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华“煤化工帝国”窘境:煤制油核心技术缺失

 识途斋 2014-06-09

是最为坎坷的,前后与沙索合作长达10年,但近期沙索退出,神华转而选择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技术路线。至于退出的原因,陈亚飞说,沙索技术要价高、还要中国政府的承诺,并提出占一定的股份,而对于股份比例一直未能达成协议,而且使用国外的设备比国内的昂贵。据悉,沙索在北京的办事处已经撤销。

  神华鄂尔多斯18万吨间接煤制油项目也在进行之中,其他的煤化工产品,比如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甲醇等也在积极推进。“这些煤化工的技术都是贯通的,在市场和政府都淡漠的时候神华力挺煤制油,并趁机迅速占领市场,神华又舍得花钱,所做项目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新型煤化工,形成了规模效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做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煤化工帝国’。”

  但紧随而来的是又一轮的质疑声,这一次剑指央企的软肋——垄断。“从国家的利益上来讲,多元化应该是好的,但是作为一个原来已经掌握了一些资源的企业搞多元化就会被认为触角伸得太长。”上述与神华有过合作的煤制油专家如此说道。

  的确,“三桶油”的格局早已形成,并在大众眼中构成了固定而又相互制约的模式,一旦神华煤制油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可能会影响这种平衡。采访中,“三桶油”也表示会介入煤化工领域,但暂时并未考虑煤制油。中海油新能源首席科学家肖钢提出,“煤制油对煤炭的要求很高,不是什么煤都可以用,石油公司没有合适的煤矿,做起来就比较蹩脚,但我们一直储备了相关专家。”

  据神华介绍,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对煤种的要求非常高,当初,神华做了很多试验,最后发现只有极少地方的煤品可以直接液化,比如黑龙江、神东,神华用的是神东的煤,运来后还要进行洗煤等工序。

  既然“三桶油”暂时不来争市场,各煤炭企业显然无法与神华一争高下。擅长做坑口发电的中煤集团在煤化工领域的介入本来就少,一些地方煤炭企业如兖矿、山东能源、伊泰、兰花等虽然纷纷推出煤制油项目,但始终无法与产煤量高达4亿吨的“煤老大”神华集团相抗衡。这一背景下,一家独大、第二阵营簇拥的格局正在慢慢形成。 
   

|<< << < 1 2 3 4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