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有效分行”的路网体系

 ziyezixl 2014-06-09



 

建立“有效分行”的路网体系

                                                                

摘要      普通小区的最大弊端就是车行交通过密,形成网状结构,结果是人行交通,绿地,公共空间被分割而不再完整,使用效率大大下降,人车混行的交通体系对大城市的干道及居住区内部道路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倡导:“有效分行”的概念。

关键词   住宅区   路网   城市设计   “人性化”   人车分行   “有效分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房地产席卷全国的推动下,不同种类的居住小区更加“人性”化的展现在人们生活面前。实习期间,我们做了大量关于小区的实践,有原来想象的做“简单”的单体设计,到实习的整个小区的“复杂”的规划,体会到建筑师在整个方案的中的作用。最大的设计体会是,“有效分行”的路网体系在小区规划中的灵魂作用。

 

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群落等等。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其他相的通路,绿地,还包括与该居住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空间范围内,可能位于该住宅的空间范围之外。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社区。它包括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因此,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

 

路网是通路的一部分,通路在住宅区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它在规划结构中是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在居民的居住心理方面,它是住宅区家居归属的基本脉络,起着“家”与“非家”的连接作用;同时,它又是居民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通行通道,有着最基本的交通功能。从承接的小区工程来看,路网的布局的工作贯穿全过程。从城市设计的高度来定位小区的主路网,形成我们自己的思路和设计依据;随着工作的进行,路网也得到深化,功能与其作用越发显现出来,如小区内的人行,车行的组织;居住组团的敲定;小区景观中心的取舍;甚至到三维空间的过渡,等等……

 

实习情况而言,我简介“葭芷区块”的设计文本。台州市椒江葭沚片区位于台州市主城区葭沚街道办事处范围内、城市中心区的西北角。一期区块北接中山西路、南到黄椒大环线、西临椒江大桥、东至台州大道,葭沚泾南北向穿越本片区,规划用地面积为45.92公顷。本片区规划范围内葭沚大转盘为华东最大的公路大转盘,它联系了城市主干路黄椒大环线、中心大道、中山西路及云西路。黄椒大环线是联系椒江区与黄岩区的城市主干路;中山西路是椒江区东侧的城市干路。葭西路和葭中路作为为城市支路,主要联系片区南北向交通,其中葭中路承接旧城传统商业功能。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确立的设计目标是:

尊重地块文化传统,延续地域文化脉络;

尊重规划结构布局,强化城市空间关系;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关爱人们日常起居;

尊重用的自然环境,营造片区宜人景观。

总平面图如下:

根据用地条件与规划导则,本方案设计规划结构可归纳为:一带一心二轴四片

一带:为06街坊内连接白云山与传统风貌区的中央景观廊道。

一心:为05街坊中心的小区中心游园。

二轴:为06街坊中央景观通廊所形成的空间景观轴,和以05街坊中心游园指向集圣庙(广场)的空间景观轴。

四片:为规划所确定01040506四个街坊。

路网结构分析:

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以人居的适宜程度为标准的。居住的适宜程度越高,“人性化”设计越成功,小区的规划设计就越到位。所谓“人性化”,就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尺度,人文环境等高标准要求。为了对小区文化有质的飞跃,那还要与该小区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符合城市设计的要求。小区设计的起点要从整个城市的设计着手,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交通规则——“有效分行”的概念

普通小区的最大弊端就是车行交通过密,形成网状结构,结果是人行交通,绿地,公共空间被分割而不再完整,使用效率大大下降,人车混行的交通体系对大城市的干道及居住区内部道路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倡导:“有效分行”的概念。

 

 

人车分行的交通体系

车行系统:采用环状或尽端路,形成自成体系,避免进入组团内部与其他组团的其他功能发生干扰。

人性系统:单独的步行道,自行车道位于组团中心内部,恢复户外公共活动和宜人尺度,促进聚落感的强化,增进小区文化发展与区内人际交流。

 

 

所以,我们倡导:“有效分行”概念

¨         车行道仍以环状或尽端路自成体系,伸入到组团外围。在组团外围形成地面停车空间或通过地下车库入口进入组团地下停车库;

¨         形成形态自由的车行道体系,避免结构体系单调化;

¨         形成带状贯通绿带,将中心绿地,组团绿地组织成一个体系,在其中组织人行景观步行系统;

¨         人行,车行两套系统分开,交相叠合于小区的肌理之中。

 

结语

大四下的半年实习,除了有能得出来的“实习成果”,对同学们而言更多的是隐含在心里的经验,以及教训。回来后,明白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对建筑设计的体会,以及对今后的设计发展方向,有了大致的想法。

感谢学院提供的教学安排,让我们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田宝江,《城市设计》

2,  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3,  王建国,《城市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