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游京杭大运河(中运河)上

 书香汇 2014-06-08
                                                      八    
 
  
    中运河
  
 京杭运河从微山湖湖口韩庄镇经台儿庄至江苏邳州的一段运河,韩庄运河(泇运河)经过多次疏浚整治,目前全年可通航1000吨船舶,设有韩庄船闸、万年闸船闸、台儿庄船闸三处船闸,已达到二级航道。
       中运河,从山东省境内的台儿庄,向东南经过江苏省北部的沂沭丘陵平原区,在邳县(今邳州市)运河镇穿过陇海铁路,经过窑湾,沿骆马湖西岸东南行,到达皂河镇,进入徐淮黄泛平原区,然后沿废黄河向东抵达淮阴,全长186 千米,是一条流贯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南侧苏北平原上的人工河道。     
     目前,中运河在邳县以北的北段可以季节性通航,从邳州以南到淮阴市的南段则可以常年通航。北段以南四湖为水源,南段以骆马湖为水源。
                                                                             

 
  

      台儿庄是山东省境内的一个河港,它既是鲁运河南段伊家河的终点,也是中运河的起点。从伊家河过台儿庄船闸,向东南航行6千米就来到苏南交界处的黄道桥,经过滩上镇便可到达中运河与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邳县县城(现为邳州市)所在地运河镇。
 


    1 邳县(现邳州市)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邳州位于江苏省北部,邳州城市别称下邳。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民国元年始称邳县,1992年7月7日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邳州撤县设立省辖县级邳州市,江苏省委托徐州市代管邳州市至今。邳州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区位优势明显,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与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化新兴城市。东临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1)邳州市风光
 
 

 

 
   2) 邳州运河段和京杭运河大桥
 
     

      江苏邳州京杭运河大桥是连云港——徐州高速公路跨越邳州京杭运河上的一座大桥,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南侧,横跨京杭运河与澎河,全长2577m(其中主桥长350m,引桥长2227m),该桥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于1999年7月开工,2002年10建成。大桥结构体系采用三跨自平衡中承钢管混凝土“提篮”式系杆拱桥,桥面全宽33m(含检修道)。
      该桥的建成是连徐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的基础,弥补了素有“五省通衢”美誉的徐州公路总里程少、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里程少的不足,同时也加速了该地区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聚集,从而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邳州向西经大王庙,进入不牢河,过刘山船闸、解台船闸,就可以到徐州。

     

      3)下邳圯桥遗址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水流,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司空。
 
         这是李白经过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圯桥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中饱含钦慕之情,颂扬张良的智慧豪侠。

     

       4)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邳州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坐落在邳州市区西18公里处,碾庄镇境内,系江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碾庄是淮海战役的著名战场,碾庄战斗所取得全歼黄百韬一个兵团、五个军部,十个整师共计十余万人的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整个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此战英勇牺牲的烈士,19586月,邳县县委,县人委决定并奠基兴
19602月竣工。碑体高18.5米,正面及左右侧分别镌刻着刘少奇,陈毅、刘伯承题词,背面为县委,县人委撰写的碑文。碑的下方刻有冲锋,支前、支援、胜利四幅浮雕。整个纪念馆占地96亩,其中烈士墓地36亩,此处长眠着3700多名英勇献身的烈士。

      
       2  窑湾镇
      
窑湾镇(下图中的A是窑湾镇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新沂市西南部,隶属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的交汇处,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距市区约47公里,南靠宿迁市及睢宁县,西邻邳州市,东邻骆马湖,北与本市草桥镇接壤;窑湾镇三面环水,运河流经镇域西侧,是历史上重要的水路枢纽,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苏北小上海”之称,其方位有“东望东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说。东临骆马湖,为全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湖内水网交错,岛屿星罗棋布,水草丰富,野禽蔽天,风景秀美。 

      

       
清道光年间,窑湾秀才臧纡青中了举人,后被雍正皇帝的侄儿扬威将军奕经聘为军师。臧纡青随军沿运河南巡,路过窑湾,结合窑湾地理环境,绘制了五行八卦镇区建设防御图,在护城河四周分设六大门,各大门内巷道暗藏玄机,镇区内分设九座过街城楼,与六大门遥相呼应。这一座城防建筑,吸引了江西、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浙江等省的富豪巨商,也纷纷来窑湾经营生意。明清时期,随着运河河道的加宽和老沂河的开凿,漕运和盐运业兴盛而至鼎盛,窑湾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
    
