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报》评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杏坛归客 2014-06-09

《中国教育报》评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中国教育报》评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浙江卷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字数不少于700字。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凸显三大亮点

传递核心价值观 贴近考生实际 加大思维力度

 

    ■本报记者 高靓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随着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作文题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今年的作文命题有哪些特点?着重考查哪些能力?对语文教学有何导向?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

    据专家介绍,2014年全国共18套作文题,从写作试题命制的思想和能力导向分析,体现三大亮点——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突出时代精神,有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例如,全国大纲卷作文题‘农民工与医药费’,取材于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新闻当事人老王和医院以及老板之间诚挚信任、互敬互助的关系,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引导考生从积极角度去认识和谐社会对‘中国梦’寄予的期望。”专家指出。又如,湖南作文题,直接以央视最新报道的“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弘扬坚定信念,鼓舞顽强斗志。

    此外,全国卷一作文题“给动物喂食”中有关“法治”建设的探讨、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中有关“自由”的思辨,以及全国卷二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北京作文题“老规矩的新思考”、广东作文题“老相片与数码照”、辽宁作文题“霓虹灯与繁星”等,都是对“文化传承与现代化”、“高科技与当代社会”、“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等问题的思考,都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所做的选择,既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的教育功能,又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贴近实际,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出真我风采。

    例如,江西作文题延续去年直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取材的特点,要求考生针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谈体会、说见闻、进行反思;又如浙江作文题“大学的门与路”,希望考生在高考现场写下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及想象;再如江苏作文题“青春与不朽”,力图把握学生正值青春期的特点,引导考生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现实、关注人生、珍视生命。

    专家认为,这些作文题的基本立意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引导学生真实表达情感,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的努力。

    第三,加大思维力度,强化材料内容、含意的广度与深度,让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能尽量发挥其写作才能。

    全国卷二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安徽作文题“剧本改台词的争论”、湖北作文题“山脚、山腰与山顶”等,都在创设论辩情境上下功夫,力求引领考生充分展开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进行反向思维,更全面、更辩证地探究问题,表达思想。

    专家特别指出,今年事理类材料作文题增加到了五则,而且在以更简洁的笔墨涵容更深邃的思想方面付出了不小的努力,以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为代表的这类试题,力图引导考生直面自由、限制、选择、自我与世界等既是思辨的、更是人生的命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18套作文题都是材料作文。专家指出:“材料作文将阅读和表达联系在一起,拓宽了题目的切入口,让学生讲话不千篇一律。作文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进和完善,已经渐入佳境,并且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老师再像过去那样让学生背若干篇文章,套作作文的方法已经失灵了。”

    专家表示,试题在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的同时,如何提供更多的立意角度、加大试题的区分度,还应引起重视。此外,事实类材料的叙述如何更简明易懂,以便考生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立意角度,也是命题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全国卷:“山羊过独木桥”给考生较大思考空间

《中国教育报》评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点评人:陕西师大附中资深语文教师杨林柯 

    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比较有意思,和200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双赢的智慧”有交集,而且暗合了“制度改革”,考生可以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入笔。

    首先,可以思考“规则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希望规则能够鼓励“合作的双赢”,而不是鼓励“排挤的双输”。比如,题目可以写“规则与人性”、“生活是不能预设的”。其次,可以联系升学与高考的“独木桥”现状去写。高考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应该是有人性的竞争,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合作共赢,而不是相互排挤,可以写“竞争与人性”。再其次,也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去写,“如何对待出格者”、“出格可能是一种创新”、“创新需要制度保护”,等等。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检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奠基于精神自由之上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什么是“好”的作文题?首先,它是和学生的生命有关联的,不能凌空蹈虚;其次,它能够点燃学生的思想,让更多的学生有写作的热情,而不是过多猜测命题人“让我写什么”。再其次,它应该是开放的,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在表述上也应该是清晰的,不能含糊其辞。最后,它应该关注现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网上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着‘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这个题目就很好,既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考,又能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假如一个题目就是要学生证明某个“公理”,比如“苦难或不幸让人成功”一类,这其实是命题人的观点,而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证明它正确,也是一个伪真理,因为它把苦难“泛道德”化了,特殊的苦难造成了特殊的成功,但普遍的苦难却绝对不可能有普遍的成功。(本报记者 纪秀君 采访整理)

 

北京卷:“老规矩”彰显平易而丰厚

《中国教育报》评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

    今年北京的作文题出得很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设计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情景,看上去很平易、很亲和,有助于消除考生的恐惧和紧张。

