门(现朝阳门)至马市大街(今美术馆东街)和王府大街为断头路。分为两段,东四路口以东称齐化门大街(民国后称朝阳门大街,1956年称朝阳门内大街),东四路口以西至马市大街称猪市大街。1965年猪市大街改称东四西大街。

东四西大街

东四西大街因东口是东四路口而得名。东四,是东四牌楼的简称,始称于明代,是北京内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路口建有四座木牌楼,1954年因阻碍交通,四座木牌楼被拆除。

东四西大街道路两侧均为平房区和商业门脸房,路宽六丈,为元大都时期道路,原为土路。民国三十七年(1947年)扩宽道路并铺设沥青路面。

东四西大街

旧日马市大街至沙滩本无路,1946年拆掉地区300余间房,修通东西道路。原无名,泛称沙滩或猪市大街。1958年道路西侧盖起中国美术馆,称美术馆前街。1965年定名为五四大街,因有北京大学五四红楼而得名。下面是二份民国期间开辟这条道路的政府公函的简要内容: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5日,北平市地政局向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为沙滩至猪市大街干线打通计划征用工地的公函:查东四至西四道路为连贯本市东西城中部最重要干线,交通繁巨,车辆众多,必须路线平直,车道开阔,始敷应用。惟其中沙滩至猪市大街一段无路直通,现均绕行弓弦胡同,路面狭窄,曲度过大,行车极感困难,且易发生撞车事故,为本市干线街道系统内最大之缺点,急有改善之必要。本工务局前经勘测绘图,拟具该沙滩至猪市大街干线打通工程计画,函经本地政局将拟征用之房地价格详加勘测,评定各该段内房地分户估价清册。惟可否将沙滩至猪市大街干线打通以利市政发展之处,拟请钧府先行决定,以便遵办。如承核准,并拟依照下列程序分别办理:(一)呈报行政院,俟核定后即行实施;(二)所有沙滩至猪市大街拟征用房地之范围内先行布告,限制建筑;(三)凡在打通计画内之房地,除市有者外,征用时概由本地政局按照当时市价评估补偿;(四)被征收之业户,其迁居房屋之善后办法,由本地政局与本工务局及财政局另行核拟签陈;(五)打通该段工程需费过巨,且两旁商店过少,全向受益人征收工程受益费决非受益人所能担负,拟采部分征收办法,余由市库担负。

民国三十六年1月23日,北平市地政局为沙滩至猪市大街干线打通计划征用工地致市政府秘书处复函:案准贵处一月二十三日函开:本府第三十六次会报工务局谭局长提拟具沙滩至猪市大街干线打通计划实施办法提请公决案,经讨论决议:交地政局核签。等因。纪录在卷。除函达工务局外,相应检同原提案专函奉达,即希查照办理。等因。准此,查原计划应征用民房约三百间、民地十四亩四分,应按照《土地法》之规定分别予以征收,一俟原案核准后,再行按照工务局计划图详予勘查评估发价,所需产价并请由财政局核议。相应函复,即希查照为荷。此致

东四西大街

解放后的1953年,在猪市大街路南拆迁平房盖冶金工业部大楼,同时拆掉东四路口西南角弓箭大院(原明清制造弓箭兵工厂)盖冶金工业部职工住宅楼。

1958年夏,搬迁大豆腐巷西侧平房300多户居民至朝外工体北路排字房安置,盖国庆十周年“十大工程”之一华侨饭店,同时在猪市大街北侧盖民航大楼。

1996年扩宽东四西大街成今规模,在东四西大街北侧搞隆福寺街改造,修建仿古建筑隆福寺商业街。

2000年华侨大厦拆掉重建。

2005年,民航总局拆掉东侧平房至隆福寺街,建起民航信息大厦。

2012年,东城区政府规划在东四路口西北角盖商业大厦,同时计划重盖隆福寺古庙。

东四西大街

猪市大街

猪市大街,因这里曾经是北京著名的生猪交易集散地而得名。明朝年间,在北京内城东部以东四为中心,以东四牌楼为基点,朝西叫作猪市大街,简称猪市。这条街上,历史上曾经分散着数十家猪店和猪肉铺,它们每天连夜将当天收购来的生猪宰杀,以便第二天摆上案台供大家购买。这种程序年复一年,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种景象才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猪市的兴盛带动了东四地区的商业繁荣,当年在东四周边方圆几里地之内,还出现了一些动物集市,如大鹁鸽市、小鹁鸽市(今大鹁鸽胡同和小鹁鸽胡同)等。牌楼西北有马市大街(即今天的美术馆东街)。从今天的东四十字路口往南不远,有一条礼士胡同。在这张清末年间出版的帝京舆图上,它的名字是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从驴市胡同再往南,就到了灯市口和米市大街,这是沿用至今的两个地名。在这些昔日的这些市场当中,灯市的繁华最盛也名声最响。据史料记载,灯市生意兴隆时长约一公里多,每到夜晚,街的两边灯似繁星花似海,车如流水马如龙,其热闹景象,已非一般笔墨可以形容。

大豆腐巷,呈南北走向,北起东四西大街,南至报房胡同,厂236米宽4米。原来这里曾是京城最大的肉市。原来整条街里,胡同两边都是卖猪肉的摊子,这些摊主都是山东人,买卖实在,猪肉新鲜,逐渐生意就越做越红火。当年与大豆腐巷一街之隔的隆福寺街一带,是宰猪的地方,那里宰了猪直接就拉到大豆腐巷出售。

陈学昭先生1925年10月写了一篇《北海浴日》散文,开头写道:我常在猪市大街摆步,不论午前或午后,总之是颇想走走的时候。一阵大风刮起,飞尘浓郁的转旋,脚下是软软的,眼前是模糊的,我走得极慢,而力气用得极大,一摆一摆的走着。当这时候也不止十来只一群的三四群的猪,必必拍拍地鱼贯入市,驱猪的人拿着竹竿,一前一后的挥着,于是它们在左右绕圈子,发出呀吆呵呼的悲鸣,我避来逃去在猪圈(群)里竟没有站立的地方了!……好不容易突出重围,重新摆步,不幸又是一队高视阔步的骆驼们,跨着方步,昂然而前。我的躯体比它们短,我的力量比它们小,再是我不如它们,于是我只有立在一旁,静待他们过去,到这时候,所谓的摆步的兴趣也就完结了。上述是一段纪实文字描写,形象的再现了80多年前北京东四牌楼至现美术馆一带的真实情景。