当时窑湾的店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常住人口3万余人,18个省市的商人常驻窑湾经营门面,建有江西会馆、山西会馆、福建会馆、山东会馆及苏镇扬会馆。窑湾“陆路四方辐辏,水路舟楫连绵,市井喧嚣声迅达于数里之外”,烟火万家的盛况,可与昔日上海市媲美。在民国期间,国民党政府曾两次将窑湾划定为县级市。
      1)窑湾古镇中宁街新貌
 

     
  
      1926年奉军攻打窑湾, 1939年日军占领窑湾,许多商豪巨贾,纷纷携款带领家小顺河而逃,窑湾经济开始彻底衰败。由于战乱和文革期间人为行为,窑湾11000多间古建筑遭到严重破坏,2006年据南京大学设计院汪永平教授调查,窑湾镇残存明清时代和民国初期古民居816间,共1.4万平方米。其中明清中宁街和西大街两条古街保存最为完好,不少古建筑仍留有昔日风貌,还有成片的深宅大院和幽深小巷,以及古树、古庙、古码头、当铺、会馆、布庄、酱园等。窑湾古镇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有别与周庄、同里、乌镇等镇。南京大学风景园林规划所所长姚亦峰博士认为,窑湾镇清晰的文化脉络和丰富的历史遗存,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的一个承载主题。为使古镇在现昔日风采,200810月窑湾古镇旅游开发正式启动,徐州、新沂、窑湾三级政府联合进行开发,共投入资金1.1亿多元,完成古建修复500多间,修复面积10000多平方米。完成了两条主街道青石板铺设工程和5个景点建设,并于2009101正式对外开放旅游。
20091029,经江苏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省文物局等单位组织专家多次对窑湾镇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和评审,上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窑湾镇被评定为省历史文化名镇。
  
    2)窑湾古镇西大街 


     
  
      3)窑湾古镇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窑湾西大街,据传原为唐代关帝庙。清康熙年间清兵在施行“圈田令”,被驱赶至此的山西人以关帝庙为址建山西会馆。院内有一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会馆掩映于绿树之中。

     
  
       4)窑湾古镇四合院
   
     

        5)窑湾古镇绣女楼

     

        6)窑湾古镇吴家大院

     
    
         7)窑湾古镇当典博物馆
    
      
     
      
   
      

         8)窑湾古镇甜油作坊
       清康熙年间,窑湾名医宗柏云和赵学敏,在酱油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甜油。他们将小麦熟面块放在阴暗的40多度的室内加温,7日后熟面块新生出乳黄色菌性线绒,将这些面菌块从室内搬出在风凉地方晾干,在高1米口径1米的大砂缸中央放抽篓子(“用竹丝编的圆形口长竹网筒),将发酵出来的面菌块(称酱胚子)放满抽篓,填平缸口,将10%的盐水倒满缸,酱缸内酱胚子上面撒上细盐,酱胚在缸内每日要有充足的阳光晒,夜晚月照晨露,阴暗中发酵出来的阴性酱菌胚经阳光照晒,古人称为阴阳交合。经阴阳交合210天,酱胚变化成一中新的物质叫“甜油”。酱业术语叫“秋抽油”。
    
窑湾甜油是极鲜美的调味品。它的鲜美度是味精的10倍。加入甜油的凉菜、生鱼虾等,味道十分鲜美。
    
窑湾甜油是保健食品,中医认为,甜油入肾经,可滋阴养肾、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健胃、美容的作用。              
 
     4 宿迁市
      
 宿迁市历史悠久,东晋改为宿豫县,唐时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为宿迁。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泗洪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不以成败论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史记》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为现在的宿迁。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 辐射区。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 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 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宿迁市是江苏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苏北中心城市之一。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55万,辖沭阳县(省直管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共10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458个村(居)委会 。1987年,撤销宿迁县,设立宿迁市。19967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 
宿
             宿迁市景点位置图   (注:A—乾隆行宫位置)
 
      

