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择班”蒙蔽了教育孩子的双眼

 老包书屋 2014-06-10

别让“择 班”蒙蔽了教育孩子的双眼

 

    离新生开学的日子还不到一周了,“择校热”还未降温,“择班风”正在快速升级。这不,这几天像我这样的角色竟也电话不断,短信纷飞。回想着所托之人的想法与要求,个中味道叫人感动,引人发笑,让人难堪,发人深思。由此,我忍不住唠叨几句,权当聊聊天吧。

    当前,择班主要是新上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择班族主要由家长和家长的各种关系组成,至于这关系那是同学战友同事领导朋友熟人亲戚一应俱全,实在不行那转了一道弯几道弯的关系也要用上,还不乏请客送礼等,可以说只要能择上班,什么金钱、颜面似乎都可放到一边!

    走进“择班”族,我们发现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为孩子度身订制”。教育的竞争空前惨烈,孩子的情况自己知根知底,于是,一些家长开始多方打听,反复研究,百般活动,千方百计,努力为孩子安排一个合适的班级,班主任、科任老师个个尽可能都中意,可谓是为孩子度身订制一个班集体。

    二是“为孩子找回自尊”。有些孩子考试考查了,孩子也好家长也罢都不愿意在以前的同学家长面前掉底子,于是也想方设法挤进自己中意的班级。

    三是“为孩子满足愿望”。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特别是爷爷辈的家长对孩子格外溺爱,只要孩子开口,那怕是要天上的月亮也要想尽办法,至于“想跟某同学同班”“想要什么样的老师当班主任”等要求自是不在话下。

    四是“为自己爱足面子”。社会越来越浮躁,人变得越来越虚荣,我凭什么让我的孩子进的班比某某人的孩子差?我的关系比某某人强多了,他能给孩子挑个好班,我难道就办不到吗?电话提起了,酒席办开了,择班也如愿了。当然,公开吹嘘的还是很少的。

    五是“大家都动我赶紧”。这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和怕吃亏心理,本身对择班并无多少主见,仅凭道听途说的“择班理论”盲目跟风。

    当然,择班的心态还有很多,那么,是不是择班就一定能如人所愿呢?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比较发现,还是一厢情愿的多。试想,作为学习的主体,孩子如果没有端正态度就是给他配几个教授来教也可能无济于事,毕竟班级、老师都是外因。再说,有的家长抱着学校比哪儿都安全的思想,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什么都不管,那孩子的方方面面又怎么可能顺利成长呢?还有,教育说到底是爱和责任的培养,这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立体教育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实事求是地说,择班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期待,要想孩子更好地成人成才,更需要孩子自身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顽强拼搏,主动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