下图二张照片是清末猪市大街的街景。

东四西大街

东四西大街

此外,明代中叶修建外城后,外城人口逐渐增加。清代强迫把内城汉人80万迁到外城居住,形成前门外生活区、商业区和娱乐区。

明末在正阳门外2里形成集市,以贩卖生猪和猪肉为主,亦称猪市口,宣统年间雅化称珠市口。珠市口西有珠市口西大街,接骡马市大街和菜市口。珠市口东有三里河路通蒜市口和揽杆市。


东四北大街

东四北大街具有800多年历史了,自忽必烈建造北京城时,它就是东城南起文明门(明清崇文门)北至安贞门东城墙的南北交通大道。元大都时期,北新桥以北是坟地和跑马场,北新桥以东至今东单北大街新开路之间的二十多条胡同,均是800年以前形成的居民居住区,东四牌楼是十字交叉的中心点,于是就形成内城方便居民生活的商业中心,与“西四”和“鼓楼前”齐名。

东四北大街

东四牌楼这地方元朝时叫“十字街”,明朝时叫“大市街”。明朝时在十字路口的东、南、西、北四面各建了一座牌楼,故名东四牌楼,简称东四。

四座牌楼是一样的,牌楼的基座是石头的,在有一人多高的石座上,是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木牌楼,南北向牌楼额上写着“大市街”三字,东边牌楼额上写着“履仁”二字,西边牌楼额上写着“行义”二字。解放后,为了拓宽马路,也为了后来通无轨电车,把四面的牌楼拆除了。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把其中一个牌楼拆迁到陶然亭公园里面。牌楼的基座上镌刻着此牌楼系由东四牌楼迁移至此重建的说明。“文革”后再去陶然亭公园就见不到了,据说是当年江青让造反派破“四旧”把牌楼给毁了,原因不明,据说是冲着周恩来干的。

1965年全市整顿地名,东四北大街北起东四十条路口,南至东四路口,全长1032米,七十年代扩宽为城市次干道,道路宽18米。

东四牌楼,地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往东直达朝阳门(明朝以前称齐化门,解放前人们大都仍沿称齐化门),往西是猪市大街,往南是东四南大街,往北是东四北大街。这几条大街商铺林立,吃、穿、用,应有尽有,非常繁华。

东四北大街属于东四商业中心的一部分,繁华的商业店铺从东四路口往北到东四五条西口,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过了东四五条沿街商铺就少了。到了东四十二条再往北又兴旺起来,形成北新桥商业中心。

东四北大街经营商业大多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关,由于著名隆福寺庙会在北大街内,京城著名的钱庄“四大恒”就在东四牌楼附近,其中隆福寺街东口是京城最大的钱庄(现在是家快餐店)。此外,东四北大街两侧经营商铺有:糕点店(过去叫饽饽铺)、药店、茶叶铺、粮食店、酱坊、酒肆、山货店、杂货店等等。著名商铺有东恒肇当铺、宏仁堂药店,合昌纸店、聚寿堂饭庄、鲁园春饭庄、白魁老号饭庄、景泰茶园、条的庆明斋饽饽铺、八条的瑞放斋饽饽铺、普云楼盒子铺等。

国民俗节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要吃春饼和熟食,叫吃龙鳞饼,同时还要去理发店剃头。老北京民俗传统讲究在这天买盒子菜,是老北京时传统吃食,由熟肉铺或猪肉杠子(猪肉铺)制作出售。那时四九城里最盛名的是西单天福号酱肉铺、前门外粮食店福云楼、东四牌楼普云楼、东华门大街金华楼、护国寺街仁和坊等。

盒子菜,顾名思义是指装在盒子里的熟食。盒子也叫什锦盒子,是一个直径约20厘米,扁圆形的漆盒,盒盖上描金画彩,盒内有八、九个格。每到立春时要吃,需要把各种熟肉卷在春饼里吃,吃薄饼时抹些甜面酱夹些大葱丝一起服食,熟肉铺制作的熟肉丝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小格内。这种熟食俗称“盒子菜”,经营“盒子菜”的铺子就俗称“盒子铺”了。

熟肉的品种有熏大肚、松仁小肚驴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每年清宫需要的盒子菜都由东华门负责制作。晚期慈禧太后偏爱西单天福号的酱肘子,天福号也因此驰名。东四牌楼的普云楼以秘制酱鸭、五香烧鸡最著名。酱鸭是用北京填鸭加桂皮、黄酒、红曲等调料制作,甜咸鲜嫩,外表红润整齐。

东四北大街

80年代中期形成隆福寺风味小吃一条街后,东四北大街则以时装、小家电、饮食等为经营特色。2008年奥运会前整顿市容,东四北大街形成50对家个体时装店,吸引年轻人。下图是整治前的建筑照片。

东四北大街

下图是手绘的东四北大街499号建筑外形的图片,建筑为中西结合铺面房,应该建于民国初年,西式房顶又加建一中式建筑,楼下很难察觉其存在。2007年修缮时好像拆除了中式顶楼。现在是一家经营体育运动用品的专卖店。

东四北大街

上图作者郑希成先生,1938年1月出生在北京,现在家住在东城区东直门北新桥九道湾的胡同里,原是北京象牙雕刻厂一名工艺美术师,退休后得过两次心梗后就一直在家休养。2002年起,开始致力于北京胡同的保护、记录,并用画笔记录下那些曾经充满生命力,却即将消失的民居院落。

东四北大街

郑希成先生画北京民居宅院是从2001年开始的。当时他被北京旧城内整片拆毁民居四合院的行动震惊了,折毁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北京虽然在1983年被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但对北京旧城如何保护,却争论了半个世纪,陆陆续续的拆毁一直未停。也就在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之后,事情起了变化,北京旧城改造工程引进了房地产开发商,政府划拨土地,开发商出资拆迁重建,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拆迁疯狂地进行着。

作者在退休后十几年中,以年近七旬之高龄,不顾自己残病的身体,走进京城各个胡同、寻找各式各样民居宅院,有的已被拆的七零八落四合院里,还时常冒着地产开发商驱赶和冷眼态度,在很多住户协助下,把很多的已被拆除的、将要拆除的、已被保留下来的北京民居宅院,画出了百余幅高视点白描民居宅院图。

郑先生是画家、是雕刻艺术家,他不是以建筑师的眼光来作画的,所以,这些画不是建筑实测图;同时,他也不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记录院落保存的实况的,所以,画中没有画出四合院中私搭乱建不堪人目的景象。他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历史照片或图像,尽量恢复院落和建筑物的原来风貌,有的就是在他记忆中很熟悉的北京四合院的固有风貌,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了读者。郑先生曾亲眼目睹过野蛮拆迁的惨况,他不会忘记这些历史场面,但他却理智地采取怨而不愠的方式,在画稿中主要表现北京历史风貌之美。