             宿迁湖滨新城景点图
 
 
 
        1)宿迁市风光

       

     
 
         

      

         2)宿迁城区运河段经综合整治后的新貌

      

      

       
   
       3)宿迁引湖运河大桥—— 通湖大道跨运河大桥
    通湖大道特大桥南起宿迁南绕城延伸段与徐淮公路交叉处,向北经宿蔡路、废黄路、宿支路、京杭大运河,至于骆马湖月堤处,工程全长8.626公里,路基宽25.5米。
 

   

   4)宿迁彩塑运河大桥——发展大道运河大桥
     发展大道特大桥 该大桥起点沿现有发展大道中心线向北,跨越骆马湖二线防洪大堤约400米后路线右偏,路线正交跨越京杭运河、斜交跨越六塘河后一直往前,止于女贞路。线路全长约29公里,桥梁全长约1940米,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
    
   

     
此桥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实现内外交通的快速转换,缩短市区与骆马湖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区和卫星城市(晓店)的时空距离,适应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促进并带动区域政治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
北环运河大桥——环城北路跨运河大桥(俗称二号桥)
 
   

    

   6)宿迁
宏基运河大桥——市府东路运河大桥
     该桥位于宿迁市东西主轴线上,连接宿豫区、老城区、市府新区、宿城新区,地理位置尤显突出。它东起宿豫区长江路,横跨京杭大运河,西止老城区的马陵河路,总长15公里。

    

    

 

      7)京杭运河宿迁大桥 ——黄运路跨运河大桥(俗称一号桥)
         宿迁大桥原址是宿迁京杭运河一号桥,始建于是乎976年, 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大桥设计标准较低。作为联系运河两岸主要通道,老桥30多年超负荷使用,桥梁主体结构严重损坏。加上大桥不满足二级航道通航标准,曾多次被过往船只撞击桥墩、拱肋。
   2008年8月,经有关部门检测,大桥被鉴定为严重危桥,亟需拆除重建。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9年初,宿迁市有关部门对大桥进行封闭,禁止通行,并启动了拆除程序。
   2010年2月,新大桥正式施工,经过近22个月的奋战,大桥重建工程结束,并于2010年11月8日顺利通车,同时正式更名为宿迁大桥。京杭运河宿迁大桥桥长660.6米,接线长178.158米,总长838.758米,宽26.5米,横向四车道,总投资1.3704亿元。主塔承台顶至塔顶高度为82.562米,桥面以上塔高为66米。

      
 

       直插云霄的红色“门”型主塔,巍峨壮观,64根斜拉钢索,令人震撼。主桥采用独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设计,主塔造型由南京艺术学院设计,为钢筋混凝土“门”式结构,在塔身及护栏设计上增加古典元素,使主塔富有地方特色,横梁设浮雕装饰。横梁东西两面中部“印章”处各刻有四个大字“宿迁大桥"。。而大桥下面更有长椅和圆凳,供市民娱乐休闲和健身。大桥桥墩四周“穿上”了防撞衣,涂上醒目油漆。晚上,宿迁大桥亮化美景更是美轮美奂,不仅路灯大放异彩,而且大桥南北两侧全都安装了景观灯,尤其是“门”型主塔和64根斜拉钢索上,霓虹灯交相辉映,夜色中的大桥分外迷人。

      

       8)秀强运河大桥—— 项王路跨运河大桥

     
 
     

     

       9)宿迁南环运河大桥——环城南路跨运河大桥(俗称三号桥)
     
     

     

     

     

       10)
宿迁南京路运河大桥__开发区大道运河桥(京杭运河宿迁南二环大桥)
       斜拉索大桥南浦大桥是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许多到上海的外地游客都登桥拍照留念。到明年630日,宿迁人将拥有自己的斜拉索桥———开发区大道运河桥(京杭运河宿迁南二环大桥)。大桥线路全长192公里,西与南二环相接,跨运河与东环路相连。桥梁全长602米,主桥长242米、宽20米,东西引桥各长180米。
    
大桥位于宿迁运河三号桥南约3公里处,桥型为单索面三跨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两个主塔重800 。 每个斜拉索由17根大拇指粗的钢绞绳组成,最长的65米,平均长48米,与主塔形成了一个锐角。远远望去,一根根斜拉索宛如一根根琴弦,在风中演奏着醉人的乐章。 
        

