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的偶像

 真友书屋 2014-06-08



有人问金庸:「古今中外,最佩服的人是谁?」查先生近乎冲口而出的答道:「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吴清源是当代围棋大师,生于1914年(还有不到两星期就100岁了)。7岁学棋,13岁时国内已经难逢敌手,及后远赴日本(当时围棋水平最高的地方),称雄日本棋坛数十载,获誉为「现代围棋第一人」。


吴先生之为人推重,在于其改变了围棋的着法。在其之前,日本围棋界有「金角银边草肚肠」之说,着重边陲而忽略中央。又因为师门传统,某些位置(如三三路)被视为禁手,不准下子。但吴先生不理,他和日本棋手木谷实,共同研究,并创出一种新的布局体系(新布局法),主张笼罩全盘而不是固守边陲,让棋手思维从数百年的传统中得到解放。


吴清源不为胜负求创新


尽得前人所学,当然是高手,但真正的大师不单学前人,还要能别出心裁,独创一格。巴菲特将格拉罕的「护城河理论」,从有形的数字(价值比对价钱出现巨大折让),发展到无形的领域(如受保护的行业、傻瓜都能管理得好的生意模式等等)。彼得林治的「逛超市买股票」投资方法,也是论前人所未论及。


过去数十年让港人赚钱最多的,是地产、银行、保险业股份。到近十年最为投资者熟悉的仍是内房、内银、内险。但如果只会用过去经验来思考未来,岂不是容易囤于固有框架,而错过许多机会(如科网、医疗和濠赌股份等等)。


科技革新、投资环境转变愈来愈快,未来只会有更多新的行业进入投资者眼帘。在投资知识愈来愈普及、全球化竞争愈来愈厉害,投资获利只会愈来愈难。投资者只有灵活运用所学,懂得从过去赚钱股份中归纳出优质股份的特质,才有机会在下一波浪潮中获利。(哪些科技会愈来愈普及?哪些行业会被取代?那些行业又能从中受惠?)


金庸推崇吴清源道:「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围棋这个以争胜负为唯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吴先生后期的弈棋不再以胜负为务,而寻求在每一局中有所创造,在艺术上有新的开拓。放眼今日中日棋坛,能有这样胸襟的人可说绝无仅有。」


具智慧胸襟才成功


近日股市只是较沉闷,成交较少,让部分投资者觉得不耐烦。这个难道便是追求财富的合适心态?蔡东豪兄概括过,成功的投资者有三个共通点:谦卑、寻真的好奇和绝佳的心理素质。巴菲特给世人的印象,除了财富,也许便似是智能的象征。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先是一个具智慧胸襟的人,然后才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太多专栏讨论该买甚么,却甚少有人讨论买入后的投资过程。格拉罕《证券分析》一书的序言写道:「价值投资虽是人人可学,但忍耐、自律、讨厌风险等价值投资者的特质,才是获利关键。」


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遇上好股票,也难以抵御市场上的诱惑和恐惧,而坚持持有手中的优质股份。过去25年煤气上涨了不少,但受惠者有几多?即使明确指出天然气股份会是未来的煤气,又有多少人能持有一年以上?市场上并不缺乏好股份,但长期缺乏具有智慧胸襟的投资者。(话时话,公用事业(包括天然气)比重愈来愈高的长实几时先肯跌些少?)


投资过程应为「不着紧」


胸襟不是说要忘记胜负,也不是如老好人般的谦让,而是不被胜负和短期赚蚀所羁绊。犯错是投资过程一部分,太在意输赢反而会让人忘记买入原因。下棋和投资都需要「着紧」,但下棋和投资的过程中都需要「不着紧」。如何拿捏中间的分寸,是值得投资者在长假期中再三思考的题目。(郝承林/香港《信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