郑先生特别注意了院落主人或居住者身份履历,人文的因素决定了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物的风格。既注意到两进、三进占地在两条胡同之间的大型院落,或占地两三条胡同的王府,也没有把两合、一合不成格局的小院子漏掉。不同阶层的人构成了北京居民的成分和居所建筑的不同。北京旧城内、外城居民成分不同,内城多住满人,达官贵族府邸、王府多,大型四合院多;外城前门大街以西同乡会馆多,进京的汉人官员和士大夫多;前门大街以东工商会馆多,小手工作坊多,居住条件狭小,出现了“奴欺主”式的窄条形四合院,但建筑物的细部往往有精致装饰,说明他们社会地位虽然不高,却不乏资财。

五十年代东四北大街

我叫翔文,小时候家住隆福寺内31号,是靠近隆福寺后门的一个很大的院子,原来是个花厂子,差不多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我和找我来玩的小朋友可以在院子里骑马打仗、捉迷藏、跳房子、跳绳,尽情地折腾。院子里有北房七间,西房两间,紧靠西房有一棵笔直高大的臭椿树,每当阵风吹来,树枝摇曳,树叶哗哗作响,煞是动听。隆福寺的“庙会”伴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有“会”就在“会”里玩,没“会”就在“庙”里耍。那时候隆福寺、东四牌楼一带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留在记忆中。

东四北大街

我大概记得东四北大街几家比较有名气的店铺,譬如“天源酱园”,在东四北大街头条胡同西口路北,门脸古香古色,很有特色,也很气派。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和法国合作拍了一部儿童影片叫《风筝》,里面有一段戏,就是在“天源酱园”门脸拍摄的,至今记忆犹新。

“天源酱园”斜对面,马路西边靠近东四牌楼有一家很大的南味食品店,字号大概是“森春阳”,记不太准确了。妈妈经常领我去那店里买我爱吃的南味肉松、香肠等,“森春阳”旁边有一家较大的卖香烛的店铺,专卖香烛纸码。

由东四往北,四条口北边一点有一家老字号——北庆仁堂中药店(现在是永安堂药店)。那时候买中药,是一味药用一小张白纸包一个小包,多少味药包多少个小包,然后再包成一个大包,用纸绳系好。在每个小包里放一张火柴盒大小的白纸,上面印着红色文字的说明,包括该药材的产地、药性和治疗作用,还带一个小插图,表示该药的形状。我小时候还积攒这些小纸片呢。

北庆仁堂斜对面,也就是马路西面,有几家鞋铺。其中最有名的叫老德华盛,那时候买鞋,进门后,店铺的买卖人先请您坐下,端上茶水,然后才问您穿多大码的鞋。按您的需要从大玻璃鞋柜里拿出鞋来,用拂尘(也叫蝇甩子)抽一抽,请您坐在那里试一试。正如相声里面所说的,您试了几双以后,都不太满意,如果穿着感觉紧一点,他会说穿一穿这鞋会“开楦”;如果您穿着感觉松一点,他会说穿一穿这鞋会“回楦”,总之,他会和颜悦色地让您高高兴兴地把鞋买走,把买卖做成。那时候的服务态度,真是没挑。

明星电影院是东四地区著名的文娱活动场所,坐落在隆福寺街东北口,经常上演国内外优秀影片,有时还演一些“杂耍”之类的节目。说到明星电影院,不能不提到它的经理,这位经理很有头脑,又很能干,解放前在隆福寺街一带很有影响。当时为了掩护我党的地下工作,这位经理曾当过保长。但到了“文革”时期可把这位经理折腾得够戗,戴高帽子游街、挂牌挨批斗,后来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他弟弟当年在蟾宫电影院当放映员,也是地下党,解放后调到大华电影院任支部书记。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燃放烟花。各店铺除了在门脸上挂各种各样的灯笼外,还在家门前的马路上搭一个高台子或者放两张八仙桌摞在一起,在上面燃放“花盆”(样子像一盆花而得名)、“盒子”(样子像圆的糕点盒而得名)等礼花,看放烟花的真是人山人海,马路上挤得水泄不通,我骑在大人的脖子上看放烟花,那兴高采烈劲儿就甭提了,后来才知道这就叫做“火树银花”吧。


东四西单鼓楼前之  东四

    说完了鼓楼儿前,今再给您说说这东四、西单、鼓楼儿前里的东四。

    北京有几个地名,我说来您一定耳熟。东单、西单、东四、西四。您得说了,“嗨,这能不熟么,那不是就是母们家门口儿么!”是啊,这几个地儿,漫说是北京人熟悉,就算是刚来北京城的外地人,他也没有不知道的。要说这东单、西单、东四、西四的知名度啊,那是古已有之。不过您得琢磨了,这东四这地名可够逗的,什么叫东四啊。你看人家别的地名儿,什么磁器口、大栅栏、北新桥的,好歹有所指啊。可这东四指的是什么啊。

    跟您说吧,这东四这名字可也不是空穴来风的瞎起的。人家乃是东四牌楼的简称。据说明朝永乐皇帝改建北京,为了讲气势、讲格局,就分别在北京城的东四、西四、东单、西单等地建立了一批牌楼。一是为了好看,二是给老百姓当路牌。就跟现在高速公路上那路标一个意思。话说回来了,也正是因为在东四这地界儿的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各建了一个牌楼。于是呢,才有了东四牌楼和东四这俩地名儿。举一反三,西单、西四和东单这三个地名儿您也就能明白了。

    东四

    (东四牌楼)

    要说过去这东四牌楼,那可真算得上是宏伟、壮丽、有面子。每个牌楼都是四柱三楼式,描金彩绘,檐下还有如意斗拱。东西两个牌楼上个写有“履仁”、“行义”二词。南北牌楼上则皆书写“大市街”三字。而这南北走向的“大市街”,既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东四南北大街。同时也是东四地区商业的精华所在。