    第二,有北京地方文化特色,规矩是文化的、历史的,它要求我们思考当地的文化习俗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第三,巧妙地处理了放和收的关系。放,体现在“老规矩”非常多,文化、传统、习俗与老规矩都有内在联系。考生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写出的文章就可以有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正所谓“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收,体现在考场作文必须有限制,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写,这样不利于评卷。题目明确提出,“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指向非常明确、毫不含糊。

    第四,很好地处理了小和大的关系。猛地一看,“吃菜不许挑”,“笑不露齿,话不高声”,都是生活中的琐事,这些老规矩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和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旋律是一致的。我们现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融化在老规矩里,它以一种人们非常容易接受的方式,口口相传,化为行动,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形象。生活习俗、生活习惯、礼节、个人修养有助于创建和谐社会,使优秀的传统回归,凝聚正能量。

    第五,能够满足选拔人才的需要。虽然这篇文章看似简单,谁都能说几句,但立意的深浅、雅俗,区分度很大。如果考生只停留在极表面的层次上就事论事,一眼就能看出来。要写好这篇文章,一取决于表达,二取决于积淀,三取决于思考的深度,而积淀和思考都取决于读书。

    总体来说,2014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无疑是一道平易而丰厚的好题,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如果高考作文命题在名著阅读引领方面能够大有可为,无论对语文教学,还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那真是功莫大焉。(本报记者 高靓 采访整理)

 

上海卷:“沙漠与自由”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

《中国教育报》评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点评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郑桂华

    上海卷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也是近年高考作文题的趋势所在,与社会对高考语文试题的期待一致。自由不自由,这是一个母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基本命题,有较好的导向。

    有媒体认为上海卷写起来有难度。我觉得今年的上海卷关于自由与不自由的作文题沿袭了2011年(过去与不会过去)、2013年(重要与不重要)的二元对立模式,考生应该比较熟悉。不过,材料中没有具体情境为背景、也没有出处,只说“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可能为考生找到着力点增加了难度。

    今年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取材广泛、材料处理的弹性大,容易承载命题人的多种命题意向。注意避免单向度的、有预设观点的题目,给学生留出多元思考的空间。近年的考题中,很多采用二元冲突模式,就是这种考虑的体现,但二元对立题目的命题难度偏高,有时候并不容易把握。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趋势。近年来,高考对写作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强调真实写作,话题实在,真情实感,反对空泛的抒情,也不抽象地主张创新。第二,开放与个性,不预设观点。比如,同样讲“人与人”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题目是“在同一片蓝天下”,2008年的题目是“他们”。第三,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的层次,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等。

    有人说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我认为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当今时代的人才培养对语文的要求是什么?一个是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能力发展,一个是个性、精神成长。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交流的兴趣并教给他们具体的阅读和表达技能。了解大致命题方向和评价原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但是有的教师很重视考题研究,每年高考后都做命题分析,然后针对性训练,还要根据近年命题情况对来年进行预测,我觉得这样就把力气用偏了。 (本报记者 高靓 采访整理)

 

广东卷:有思辨性但仍处于“小时代”

《中国教育报》评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点评人: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

    作为一名在高中进行过10多年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实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高中生的语言思维应该从“感悟性”思维向“思辨性”思维发展,最终走向“研究性”这样一种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能力和素养。 

    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具备两个标准:一定要考查思辨性的语言思维能力;写作过程一定要体现出较长的读书计划、读书经历和沉淀下来的文化教养。

    今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表面上涉及这样一些关键词:照片、记忆、数码、网络等,但本质上却是新与旧、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等的对比关系的思辨。从考查思辨性语言思维这一角度来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确实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如2009年的“常识”,2011年的“回到原点”等。 

    “美国高考”SAT考试作文题,“辩证关系”是贯穿始终的,比方说,涉及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辩证关系、人在固有文化或思维中的突破能力等。比如,有一年的作文题目发起关于“做事应该挖掘创新因素,还是按照规则去做”的讨论。这样的命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能给高中课堂输送思辨分量。 

    我们知道,“美国高考”SAT考试作文题,同样也有“指挥棒”的作用。为了“应试”,美国高中学生从中学起就给自己列出长长的读书计划,涉及妇女运动、黑奴文学、南北战争历史等小说以及人物传记,成为他们的“必读物”,因为作文题目往往摘选自这些作品。

    反观我国,作文题也需要反映出学生广泛的阅读视野和深邃的阅读思考,而不是看看“时文”选粹、做些写作训练就能完成一篇作文。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假如中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仍然处在一个“小时代”,那我们怎样才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呢?(本报记者 纪秀君 采访整理)

 

http://paper./zgjyb/html/2014-06/08/content_418555.htm?div=-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