      

       11)宿迁龙王庙行宫
    乾隆行宫(龙王庙)   原名"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垄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 周围红墙,三进四院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宫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帑金修缮,故又俗称为"乾隆行宫"龙王庙行宫这一珍贵的古建筑群,在“文革”中一度遭到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198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1999年开始,共投资1000万元分别对龙王殿、御碑亭、钟、鼓楼等建筑物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恢复了“敕建安澜龙王庙”的历史原貌。OO一年六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院落内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市同春''百世怀杨',象征大清江山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兴旺不衰。虽经近三百年来风雨剥蚀,柏树、柿树、槐树、杨树仍苍劲挺拔,枝翠叶绿,其中的黄杨树(又名千年矮),进人《世界名花草大全》。 有意思的是行宫中东,西宫格局的微妙差别, 东宫院子中的地面比西宫高出20公分, 从东宫出来上两个台阶便可以到正道上, 从西宫出来却要上3个台阶才可以到道上, 东,西宫房间摆设也差不多, 但是东宫的房间比西宫宽畅约有30公分。

      

           乾隆行宫入口处的牌坊
     
      
   
          乾隆行宫-龙王庙平面图
       龙王庙行宫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整体呈长方形,内外宫墙。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清晰,错落有致。自南向北,整个建筑群分为六大部分。
 
      

           乾隆行宫-龙王庙的入口——  坐东面西。
 




             庙前的“海晏”坊   从入口门进来有一个小院,进入海晏坊后,到达山门前的广场。
 

 
            庙前的“河清”坊   与海晏坊相对而立,中间是山门前的宽阔广场。
 


         古戏台  在广场最南端为古戏楼,坐南向北。 挂的匾额是“奏平成
 
 

             龙王庙山门  它又称禅门
 

 
            龙王庙山门    山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七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
 

 
                                    鼓楼   在御碑亭的右前侧。
     


                                       钟楼  在御碑亭的左前侧。
 

 
        御碑亭   在第一进院落的中心位置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庙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和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整个御碑亭的设计,造型大方,凝重端庄,充分显示了皇家建筑的特点、风格以及独有的艺术魅力。
 
 

                                       乾隆御碑   “文革”时被凿坏
 
 
 
         仪殿(又称怡殿),悬挂“法雨慈云”匾,殿内塑手持鞭、锤、锯、凿,杨、柳、杜、孟四位水神的坐像。
       
      

         殿里的扬、柳二位水神像
   
      

        殿里的杜、孟二位水神像

      

         
     龙王殿   在仪殿的北侧是龙王庙行宫的主要建筑龙王殿。它 面阔七间,进深九檩,重檐歇山顶,六色琉璃瓦覆顶,额枋高悬“福佑荣河”鎏金匾。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结构严谨,装饰华丽,金碧辉煌。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均在这里朝政议事,敬神祭祖。
 
  
 
                   贴金的东海龙王塑造像  
 
 
            
           禹王殿—— 乾隆寝宫,始建于明末清初,原名“草堂庙”,康熙1684年南巡至此为治洪灾,将其扩建以敬大禹。乾隆南巡时,有
       次驻跸于二楼,故称乾隆行宫。1959年改作粮库拆除二楼,2003年恢复原状。是整个行宫里等级最高的建筑。
 
 
 
                      殿里重塑的贴金大禹塑像                 
 
 

       百世同春”和“百世怀杨”    禹王殿前院内种植了柏、柿、桐、椿、槐、杨六棵树,取其谐音,寓意“百世同春”和“百世怀杨”。
 
 