大市街那时候是东四地区的一条主干道。这条大街上汇集了当时北京最知名的老买卖。

    头个要说的就是控制老北京金融市场的四大钱庄-----恒兴号、恒和号、恒利号和恒源号。那会儿流行说的腰缠“四大恒”,所指的也就是这四大恒了。这里面儿除了恒源号在东四牌楼东边以外,其他的三家都在东四的大市街上。要不怎么说东富西贵呢。您想想,老北京人的钱匣子可都宗在这东四的大市街上了。整个一现在的复兴门金融街啊。那时候“四大恒”的地位就跟现在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一样,把钱存在他们那啊,老百姓一是觉得踏实,二是觉得有面子。“什么?钱存谁家不一样啊。跟面子有什么关系啊。”嘿!您不信吧,那我就给您举个小例子吧。好比一满族八旗子弟,抽不楞子约朋友去前门外看戏,两人坐定候着开场,这八旗子弟一摸兜儿:“嘿!今儿我带这银票怎么不是四大恒的啊!!”那这时候他得赶紧跟朋友说:“您先跟这看着,我得先出去一趟。”人家朋友得问了,“嘿嘿嘿!这马上就唱上了,你干嘛去啊!”这主儿说了:“您看看,这是什么啊,就这小烟蜡铺的银票我怎么使啊,不成,我得赶紧换去!”您瞅了么,宁可误了看戏,可不能用这小银号的票子失了身份。这段子一点也不夸张,那时候经济不稳定,大银号实力雄厚,把钱存到他那去自然有所保障。不光是存钱的人踏实,收这银票的人更踏实。所北京城才流行起了刚才我说的这腰缠四大恒的说法。

    话说远了,咱还是说说这大市街上的老买卖吧。

    东四牌楼以北有东聚庆斋、西聚庆斋和瑞芳斋三家饽饽儿铺,隆福寺东口外有便宜坊烤鸭店。中药铺有北庆仁堂和宏仁堂。紧靠着牌楼还有经营金华火腿、南京板鸭的森春海味店以及晋阳干果店。路东还有东天义、东天源两家酱园子。

   东四

    (东四牌楼)

 

 

    往南去牌楼底下是爆肚满,旁边有两家大酒缸,大酒缸这名字您一定没怎么听过,后面我再给您细讲。附近还有东升祥绸布店。东四清真寺也在这边儿。虽说清初曾规定北京内城不能建戏园子,但到了清末,政令松弛后,东四这边还出现过戏园子。唱大鼓的刘宝全、还有滑稽大鼓演员老倭瓜、架冬瓜,都在这片儿演出过。除了这些店铺以外,大市街上还开有米面店、烟铺、杂货铺、棉花铺、香蜡铺、首饰楼、鞋铺、肉铺、当铺、杠房、麻刀铺等各类买卖。下面我就捡几个有意思的给您讲讲。

    头一个先给您说说刚才提到过的大酒缸吧。大酒缸是老北京买酒的一种行业形式,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酒吧。过去京城各处儿都有,一般都是山西人开的。为什么这买卖要叫大酒缸呢,那是因为人家的酒缸大啊。一进恒和庆的门儿,就能看见店铺里面蹲着几个大缸。这些个缸,个个儿都得有三尺五六高、两尺多宽。店家给地挖几个一尺多深的坑,把缸蹲进去,地面儿上呢,留出两尺多高,然后倒进酒,再盖上红漆漆的大木盖儿,这就算齐了。来喝酒的客人,就围坐在这大酒缸的周围,以缸代桌儿喝酒。那叫一豪爽。大酒缸里的菜品多为豆儿酱、个炸合之类的下酒小菜,价格便宜又好吃,酒也多是打崇文门外磁器口的酒店里进的纯正老白干,放在半地下的缸里储存,温度正合适。这样一来菜美酒香、经济实惠。大酒缸的买卖自然就好。在老北京的各类酒铺里,大酒缸的生意是最火的。特别是七七事变以前,每天天一擦黑,大酒缸里总会聚满了喝酒的酒客。

    说完了喝的,下面咱们聊聊吃的,老北京的饽饽儿。提起饽饽儿这个词,您现在已经很难听见了,但您还能吃着。就现在咱们那稻香村、正明斋里卖那各类点心,这些搁过去全都统称饽饽儿。其实饽饽儿一词,始于元代,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带领大量蒙古人进京的时候。因为蒙古语中称糕点、饼饵为“baob”,所以饽饽儿这个用语便在元大都流行开来。其实这种外来词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您比如说胡同儿这词儿吧,也是来源于蒙古语,再比如说褡裢、海子、戈壁这些词那都是从蒙古语而来;您像夜叉,罗汉,和尚等等称谓自然是来自于印度了;还有咱养那八哥儿,这个词来自阿拉伯语。话不多说,单讲饽饽儿,到了清朝,满人入关,又带来了不少满洲饽饽,饽饽儿就几乎全面取代点心这个词儿了。在御膳房,作点心的的部门叫做饽饽局;在民间,点心铺叫做饽饽铺,旗人们不仅把糕点称为饽饽,还把饺子称为煮饽饽。

诶,这饽饽儿这词就是这么来的。可您一定觉得奇怪了,点心这词在那时候怎么就没叫起来呢?关于这一点,据说在老北京还有这么两种说法。

    头一个是这样的。常看古装片儿的人都知道,古代有种死刑那叫凌迟处死。就是拿小刀一刀一刀的剌犯人的肉,直到犯人气绝身亡,这种死法也是最痛苦的。于是有些犯人的亲属就贿赂刽子手,让他们在动手之前,先秘密解决掉犯人的性命,好让犯人少一些零碎切割的苦难。刽子手收钱之后,就会在动手行刑前先给犯人的心脏来一刀,可巧了,这头一刀就叫做点心。所以您说老百姓能爱听点心这词儿么。所以就随了满蒙人的话管这点心叫饽饽儿了。

    第二个说法也挺有道理,说是这满蒙民族那自古以来就是马背上的民族,打小好个骑马打仗射箭什么的。好比一神射手,百步之外拉弓搭箭一剑射中的对方心脏,这叫什么,叫点心啊。所以这满族人他怎么听怎么觉得“点心”这词儿不吉利。宁是要管这老北京的点心叫自己的话----饽饽儿。得了,北京的买卖也是这样,主顾叫饽饽儿那就叫饽饽儿吧。犯不着和客人较劲不是。就这么着点心就改叫饽饽儿了。

两种说法故事不一样道理却是一样的。总之是过去的老百姓横竖他都不待见“点心”这词儿,听着变扭。所以才改叫饽饽儿的。当然了,现在咱们没这么多讲究了。点心这词就又流行回来了。

