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亲有道 魅力永存

 新虞舜客 2014-06-09

 

 
 

悦亲有道 魅力永存

——《江南第一庙——曹娥庙专辑》序 

章永志

虞山源远,舜水流长,深厚的虞舜文化底蕴,孕育了代代勤劳贤良的上虞子民。其间贤人辈出,史不绝书。虞舜身体力行,崇尚孝悌,勤政为民,泽被华夏,成为后世标榜孝道的典范;东汉的曹娥悦亲有道,侍母至诚、投江负父的孝举,千古留芳。为彰显曹娥孝行,人们以各种方式来纪念她,尤其是曹娥庙,以其殿宇恢弘及雕刻、壁画、楹联、书法“四绝”闻名于世,享誉中外。置身于金碧辉煌、流光溢彩之艺术殿堂,亲眼目睹精美绝伦、品位高超之雕画书联,真切感受厚重凝练、万世留馨之孝思氛围,不由得生发自肺腑之感叹:“江南第一庙”,果然名不虚传。

“百行孝为先”。悠悠历史长河,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熠熠生辉,世代传承,绵延不断。远在上古时代,“孝”字即见诸于甲骨文,其最初字形似“老”如“考”。有人据形释义,盖寓处世为人,善待在世“老”人、敬奉过世先“考”(考,指已故祖先)之意。而后,历西周、春秋战国而汉、明、清、民国,诸子百家,莫不视孝为人伦大道,广为传诵;历朝历代,据以沿袭演绎,久而嬗变成为由家及国、由孝及忠、“以孝治天下”之一整套宗法伦理观念。显然,此等伦理道德观念之衍生、发轫,有其特定之时代背景和深厚之群众基础。先人重孝崇孝,既出于维系家庭、家族关系之需要,更出于对那种家和国兴、世风文明、社会安定、美好现实生活之向往和追求。至于旧时代统治阶级鼓吹孝治,标榜愚孝愚忠,这是对传统美德“孝”的本意的违背和歪曲。时至今日,孝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孝文化作为虞舜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前进之步伐,同样经历着继承、扬弃,倡导、完善的过程。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人们对孝也有了全面而崭新的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举国上下,“三爱”、“三德”教育深入开展,尊老敬老蔚然成风,文明之花遍地绽放,新时代的孝子、孝女大量涌现,传统美德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实践证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崇孝之优良传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受时代局限,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某些人为因素,流传于民间、见诸于典籍之史料,内容良莠不齐,精华糟粕并存。市政协文史委编撰的这一《专辑》,本着“尊重历史”原则,兼收并蓄有关基础史料,旨在让读者了解其原貌及沿革,参阅借鉴,以利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借鉴历史,贵在推陈出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弘扬孝文化也必须“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我们深信,孝作为炎黄子孙万世不竭、赖以安身立命之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为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

设增光添彩,谱写孝文化之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