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罗汉

 淡定之妙湛精舍 2014-06-09

五代时对罗汉的信仰开始风行,并有值得注意的发展。由十六罗汉演变为十八罗汉,主要是从绘画方面促成的。当时画十六罗汉像的画家也有加绘两人的。有人推论说,原来画的大约是《法住记》的述说者庆友尊者和译者玄奘法师。这种设想可能符合最早的事实,但时日久远,难以明确考证。

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东坡得之于儋耳,题了十八首赞(见《东坡七集》后集二O),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东坡自海南归,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七为庆友尊者,第十八为宾头卢尊者,即第一位尊者宾度哕跋罗惰阁的重出(见《东坡七集》续集十)。苏氏所得的张玄画是从民间来,这可能表明这种图当时已很普及,张氏累世所画的也不在少数。据苏氏所记,这幅图颇有生活情趣,每个罗汉均有童子、侍女、胡人等十二人作陪衬,颇类世俗画的“燕居图”。贯休的画我们在十六罗汉条已有介绍。苏东坡是深明佛学的人,他把第十八位罗汉称为宾头卢尊者可能是照抄当时流行的说法,也可能是基于夷夏观念,不愿把中土的玄奘法师与十七位外域的尊者掺合在一起。当然也不排除苏东坡不知“宾头卢”系“宾度哕跋罗惰阁”的异译的可能。宋绍兴四年(1134)江阴军乾明院罗汉碑于五百罗汉尊号前列十八罗汉尊号,也是第十七庆友尊者,第十八宾头卢尊者。

十八罗汉

但宋咸淳五年(1269)志磐撰《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关于供罗汉力辟前说,认为庆友是造《法住记》的人,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异译;应当是迦叶尊者和军屠钵叹尊者,即是《弥勒下生经》所说四大声闻中不在十六罗汉内的二尊者。这种说法把四大罗汉和十八罗汉以住世为环节联系起来,言之有故。若承认十八罗汉有典据,取志磐之说,便可以自圆其说。

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造的十六罗汉像,是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刻。若从宋人在烟霞洞补刻一僧一布袋和尚来考察,布袋和尚即五代时明州奉化县释契此,传为弥勒菩萨化身,另一僧也应是汉地神僧。据《天台山全志》卷十载宋淳化中( 990-994)天台山广严寺道荣习禅定,灵异颇多,人以罗汉目之。既人灭,人有见于寿昌(寺)五百应真位者。烟霞洞的僧像或者就是此人。

西藏所传的十八罗汉,是于十六罗汉之外加上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这些传说也都是从汉地传去的。当西藏朗达玛王(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破坏佛教时,西藏六位大师来到西康,见到当地各寺普遍绘塑十六尊者像,特别是卢梅、种穹大师摹绘了圣像,迎到藏中耶尔巴地方。这便是著名的耶尔巴尊者像。后来陆续传人汉地各样传说而增加了二像。据说达磨多罗(法增)居士是甘肃贺兰山人,因奉事十六尊者而得感应,每日都见有无量光佛出现于云中(见五世达赖著《供养十六罗汉信仪轨》)。他常被画为背负经箧的形象,身旁伏有卧虎。但至今在供养仪轨中还只是十六尊者。

到清朝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应是降龙罗汉,即嘎沙鸦巴尊者(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即纳答密喇尊者(弥勒尊者)。降龙伏虎是后世传说。苏东坡《应梦罗汉记》说,元丰四年歧亭庙中有一阿罗汉像,左龙右虎,可见北宋时降龙伏虎像并未被分成两个罗汉。

综上所述,十八罗汉的后两位有这样几种说法,一庆友尊者、玄奘法师;二庆友尊者、宾头卢尊者;三迦叶尊者、军屠钵叹尊者;四释道荣、布袋和尚;五法增居士、布袋和尚;六降龙尊者(迦叶尊者)、伏虎尊者(弥勒尊者)。十八罗汉之说虽无典据,但却愈益盛行,自元朝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塑十八罗汉像,作为释迦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或其他主尊配置的环卫。由于罗汉像较少受到相好庄严、手印姿势及服饰等方面的规定,故而在艺人手下,姿态万千,名绘名塑甚多。

后二位罗汉的形象,苏东坡为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绘十八罗汉像作的赞是这样描述的:第十七庆友尊者,以口诵经,以手叹法,是二道场,各自起灭,孰知毛窍,八万四千,皆作佛事,说法炽然。第十八宾头卢尊者,右手持杖,左手拊右,为手持杖,为杖持手?宴坐石上,安以杖为,无用之用,世人莫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