多了不表,就说这聚庆斋饽饽儿铺吧。平时销售的有:中果条儿(也就是江米条儿)、槽子糕、月饼、燎火、茯苓饼等等。还有细八件儿,大八件儿和小八件儿。要说这各类八件,那可是咱们老北京最传统的点心组合了。说到这儿,您肯定想知道这八件儿八件儿的里面到底都包括什么饽饽儿吧。得了,今儿您算是来着了。我啊,给您数叨数叨,这细八件儿它包括:状元饼、大师饼、鸡油饼、杏仁饼、白皮饼、囊饼、硬皮儿桃儿、蛋黄儿酥。大八件是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枣花酥、卷酥、核桃酥、八拉饼。小八件是喜饼、石榴饼、苹果饼、桃儿饼、杏儿饼、枣方子、杏仁儿酥、桃仁儿酥。呵,听着跟相声贯口儿似的。细八件儿和大八件儿都是一套八样整一斤,小八件儿是半斤。不过目前各类老北京书籍中关于八件儿里到底都有什么点心存在一些出入。我刚才给您说的算是最流行的说法了。

    东四

    (大八件)

   

 

    除了平日里的饽饽儿。聚庆斋还销售红白喜事用的风味儿饽饽儿、过年节令吃的时令饽饽儿等。好比男方娶媳妇放订时用的龙凤饼、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二龙抬头的太阳糕、端午节的五毒饼、三伏天的绿豆糕、中秋节的自来红、自来白还有九月九重阳节的花糕等等。

此外还有一种当时特别流行的饽饽儿叫缸炉。过去做饽饽儿之前,都要开炉先试试火候儿。用来试火候儿的这头一拨饽饽儿就叫缸炉。别看听着这缸炉像是个试验品,边儿上还净是裂口儿,可它却颜色棕红,营养丰富,价格便宜。所以过去妇女生孩子坐月子,都吃这东西。特别是洗三那天,娘家人来时,除了带来点儿鸡蛋、小米儿、红糖什么的,这缸炉也是必送的。其实现在在北京的一些小点心铺里还能买到缸炉。就看能用不用心找运气好不好了。

    要说东四隆福寺东口的便宜坊,那是早先宣武门外米市胡同老便宜坊的伙计出来单干开的。便宜坊那可是乾隆年间的老买卖。他们家的焖炉烤鸭子和清酱肉最有名。烤鸭您肯定挺熟悉,清酱肉您就兴许没听过了。清酱肉本在40年代就绝迹了,可谁知前几天我买东西的时候又发现它了,激动的赶紧买了一包。尝来味道好似金华火腿。其实自己是个80后,哪吃过真正的老北京清酱肉啊。味道地道不地道实在是没有发言权,买它纯粹冲着清酱肉这三字和对老北京生活的心驰神往。据记载,老北京的清酱肉可称的上是最高级的一种熟肉。选肥瘦适度的鲜猪肉,先用少量盐腌渍,然后将盐洗净再用清酱腌。清酱就是做黄酱时淋出的汁儿,那可是酱的精华。清酱肉腌渍至少一年才可食用。据说过去皇宫里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夏天最爱吃的一道菜便是清酱肉熬冬瓜。

    东四

    (清酱肉)

   

 

    话说回来,这隆福寺的便宜坊,因为是小伙计单干开的,所以最初只是个卖生熟猪肉、生熟鸭子、清酱肉等的肉铺。因为买卖刚起步,所以还能送餐上门,烤鸭子在您家八仙桌前给您片,边片边上桌,顾客跟家吃上这热鸭子,您说舒服不舒服。三十年代后,东四便宜坊在店里设餐厅。正式升级成为了饭馆子。鸭子菜、肉菜应有尽有。可惜没干几年就赶上了七七事变,日本人占了北平,对京城内的物资控制及严。东四便宜坊的买卖就不好做了,一直惨淡维持,挨到了45年日本投降之前,停业倒闭。

 

    接下来给您讲讲老北京最有特色的行业,当铺。

    早先在这东四六条西口,有家叫东恒肇的当铺,它可是京城之内数一数二的当铺了,它还有家分号在现在的阜成门内什锦坊街附近。东恒肇是开业于清光绪年间的老买卖。1940年倒闭。说道它倒闭的原因,那是因为历史上东恒肇屡屡被抢,为什么被抢。那我还要从老北京的当铺行当说起。

    过去金店、钱庄、粮行和当铺统称为老北京的“四大行”。这四个行当操纵着金融行情。特别是当铺,说是“济世利人、周旋两便。”其实呢,整个一趁火打劫。

    东四

    (北京的老当铺)

 

 

    您要说现在的当铺,那是个很规矩的行业,手头儿紧了,打家里拿个金戒指,到了当铺过秤一约,5克。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如实开了当票把钱交到您手。可要说过去老北京的当铺,那也是够规矩的。这里说的规矩可就不是什么好话了,老北京的当铺啊,那规矩定的,可都够气人的。我这么说着您听着没意思,给您打个比方吧。好比一位好面子的八旗子弟,想当年那大清朝的风光都不在了,到了民国,没了俸禄,又没有什么生活技能。手头没钱,可不只能拿着家里那点家底儿光顾这当铺么。这位从高高在上的贵族一下跌停到这进当铺的份儿上,自然觉得没面子。拿了块家传的金表往这当铺的柜台上一放,都不好意思正脸看当铺的伙计,低着头等着收当的估价。收当的这位呢,明知是块值钱的金表却要大声报:破烂铜表一块儿!您可别以为他糊涂了,他这么说是诚心的,为的就是把东西往贱了说,好少给钱啊。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当铺里很普遍。比如上好的瓷器,搁过去当铺里那叫陶罐儿,字画,都冠以纸片儿的名分,您还记得前几年一个叫《大宅门》的电视剧么,白七爷拿着件上好的皮袄进的当铺,您听听这当铺里是怎么说的:虫吃鼠咬、光板儿没毛儿、破面烂皮袄一件。您可千万别以为这段话是编辑编出来的。甭管多好的皮袄,搁过去当铺里,保不齐都是这套话。人家这叫行业规定。话说回来了,这满族人好面子,想当年也真是风光过,可不现在拉不下脸来和当铺的人细掰持,得了,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吧。认怂。

    可这还不完,当铺的人不光把东西给您往这次了说,这当票开的也特挤兑人。那字写的,不光是龙飞凤舞的问题,关键是当票上的字都是当铺行儿里的人攥出来的。只有这当铺界的业内人士才认的。您说说,万一什么时候手头宽裕了,回来赎当,发现自己当时当的东西有所损坏,就凭着这么张跟密电码似的只能相面的当票说事儿,您能说的清么?只能自认倒霉呗。

    东四

    (当铺高高的柜台)

 