        12)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拔山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它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者,下项人也,字羽"。下相县,为秦汉时建置,后经历朝代更迭,屡易其名,至唐代宗时由宿豫改称宿迁。
  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自幼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他少年时就志向远大,身材伟岸,膂力过人,相传双手能举起千斤大鼎。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是农民起义军中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人物。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他力举义旗,大破秦兵,率诸侯入关,杀秦王子婴,焚咸阳,自称西楚霸王,威风不可一世。但在与刘邦楚汉相互争战中失败,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羞渡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
       项羽死后,刘邦筑墓地把他安葬在河南河阳县谷城西面。在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项王自刎地方),建有项王庙。刘邦和项羽,虽一成一败,但成败不足以论英雄。对于项羽悲壮短暂的一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歌颂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充分肯定项羽的功绩,说项羽:"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在战场上勇猛异常,"嗔目叱之,"敌"目不敢视,手不敢发",而平时却"见人恭敬慈爱","人若有病,涕泣分食饮"。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
  项王故里原来有坊,有庙,有僧人照管。历史悠悠,历经沧桑,至清初坊毁庙圮,僧人他去,仅剩庭院中斜立着大槐树一棵和因它而得名"梧桐巷"的古桐树数株。古槐树相传为项王幼年所植。据说原来的树干已死,这是从根部重发的,现在重发的树干已很庞大,须三、四个人方可合抱。古槐西北角有一石碑,高6尺,宽2尺,上面镌刻"项王故里"四个大字,此碑为康熙四十年(1763年)知县胡三俊所立。当地群众传说,立碑处即为项羽出生地。项家的门是向西的,因之石碑也面向西。
 
             项羽骑马青铜像   正门口高达9.9米的中国第一项羽青铜雕像。

      
  
              项王故里碑——进入项王故居
           石碑,高6尺,宽2尺,上面镌刻"项王故里"四个大字,此碑为康熙四十年(1763)知县胡三俊所立。
 
      
 
        这块碑毁于“文化大革命”,这是复制品。在为秦始皇翻案浊浪翻天的日子里,推翻暴秦的项羽当然是不讨喜的,加上他的没落贵族身份,更需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毁掉他的纪念碑是天经地义的“革命行动”。
 

            项王故居   匾额是溥杰所书。
  
       
  
              英风阁——取“英风长存”之意。英风阁匾额为赵朴初题写。
       1935年,宿迁县长张乃藩,邀请乡绅商董举办菊花会,以馈菊赏金名义集资,在原有基础上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集史册项羽传记、前人诗文、时贤题咏、陈列悬挂,供人观赏。庭院四周,植垂柳、松、竹、桂、菊各种花卉。室内琳琅满目,助人雅兴;院内清香四溢,沁人心脾,真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外地来宿人士都要到项王故里观瞻。当年英风阁两侧有一联;鸿门垓下,大英雄,哪关成败;骓马虞兮,真情种,不易生死。"横批:"英雄情种"。还有诗咏道:"亭亭古庙峙河津,过客争看西楚人;霸业已随流水去,王名不共晚山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物保护,制定方案,拨发巨款,组织专人对项里进行修复扩建,到目前已具相当规模,可谓今非昔比,蔚为壮观。

       

             英风阁前面有霸王鼎——铸于1996年,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8吨,鼎上铸铭文,记叙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古朴壮观,气势雄伟 。相传项羽能够力举"千斤"鼎。

        

              英雄盖世项羽塑像—— 英雄盖世 匾额为林散之题写。
        中院以英风阁为主体,阁内为项羽高大塑像。四面墙上嵌着反映项羽生平十二幅浮雕,如项羽举鼎、吴中起兵、破釜沉舟、巨鹿救赵、鸿门设宴、垓下突围等等。

        

             项王手植槐    相传为项羽当年手植古槐,虽经历二千多年风风雨雨,树貌奇古,枝干苍老,但仍枝繁叶茂,蓬勃挺秀,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被美国一位植物学家喻为"天下第一槐"。

       

     
 
      13)宿迁刘老涧三线船闸
     宿迁刘老涧三线船闸工程2008年9月26日通过交工验收并正式通航,这是继淮安、淮阴、宿迁、皂河这4座三线船闸后,苏北运河上新增的第5座三线船闸。刘老涧三线船闸位于宿迁市宿城区境内,工程于200512月开工,概算总投资2.48亿元。刘老涧三线船闸的顺利通航,将有效缓解船舶在刘老涧船闸的待闸、滞留状况,对减轻整个苏北运河的通航压力,进一步提升苏北运河作为北煤南运水运主通道的功能,促进苏北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 )泗阳县风光
       泗阳地处江苏省宿迁市东部,南濒美丽富饶的洪泽湖,有“平原林海,世外桃源”之美誉。2003年,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意杨之乡”称号,先后于2005年、2007年、2010年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杨树节。泗阳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县史,南北文化在这里融合。泗阳曾是两千多年前西汉泗水国都邑,五代王陵星罗棋布。2002年,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对泗水王陵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
     
