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古幼慧出巧对

 陋室书屋2 2014-06-10

自古幼慧出巧对

2012-07-11 07:33:49 作者:李佑华 山东聊城 来源:中华楹联报 浏览次数:422 网友评论 0

熊廷弼看见路人提一篮竹笋走过,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了下联:
篾篮提笋母怀儿。

这副对联触景生情,颇具巧思,难度极大。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十六岁那年夏天傍晚,雨过天晴,星月皎洁,他的老师乘兴叫他来对句。老师出的上联是: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李自成想了很久,尚未找到恰切的下联。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霎时狂风顿起,云遮月蔽,李自成即景生情,随即对出了下联: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清朝闵鄂元幼时随父到毛尚书家。适逢那夜乌云遮月,毛尚书命家人张灯结彩,并击鼓催花,又叫陪侍客人的幕僚出联属对,以助雅兴。幕僚出对云: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
满座高官名士,正在苦思之际,闵鄂元听到鼓声阵阵,于是上前高声对道: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原来那天正好是惊蛰节。闵即景作对,可算佳作。

清朝陶澍十三岁时,他家乡兴建了一座榨油场。榨油场开张时,老板请来几位秀才,为榨油场庆典作对联。几个秀才搜肠刮肚,沉吟半天,想不出什么好对联。小陶澍见此情景,微微一笑,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众人看罢,一齐叫好,觉得这副联即嵌入榨油二字又写得惊天动地,上下通明,特别生色。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童年时,一天放学回家,路见一群乡人,对着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鸭子,正在作对为戏,有人拟一联曰:
母鸭无鞋空洗脚;

上联有了,可是没有人能对出下联。林则徐在一旁思索了一会,即对曰:
公鸡有髻不梳头。

众人听了,都觉他对得好,赞声不止。

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年幼读书时,馆师为了考考他的文才,即景出一上联:
驼背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

张之洞立即对道:
瘦脚莲蓬歪结子,白鹭斜视。

大家都觉得张之洞对得好,连连称赞不已。


注:材料来源:黄荣章编《古今楹联拾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