    因为这当铺实在挤兑人,老百姓对它真是恨之入骨。所以自要是北京城里打仗啊暴动啊什么的不太平,当铺准得第一个挨砸。这不,东恒肇当铺就在1912年的曹锟兵变里让人给抢了。没过几年,也就是1917年,张勋闹复辟那会儿,东恒肇又挨过一次砸。总之是自要打起来,当铺就得倒霉。这也正是让东恒肇倒闭的最直接原因。连年的动乱让东恒肇元气大伤,生意都很难维持了,终于在1940年左右关门停业。

除了上面给您说的这些老字号,东四西大街上还有一个老北京有名的猪市,不远还有知名的隆福寺庙会,东边的朝内大街还是老北京的粮道,齐化门儿外的粮食都要通过这条马路运进北京城。这片实在是太热闹了。还真是我这三言两语给您说不明白的。今天我就给您说道这里,有时间的话还是您自己去东四转转吧,那边儿现在也挺热闹的。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一、前、后炒面胡同

前炒面胡同,呈南北、东西曲折形,北起朝阳门内大街,东止朝阳门南小街,南有支巷通礼士胡同,北与后拐棒胡同相通,西与前、后炒面胡同相通。全长492米,宽5米。明朝属思诚坊,称炒米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炒面胡同,宣统时分称前、后炒面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三十条,后恢复原名。据传,此地曾有多处卖炒面、炒米等小吃,胡同由此得名。下图是前炒面胡同西口的照片(我的同学老土坷垃拍摄)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前炒面胡同内5号院曾是军阀陆宗舆住宅。33号院清时是溥仪本家府第,民国时日本人在此开设“新酒家”。1949年成立背景内三区政府(1952年改称东四区政府)位于前炒面胡同,1958年东单东四两区合并,搬到什锦花园去了。胡同33号现在是交通部规划设计院,余皆民居。

后炒面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前拐棒胡同,西至大通胡同,北与小通胡同相同,全长178米,宽4米。九十年代末建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大楼胡同全部被拆。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朝阳门街道朝西社区,辖区面积0.16平方公里,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礼士胡同相邻,北至朝阳门内大街。包括:一条大街(朝内大街)和前炒面、前拐棒、后拐棒三条胡同。辖区内共有居民楼9栋,其中商品住宅楼(俊景苑,和风相府)2栋,53个平房自然院,户籍人口1434户,3211人,社区内共有驻区单位25个,其中,中央、市属单位8个,社区属较为典型的混合型社区。社区内大单位有交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商业局,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

二、前炒面胡同5号

陆宗舆,字闰生。浙江海宁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清政府奉天洋务局总办兼东三省盐各使、交通银行协理、印铸局局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底任驻日公使。1916年后任交通银行股东会长、中华汇业银行总理。在段祺瑞指使下,与曹汝霖、章宗祥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承认其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1919年五四运动中,群众强烈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曹汝霖、章宗祥。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将3人免职。

在他的家乡海宁县,5月13日,各界人士在硖石镇召开万人大会,一致决议开除卖国贼陆宗舆的乡籍,通电全国;并在盐官邑庙前、镇海塔下和陆家门口3处树立石碑,上刻“卖国贼陆宗舆”,每日观者不绝。宗舆闻讯后,重贿海宁县知事毁碑,群众愤起阻止。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自下令将碑拆去。

此后,陆宗舆仍任汇业银行总理及龙烟煤矿和铁矿督办,1925年后一度出任临时参政院参政。1927年任张作霖安国军外交讨论会委员;同年任交通银行总理。旋辞职,息影天津寓所。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成立,被聘为行政院顾问,以卖国终老。1941年6月1日病死于北平前炒面胡同寓所。

陆宗舆虽然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方面风评不好,但他也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做出了一些贡献。北京石景山的龙烟钢铁公司就是陆宗舆努力的结果。1919年在石景山东麓建成,只可惜很快五四运动爆发,陆宗舆被免职。龙烟钢铁公司在建成后的二十年里未能炼出一吨钢铁。解放后,5号院是东四区政府所在地。下图是陆宗舆在北京前炒面胡同5号寓所拍摄的照片。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三、前炒面胡同33号

2001年春天,一位夜以继日地进行锡宜路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师写了一篇散文《东四路口,长明的灯》:“在京华连绵的高楼之中,前炒面胡同有一座白色的办公楼——公规院办公楼并不起眼,但因为那彻夜不灭的灯光而被称为东四路口标志性建筑。”他写道,忘记了白天和黑夜而一心工作着的人们,已经没有了“吃苦”的概念,耳边只有嘀哒作响的时间的脚步声。“在多少个不眠之夜以后,做完最后一遍检查,签上设计者和审核者的名字,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时,走在朝内大街上,仍然忍不住回头看一眼东四路口那几盏长明的灯。也许,就在这个不眠的夜晚,一座大桥、一条高速公路即将在他们手下诞生……”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成立于1954年的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最初的名称是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设计局,如今是一家隶属于国资委中交集团的科技型企业。在改制为企业之前,公规院曾经长期担负着全国公路勘察设计的规划和管理职能:上世纪70年代末,受交通部委托完成了《国家干线公路网》的规划;80年代末,根据交通部“三主一支持”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国家公路主骨架、主枢纽的布局方案;主持编写了《中国交通公路史》。公规院还走出了交通部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公路司司长和副司长等政府高官。许多由交通部发布的桥梁、路面设计行业规范标准和定额,是由公规院完成的。因此,他们在业内被称为“皇家设计院”,虽属“非官方言论”,但却反映了她在同行业中的实力和地位。2006年10月19日改制为有限公司,现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公规院现有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1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53人、中级职称人员116人;返聘专业技术人员5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5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公司设有大桥、道路交通、国际项目等生产体系及珠海分院、工程监理公司、《公路》杂志社等全资子公司,华达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工程勘察公司、公规路桥技术公司等参股公司及中美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规院配备有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测试、分析设备和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设备、先进的公路、桥梁勘测设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藏有数万份国内外技术文献资料、技术档案。现在公司总部已经搬到德外大街85号中交集团大厦内(德外置业大厦A座),原来的办公大楼对外出租。

半个多世纪以来,公规院紧扣时代脉搏,走出了一条光荣和创新之路,成为共和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缩影。在公规院50周年庆典时,周海涛院长满怀感情地撰文回顾了在公规院诞生的许多新中国桥梁史上的“第一”:第一部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一座装配式肋拱桥、第一座薄壁箱拱桥、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周海涛说:“今天看来,这些成就虽然已经不再那么高大雄伟,但这些仍然是我们的骄傲,因为她是中国公路桥梁设计事业发展的基石。”