泗阳历史悠久,距今年已有县级建制2233年,西汉时期曾两度封王,史称“泗水国”,前后历时134年;同时也是中国八大名酒洋河大曲的发源地、中国唯一的“杨树之乡”。现有县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总人口103.3万。
 

 泗阳古今名片是“泗水古国、美酒之乡、杨树之乡”。泗水古国:公元前113年西汉王朝在泗阳设立泗水国,封刘商为泗水王,留存六代123年,公元26年又封刘歙为王,在泗阳两度封泗水王,与徐州的楚王、扬州的广陵王,并列为江苏境内的三大诸侯王。美酒之乡:泗阳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洋河酒发源地,已有400多年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国际名酒”称号及金质奖章,1979年荣获“中国名酒”称号,跻身全国八大名酒之列,2012411日洋河股份3万吨名优酒技改项目压窖投产。

 



     (1) 泗阳骡马古街
       
刚刚建成的泗阳骡马古街,整体设计为明清建筑风格,与城西仿汉泗水古城、泗水河景观带和城东景观带、城南平原森林景观带连为一体,构成了从西到东、从秦汉到明清再到现代的时空走廊。该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占地35.8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街坊以水为灵魂,以一条清流的水渠作轴线,创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氛围。整体建筑风格以简洁的现代手法来组织古典的建筑形式和符号,力求体现出江南民居的细致和婉约。建筑色彩上采取传统的“黛瓦粉墙”,尽显古朴之意。成为泗阳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泗水阁
      泗水阁,坐落于泗阳县城运河风光带,扎根于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北岸,被誉为“苏北黄鹤楼”。泗水阁主体7层,高56.4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夜幕下的泗水阁,通体金碧辉煌,光华璀璨,不仅完美再现出汉唐王朝的雍容尊贵,更成功诠释了泗水文化的古典神韵,引得众多游人驻足兴叹、流连忘返。且看苏北夜色,风景这边独好!
 
 
  


 
     (3) 中国杨树博物馆
    为展现杨树历史,传播杨树知识,弘扬杨树文化,泗阳县人民政府于20056月兴建了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全国、全球唯一的一座以杨树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该馆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200810月,由泗阳县人民政府与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对原有的杨树博物馆进行了扩充改建。改建后的杨树博物馆展览面积1443平方米,分为杨树起源、国际杨树、杨树生命、中国杨树、杨树与泗阳、工艺与文化、栽培利用、多媒体演示等9个展厅,主要展示杨树引种暨良种繁育资料和实物、杨树文化资料、杨树培育成果以及杨树制品等。中国杨树博物馆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被市摄影家协会评为平原林海婚纱摄影基地。
     
博物馆位于泗阳县农场境内,紧邻泗阳县城,距离宿迁市区60公里,属人文风景旅游区。

 
     

 四棵高大挺拔的中国意杨王    馆外的这四棵参天大树就是目前被誉为"意杨活化石"的四棵“中国意杨王”。四棵均为1976年栽植,但为不同品系,前面这两颗为214杨,中间是72杨,最南边那棵是69杨.最大的是中间这棵72杨,石碑上记录的是05年的测量数据,目前它的单株活立木材积为17.5立方米,身高46米,胸径1.18米,经专家证实,它的树龄和高大都是国内外罕见的,见证了我县和全国的意杨种植史,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杨树之乡:泗阳在全国最早成功引种南方型杨树,是中国林学会唯一命名的“中国杨树之乡”,建有国家4A级景区、全球唯一的杨树博物馆,拥有全国平原地区之最的47.8%森林覆盖率,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杨树节,是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建设模范县、最佳生态宜居县。
 
      (4)泗阳三线船闸
     泗阳三线船闸地处泗阳县城东郊,位于京杭运河徐扬段中最繁忙的大王庙至淮安航段上,是苏北运河自蔺家坝船闸而下的第7个梯级船闸。工程概算总投资3.14亿元。  随着泗阳三线船闸顺利建成通航2009519日正式通航),京杭运河宿迁段内4座梯级船闸全部扩建为三线船闸,整体通航能力可提升50%以上,过往船舶待闸时间可从原来的2-3天缩短为2-3小时,大量船舶堵闸积压现象有望根本消除。这对提升整个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进一步发挥京杭运河南北水运主通道作用、促进宿迁及广大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京杭运河泗阳段风光带
  
     
 
        (6)泗阳大桥
       泗阳大桥位于泗阳县城南面,成功的连接了京杭大运河南北两岸交通。是千里京杭大运河上第一座红色、A型、斜塔斜拉桥,也是中国第一座红色斜拉桥,也是泗阳新的地标工程、门户工程,更是泗阳“跨过大运河、拥抱洪泽湖”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之一。泗阳大桥原桥于1977年建成通车,2009426日下午成功爆破拆除,结束了其30年的历程,新桥于2009828日开工建设,2011629日正式建成通车。桥塔横梁镶嵌的“泗阳大桥”四个大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亲笔题写。
 

      

       泗阳大桥全长667.08米,宽26米,双向四车道。项目按照城市A级公路桥梁标准设计,总投资1.34亿元。主桥选用独塔双索面斜拉结构,由于呈5度的倾斜角,对施工、检测的要求非常高。全桥共60根斜拉索。桥塔状若大写英文字母A,高84米,命名为“时代之门”,具有开启新时代的寓意,通过这一“时代之门”将泗阳迎宾大道、城厢古镇、明清骡马古街、县城老城区、新城区有机串联在一起,连成了一条完整的历史文化轴线。她见证了泗水古国的繁华与变迁,更昭示着泗阳建成全面小康、跨入全国百强的美好未来。大桥整体设计体现出古朴与现代、婉约与刚健的特色。大桥上,刚健有力的“拱门”主塔,与骡马古街上的巍巍宝塔等古建筑遥相呼应。简洁明快的拉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7)京杭运河泗阳闸桥
    
京杭运河泗阳闸桥及接线改造工程所有主体工程及主要扫尾工程全部完成,于2013年度74日全线正式通车。
    
该工程被列入全省路网连接线的重点工程,也是目前泗阳单体最大的交通工程,创造了“一个唯一”、“一个最长”和“一项刷新”的优异成绩。运河泗阳船闸公路桥是千里大运河上唯一连续6座钢桁梁公路桥,由6座单体长50米、重约375吨,总重达2250吨的钢桁梁吊装而成,共使用3.6万枚高强度螺栓进行铆接;古黄河桥是苏北地区最长的连拱景观桥,全长464米,由56个桥拱相连,桥梁栏杆材料为大理石,每个护栏立柱安装1个小石狮,482个小石狮形态各异,蔚为壮观;运河节制闸桥是泗阳县借助南水北调工程契机,争取省水利厅提前实施节制闸扩建工程。20132月底老闸老桥实施拆除,同年620日新闸新桥建成,实现了百天内拆老闸老桥、建新闸新桥,变不可能为可能,刷新了全省水利系统此类工程的建设记录。
    
该工程南连淮徐高速泗阳出口、北接325省道、宿淮铁路泗阳站,是泗阳县主城区南北交通的主通道,全长约2.8公里。整个工程共拆除沿线9座频危老桥,从南到北新建古黄河桥、第二抽水站桥、节制闸桥、第一抽水站桥和一二三线船闸公路桥等5座桥梁。路桥建设宽度均为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总投资约2.6亿元。
      

      (8)泗阳天后宫主殿
   
 泗阳天后宫,俗称妈祖庙,亦称闽商会馆,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因为泗阳众兴镇作为漕运要冲,是官家、商人、漕帮船家行船走马的歇脚之地。他们在水道上经历风险,都有祈祷企盼的需要。当时,泗阳商贸发达,四面八方的客商汇集聚拢,有福建人在骡马街西建宫供奉海神,是闽商发展商务的聚会之所,也是他们祈祷祭祀之庙堂。
   
 
  
        每年四月初八,泗阳的百姓便会成群结队到天后宫进香、祈福。天后宫现为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经政府批准,正式成为佛教弘法道场,住持为南京玄奘寺住持传真法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