北京瀚海科技大厦,注册地址在前炒面胡同33号大院,后门在朝阳门内大街上,院内拥有独立院坪、四合院、写字楼,原址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建于1958年的一栋旧办公楼,于2009年底装修改造完工,开始对外出租,团中央网络中心等单位已入住,租金价格5元/平方米/天。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投资装修并对外出租的“女二房东”是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公司,是一家集写字楼经营和科技产业集群建设等业务的私人公司,专门收集中央机关闲置的旧办公楼,内外一装修就改造成高档写字楼了,低阻进,高价在出租,二年收回装修成本。

该公司先后经营有瀚海文化大厦(原北京无线电元件九厂1958年生产车间)、瀚海海运仓大厦(解放军总后某机关办公楼)、瀚海花园大厦(原纺织部建筑设计院1953年盖的一栋破楼)等,经营写字楼经营面积近20万平方米,均属于“二房东”性质。

该公司号称拥有的企业是北京华海基业科技孵化器、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孵化器、北京神舟空间科技孵化器和北京瀚海润泽科技孵化器等四家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一个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示范基地、一家北京中心城区第一家民营留学生创业园北京瀚海智业留学生创业园。

四、前炒面胡同“水会”和消防队

前炒面胡同北面有一条死胡同,叫“水会”,原是清末时期的民间消防队,后来是民国时期警察局的消防队,负责东四牌楼地区消防,一直延续到1949年和平解放。解放后,在消防队所在地建起煤场,负责附近七、八条胡同的煤球、蜂窝煤供应。90年代初煤场停业,后来在此地建起商品房小区。

如今的北京人,知道“水会”的寥寥可数。其实,水会乃是北京早期民间自发的消防组织。

晚清时期,前门外大栅栏地区已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商铺林立,民房密集。但因其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和纸糊门窗,故经常发生火灾。苦于当时尚无官办的消防机构,在一次遭受灭顶之灾的大火之后,大栅栏地区重建时,一些睿智的商贾富户便纷纷投资,自发组建起自己的消防组织——水会。水会由大户商家牵头,串联附近的中小商户共同协商成立,选出会首,制定防火公约,各商户按铺面大小分等级出资筹备经费,每月还须按等级交纳一定数目的会费。

水会由商铺的学徒组成,平时他们在商铺各司其职,救火时由水会临时召集,身穿特制的“号衣”到现场救火,灭火后凭“号衣”领取报酬。成员中还有一些小商贩和看街人以及一些仅尽义务不取报酬的助善员,相当于今日的志愿者。水会除负责本地区的消防任务外,还要主动协助辖区以外的消防事务,一些大商号开张开业或官宦富商人家举办红白喜事,也要邀请水会参加,以防不测。因水会是民间组织,平时缺少训练,且设备比较简陋,在救火过程中,若遇小火或火势初起,经大家奋力扑救,尚能奏效;若火势凶猛,再遇大风,救火人员无法接近,只能望“火”兴叹。尽管如此,水会的收费依然可观。救一场小火也要收三四十两银子。火灾过后,受灾户还要举办宴席招待水会成员。若损失不大,元气未伤,则是不幸中的万幸,更需大大犒劳。但对于本小利微的小商小户,再经一场大火,根本无力恢复,哪里还有银子设宴招待?只有挨门叩头道谢的份了。

以前门大栅栏地区为中心的城南水会最多。如同仁堂独资兴办的普善水会就是成立最早、设备最好、实力最强的水会。其组织庞大,管理严格,水车的压水装置也多,喷出的水柱又黑又粗又高,灭火威力很大。一次皇宫失火,请普善水会前往,很快将火扑灭。慈禧太后大加赏识,封该水会为“乌头”。以后,各地水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仅城南就有崇东、公义、义善等水会,就连八大胡同的妓院也成立了水会,名曰同善水会。其管辖范围包括廊坊头条、大栅栏、观音寺街、琉璃厂一带,可见实力之雄厚。

凡商铺多而集中的地区都有水会,连40里开外的通州也有好几家水会。不过,最出名的当数城南水会。究其原因,一是城南的地理位置特殊,经常发生火灾,以至于救火救出了经验;二是有过帮助紫禁城救火的经历,受过朝廷的奖赏。

水会的灭火工具以水车为主,此外还有水龙带、激筒、挠钩、梯子、水桶和灯笼等。起初水车并无车轮,由人抬着走,后经改进才安上铁轮。水车为长方形大木柜,外包铁皮,内设水槽,水槽两边各有几个如同压水机样子的压水装置。

在首都博物馆里收藏着一辆人力消防车,是北京现存最古的消防车。使用这辆消防车的不是清朝皇宫,而是京现存最古的民间消防车,是一件珍贵的文物。该车高136厘米、长137厘米、宽68厘米。车身前后左右,各有一个巨大的铁环,是用来拴绳拖车用的。有四个车轮子,是用铁铸造的,车轮直径50厘米。该车水箱是铜质的,容水量约为1立方米。运作中得随时补水。车上有一个横杆,一个活塞,由4个人操作。把左边杠杆压下,右边的杠杆升起,把右边的杠杆压下,左边的杠杆升起,就这样反复地压下升起,一抽一压带动活塞,如此循环往复,就可激水腾空而起射向火场扑灭火灾。车身中央正上方,有一个出水口,是甩来接水龙带用。口径3厘米,扬程约15米。车身前后均以古铜雕花饰物镶嵌,古朴庄重,制作十分精良。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这辆消防车的制造厂家是“粤东广平安造”,是为国货,制作年代大约在清代晚期,大约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稍晚。故宫收藏的是平抬式,没有机动功能和转轮功能。粤东人能生产出这么精良的消防激桶,与广东与外国洋行有大量贸易外来有关,可能是与洋行合作的结果。

这辆消防激桶的主人不是皇家,二是属于同仁堂的“外城同善水会”。清朝的北京外城,泛指正阳门至永定门一带,所谓前三门外的地区,即今宣武区和崇文区的辖区,又称“城南”地区。同善总局又称同善水局,俗称同善水会,是民办消防组织,始创年代不详,旧址在前门外大乌纱帽胡同火神庙内。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迁移至王广福斜街。其保护范围,就在前门外廊的坊头条、大栅栏、观音寺街、琉璃厂街一带。在北京历史上,前门外大栅栏是一个火灾频发的,地区。最惨重的一场火灾发生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据说是义和团烧廊坊四条大栅栏东口洋药店引发的连片大火,前门大栅栏地区所有商铺全部被烧光,损失惨重,市井萧条了好几年。大栅栏地区商业房重建时,商贾富户中的有识之士,深感成立消防组织的必要,于是纷纷投资水会建设,充实消防设施。同善水会的这辆消防激桶多半是那个时候添置的。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据文史记载,1900年义和团也曾烧毁东单地区不少洋行,大火延至东四牌楼,不知道当时的前炒面胡同“水会”出动了没有。

前炒面胡同“水会”应该是为东四牌楼和隆福寺商业街设置的,投资人应该是东四地区的商贾们,像“四大恒”“永仁堂”等大买卖们肯定带头参加了。

1903年,官办的消防组织在北京成立,名曰消防科,隶属于京师警察局。至此,民办的水会自然完成历史使命。

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全线溃败于日本的严重事实,引起了中国人改革兵制的思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成立了“都统衙门”,该衙门“招募华人八十名,组成官办救火会,设备救火用具,如人力轧机(手消防泵)、挠钩、水桶等多件。”1902年袁世凯接收天津后,把从保定带来的2000名经过培训的巡警同天津都统衙门接收的千余名华捕和救火队员合并成天津巡警队,由巡警总局统辖。消防队也作为天津巡警总局所辖的一支队伍。所以,我国第一支近代消防警察队伍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天津首先建立起来的。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继天津建立消防警察队后,第二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京组建了消防警察队伍。据《内政年鉴》记载:“北平市消防队之成立,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初警务学堂附设消防科,延(请)日(本)人为教习,挑选长警专司训练,毕业后即组成消防队,分驻于内外城扼要地方,遇有火警即出场施救。”

同年,哈尔滨、成都也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据《清史稿·职官志六》载,警政司下设习艺所员外郎一人,兼消防队总理;五品警官五人,其中消防队三人;六七品警官各九人,其中消防队各六人;八九品警官十有二人,其中消防队各八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巡警部改转为民政部。至此,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了消防警察机构。

清政府在创办警政时,看到日本在军事上“专用西法制胜”,曾委派庆亲王奕匡与日本人订立合同开办警务学堂,训练巡警,并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派遣大臣赴日本考察警政状况,以资借鉴。北京消防公所曾聘请日本人为“教习”教授消防技术。

各地建立消防警察队伍后,都制定过一些章程,规定了消防警察的任务、人员要求、救火规则等事项,对规范消防警察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光绪三十年(1904年)制定的《天津巡警救火章程》是最早的消防警察章程,章程规定:“发生火灾所管段内……正、副巡官、巡弁及休息巡长、巡弁均须驰赴救护,惟现时值班巡长、巡弁不在应往之例。距失火场一里之内,无论是否该管地段……一闻警信,均须首先救护。其非应管地段之值班巡警弁兵,一俟该管官弁到后,即可自归本段。距火场一里之外,三里以内,一闻警信,正、副巡官以一人留局办事,一人驰往救护,并带领下班巡警三分之一同往。如副巡官有事,即巡弁带往即可。凡遇非常火灾(如衙署、局所、祠庙之类)须设特别警报,所有各局不值班之巡弁、巡长、巡警均须驰往。惟人数既多,尤应静候本营官长之指挥。”

又规定火灾现场的警察分为两种职能:“一日警戒,一日救护。于警界线内,不准车马及闲人闯入,此警戒之职也;保全被难者之性命及搬运之财货,此救护之职也。但人命与财货有时不能两全,则必先人命而后财货。”

宣统三年(1911年),在这一章程基础上制定的《直隶省城警察救火章程》,又规定消防器械的运用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关于消防警察的条件,要求是比较高的。据宣统元年(1909年),《广西桂林省城消防所章程》曾规定:“所长需曾在高等巡警学堂优等毕业者,或曾办消防、历练有素。消防手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并且要文义粗通,身体强健,躯干在4尺5寸以上,视听力均完全,握力能及50度,发声明亮,足力敏捷,还要有相当的保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入消防手,即曾处监禁以上刑者,营业不正者,负有重债者,吸食鸦片者,身家不清者。”

消防警察在清代末年处于初创阶段,各方面还很不完善。但是把消防列入警察系统,作为国家治安行政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创了有史以来中国消防的新阶段,在组织、纪律、训练、装备等方面都比旧式的官办消防组织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也起到了民间消防力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下面二张图片是民国时期北京警察局消防队和民国女警察的照片。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东四牌楼炒面胡同

《民众报》(北平) 民国30年6月5日报道:本市(北平)警察实施防火安全运动,连日经余兼局长指导之下,消防各队与区分局全体动员,举行防火安全,异常兴奋,市民对于火灾咸有深刻之认识与注意。昨日(四日)为实施防火安全运动第四日,保安股长于增明时在电台播讲:消防用水之设备。词意极为透彻详尽,兹将讲词志录如次:今天是防火安全运动第四天,所讲的题目是消防用水之设备。查消灭火灾,非有相当水利不可,否则殊为棘手,现在北平市消防队所设备救火机器已敷使用,惟水利尚感不足,因为自来水为消防上最关重要之工具。近以市面日见繁荣,用水日见增多,值此风高物燥之际,火警最易发生,尤其是各娱乐场所,以及学校病院工场等处,在平时要贮藏大量清水,或开挖水井,以防火灾,而保安全,藉可补助自来水之不足。现在最需要者,厥为水井,北平市河流甚少,若仅恃自来水殊有缺欠,如有时自来水机器发生障碍,势须停止供给用水,则此际无论在何处所均赖水井若干时,不加注意济渴掘井,何能有济?故大小商店、住宅均须开挖水井,已有井者,应妥为保存或修成平台井形,加以木盖或铁盖以保护之。未开挖者,应速设法。如独力难成,改为数家合办亦可。

防火和消火方法:(一)防火之准备。查防空应有防火之准备,一般民宅应备存防火用水,以水桶或缸类之物储存之,又须屯存沙土及铁钯等防火用具,至机关、会社、学校及公共场所则除如上之准备外,仍须有轻便消火器及简单消防设备。(二)消火之方法,如发生普通火灾时,该处警防班员一致合力扑救,同时电知消防队部派员驰救,制压其扩延则可矣。其烧夷弹引起之火灾,则不能直接用水扑救,若直接用水扑救反使火盛旺,并有引起爆发瓦斯燃发之危险。扑救时应尽量用沙土掩救,并用水浸透之棉被类或毛毯之物掩盖,急电知消防队以免引起延烧附近房屋起见,须对其周围注水,以期防止

解放后,北京市成立了公安消防局和消防总队。目前,北京市公安东城消防支队的办公地点在地坛滨河路,下属天安门一支队、故宫博物院二支队、北新桥支队、金宝街支队和二个消防大队,有消防官兵300多人,各种先进的消防车辆上百台(辆),还在东城区4000多个重点单位、居民社区布置了消防监控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